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同时,李贽在文学史上亦有相当的地位.李贽的散文重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个人的情感,具有论辩性强、形式活泼的特点,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得既浓烈豪放又自由随意,这种语言风格是形成李贽散文个性风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字作为记录交流思想的图像符号,在早期出现的溯源中,以绳结、符号、刻划为结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郭店楚简为先秦时期的典籍,其独特的文字造型,直观的视觉图像,为文字图像化的研究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本文围绕郭店楚简文字图像化,从文字图像、形式图像、结构图像、视觉图像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海外汉学家、医史学家文树德先生《黄帝内经》的英译历程及相关国内外研究评述,并进一步探讨了汪榕培先生"传神达意"翻译思想与"丰厚翻译"理论之间的体系建构与融合,以此为研究视角,分析和评价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特色与译文质量,旨在为中医典籍英译的探索及中医典籍的海外汉学研究路径提供借鉴与启示,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进去"。  相似文献   

4.
就文本而言,中国最早成熟的是散文,其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段对后世各体文学都有较大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散文缺少诗歌、小说、戏剧那样的抒情娱性功能,更偏重于实用,强调"文以载道",更宜于便捷地表述中华民族一贯特有的以仁德为核心的民本主义与人道精神。如果说中国散文存在着偏重于文章系统与格局的文统和偏重于传承仁德思想传统与系统的道统的话,那么,从中国早期的文本散文中就已见出这种文统与道统的滥觞。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任务显得尤为迫切。在这一背景下,加强、规范本地传统文化英译,对于本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讨论了运城地区河东文化英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以期对规范传统文化英译、促进其国际传播,从而带动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享有"东方芝加哥"的武汉交通便利,九省通衢,其美食种类繁多、风味独特,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为了让武汉特色美食"走出去",走向世界,本文以武汉特色美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武汉特色菜名的文化内涵、英译原则和技巧,进而建构武汉特色菜肴的英译规范,促进武汉美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正如它的名字(rock art)所示:自19世纪被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学科意义上岩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古、艺术学界,由此建立的岩画学概念、范畴通常都是以考古学或艺术学为基础的。其实,若充分考虑到岩画是一种视觉图像存在这一事实,我们认识、理解它的途径首先应该是描述分析其内在形式结构、探索其意义及其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构想出一个将贺兰山岩画视为视觉语言符号系统和等级化形式单位组合的岩画理论,也能把它还原到历史文化语境中发现这种"依类象形"的视觉图像符号就是古人所说的"书"、"文"或者"名",一种以羊为基础形式的象形表意石头文。  相似文献   

8.
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是西方汉学界第一位系统地用英文对《文选》进行翻译的汉学家,他自己总结其翻译的方法是"‘绝对的准确’加上‘充分的注解’"。他在《文选》的翻译中重视文本准确解读与文化背景全面掌握,在具体翻译时则运用详尽的注释,力求达到精准可靠的翻译效果。本文将从探索赋中描写性复音词的翻译,重现不同体裁的不同风格,把握作者的著作、生平及思想,学习上古与中古的文字及音韵,掌握学科与文化的专业知识,学术研究对翻译的促进等六个方面,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通过比较康达维与宇文所安在陆机《文赋》、康达维与许渊冲在班婕妤《怨歌行》英译方面的差异,从而揭示康达维的翻译策略与特色。  相似文献   

9.
Of Studies是英国散文家、政治家、哲学家、实验学派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的一篇论说散文。《论读书》中译本颇多,而其中王佐良先生的译本传播最为广泛,也引发了无数学者和英语学习者的赞赏和讨论。前人探讨王佐良先生译文,多在于其与其他中译文的对比分析,而该文将在归化策略下,从其译本的可读性方面来研究王佐良先生译文,以期为研究王佐良先生译本提供新角度,书写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诗话是北宋初年产生的一种文学批评样式,流行于明清,延续至近代。在中国文论西传的历史进程中,诗话翻译和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汉学教授宇文所安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中,他通过文本细读、翻译阐释和注解批评的方式,努力发掘诗话的"思想风格"和独特的诗学美学价值,彰显了多元开放的学术视野和中西比较诗学的理论优势,对促进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对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栗子 《文化交流》2016,(6):34-36
正"美丽的杭州是我家,杭州杭州我爱她……"一首悦耳动听的儿歌,七只风格迥异的彩色小鸡,融入了城市符号的卡通片,近日来风靡了整个杭城。这部60秒钟的短片正是杭州市公布的G20动漫宣传片,它以"展现杭州特色,传递峰会喜讯"为初衷,讲述了彩虹小鸡引导外国友人游玩杭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0,(2):186-188
<正>说到历史文化散文,几年前我在黄裳先生散文研讨会上陈述过这样一种意见:作为一种文体正式提出来,确是为时不久;但其创辟并非始于今日,起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题未定  相似文献   

13.
塔,最初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开始建造多种形式、多种用途的塔,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与中国的历史、宗教以及民情风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塔》是长期考察和研究古塔的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  相似文献   

14.
歌曲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走出去"少不了中国歌曲"走出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歌曲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欧美歌曲汉译的研究,有关中国歌曲英译的研究涉及较少,鲜有成果。本文探讨了弗兰松(Franzon)提出