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贫而无谄",语出《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关于"贱而有耻",古人亦多有论及。如:"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辱,莫大于不耻"(《文中子·关朗》);"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贾谊《新语·本行》);云云。将"贫而无谄"与"贱而有耻"合语"贫而  相似文献   

2.
艾珺 《文化学刊》2013,(5):182-186
"风流"者,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合作"风流儒雅"之语,则谓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既为文品,亦为人品。殷仲庾信风流久在汉语史上,合用为"风流儒雅",初见于北周文学家庾信(513—581)《枯树赋》:"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清倪璠注谓,殷仲文"东晋人,很有文采,相貌英俊"。可以说,这是古人对"风流儒雅"的最基本理解。后乃见于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  相似文献   

3.
"气"概念在先秦儒家、道家有两种不同的阐释路径,儒家更多把"气"与人相连,着重谈"养气",但其"养气"往往与仁义相关,赋予了"气"仁义的色彩,由此,"养气"又与社会治乱相关。道家更多把"气"与整个自然界相连,着重谈"通天下一气",人也应该顺应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由此,"养气"才能延续生命、保全天性。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认为"气"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化为阴阳二气,是万物生成的材料,调和人体和自然界的平衡、影响社会的治乱。不同的是,儒家用"气"来发展仁义之说,赋予道德色彩;道家则坚持天地万物同此一气,更倾向于与"气"的融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4.
艾珺 《文化学刊》2014,(5):185-187
<正>明代有林霔的篆刻,清代有伊秉绶的隶书书法,其集句联语"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语自何来,何意?且试做两点解读。"多古意"与"赋新诗":继承与创新常常见于明清集句楹联的"从来多古意"与"可以赋新诗",分别出自杜甫的两首诗。"从来多古意",语出杜子美15岁时去探望时任兖州司马的父亲所作五律《登兖州城楼》,也是今存杜甫最早的一首诗作。诗云:"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千年之后,有评曰,"此等诗在集  相似文献   

5.
正谈到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这是一种做人的学问。即便我们知识再多,不懂做人的道理,也不能说是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乡贤"就是中国文化滋养出来的人,是本土本乡因德行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达之人,而"乡贤文化"就是这一地域历代圣贤积淀下来的文化形态,它影响和激励着民众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追求,从而,引领社会,造福社会,维持社会和谐。过去乡间有"乡贤",城市里有"贤达",二者都是所在地域人民的榜样和表率。  相似文献   

6.
<正>一作为前言或书序,似例当首先解题。所谓"石韵",显即汉语言文字独有的金石篆刻艺术及其印文意蕴、韵味。至于"巵言"者,自然随意之言。一说为支离破碎之言。语出《庄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成玄英疏所云"即支离其言,言无的当,故谓之巵言耳",实乃杂议漫谈者也。而这些"卮言"篇章,又不免习惯性地常常"掉书袋",引点  相似文献   

7.
母语负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最容易出现的偏误,也叫语际偏误。科学认识母语负迁移有助于教学者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促进学习者更精确地使用目的语。本文根据蒙古族大学生人称代词"我们"和"咱们"的使用情况,分析文化因素对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以便于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更全面地认识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不同,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统治者普遍崇信谶纬之学,灾异诠释令广大民众深信不疑,且纬书的权威和影响甚至盖过儒家五经的特定历史境遇里,先秦经典中的圣贤本旨被严重抛离,每个人似乎都可以自由地按照当时流行的方式去解释自然和文本,解释者的权利和地位突显。不仅如此,齐、鲁、韩三家诗"咸非其本义",汉儒"以《诗》为谏",毛诗阐释"不过美、刺二端",所有这些都为汉代"《诗》无达诂"话语的出场提供了一种忽略原意和真相的解释祈向,也提供了一种可以"按需诠释"的时代氛围。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里,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是当下对外传播工作的主要课题。要想发出中国声音,占领话语的先机,就要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融入国际传播体系,实现中国对外传播的"国际化"讲述。在"国际化"讲述中,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是当下较为直接高效的对外传播方式:用他乡之调弹中国之曲,增加对外传播的融入性和亲和力;以他人之口为我"陈情",增加对外传播的可读性和公信力;借他方平台为我"演出",增加对外传播的便捷性和影响力。而实现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需要外宣工作者具有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有理想信念和价值操守、要有理论水平和政治敏感、要有文化修养和社交能力,要既能随时"亮剑"做战士,也能有礼有节做"绅士"。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钟书阁"书店在杭州滨江区星光国际广场开张。上午10点"钟书阁"门还没开,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当日雨中23000多人挤爆这家颜值超高的书店。来自上海的"钟书阁",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外立面玻璃上印满各国文字、五线谱等。店里所有的书籍都起到了美的装饰功能。人!书!书店里到处都是人和书。环幕阅读  相似文献   

11.
正早在2100多年前,汉代使者和商人从长安出发,伴随着东来西往的阵阵驼铃,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从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东西方文明相互交织、包容互鉴,演绎出世界文明史上令人惊叹的丝路传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响应。用行动加入朋友圈,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用行动为中国方案"点赞",也成为潮流。在这个朋友圈里,中国  相似文献   

12.
正500多年前,一代儒学宗师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他中年为官,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在龙场这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最终悟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成为心学集大成者。他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而且上马能战,下马能文,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被誉为"真三不朽者"。王阳明是浙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际传播的媒体大家庭里,有一群独特的"老人",它们就是超过200年历史的海外华文传媒。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老人"们怎样生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新闻业界和学术界都关心的话题,然而,相关研究至今仍旧不多。本课题组调查了6个大洲的16家海外华文媒体,将其2016年的各种实践概括为"一变两不变",即"融、承、传"。"融",指海外华媒的新变化——媒介融合,形式上、内容上、管理上的融合。"承",指海外华媒承载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二人台小戏流传的晋蒙陕冀地区,"串门"也叫"为朋友"、"打伙计"。包括婚外情和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在二人台小戏里的"串门",既反映了封建制度下人们被扭曲了的爱情生活和婚姻面貌,又表现了他们不断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也说明了民间的婚姻爱情价值观恰恰是对万恶的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观念的背叛。其形成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地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从今年3月1日至5月22日,短短83天里,昆明、乌鲁木齐接连发生三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死伤近400人。面对暴恐活动在中国的蔓延、升级势头,以对外报道为主的中国外宣媒体,有责任主动引导舆论,"快"字当头,抢占新闻的第一"落点",以第一时效报道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用"真"字贯穿,通过大量来自案发现场的一手采访和具体细节,揭露恐怖主义的凶残本质;在日常报道中,更要做到"勤",保持反恐议题对外报道的数量和频  相似文献   

16.
孔夫子以礼名扬天下,吸引了天下众多的游人前来孔子故里拜谒。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在参拜孔子墓时,为孔府题写了一副楹联,上联是"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此联对仗工整,意蕴不凡,书法自然流畅,文字读来非常大气。孔家主人在欣赏之余,却又发现这副出自天下第一才子的联语中有两处明显的"硬伤"。一是"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中的"富"字上面缺一点:二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中的"章"字一竖直通"立"字。纪晓岚从旁人读对联时的表情中,怀疑刚才所写的字里面可能出了点问题,低头仔细一看,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标签,但其内涵却言人人殊。儒家哲学是天道与人道的会通,"圣人"是"天人合德"的典范。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是赞美孔子体现了儒家至德"中庸"之"时中"。"圣"即"通","时中"必然基于"主体—本体"之自通。儒家的"天道"表现为"天时","人道"之心性本体也具有内在的时间意识。"圣之时者"提供了"天人合一"在"时"中证成的可能性。"时"的内涵与情感、艺术、体知等都有关系,体现了儒学的独特价值,是一种整全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11日,对于中国广大消费者、零售商以及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这个在中国民间俗称"光棍节"的日子,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演变成了中国人的线上购物狂欢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剁手党"们挽起手袖、疯狂"血拼",商家们摩拳擦掌、争相"放血",国内外媒体也没闲着,纷纷架起长枪短炮,把视角对准这个火热的"中国现象"。自2009年诞生以来,每年"双十一"网络购物节所创  相似文献   

19.
一方面,康德认为人有"认识自我的义务",而另一方面,康德却处处质疑人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声称人不可能认识自我。那么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矛盾":人有"认识自我的义务",可这一义务却似乎是不可履行的。到底康德所说的人有"认识自我的义务",一个似乎不可能履行的义务,所指为何?康德是否如一些学者所说的在这个问题上犯有自相矛盾之过失?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试用康德自己的语言去澄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经典中一直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学界对于《周易》思想探讨已久、成果甚多,但很少对《周易》中"气"的思想进行系统论述,而"气"的思想在《周易》思想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意涵和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阴阳二气""精气""气之感应"三个方面对《周易》中"气"的思想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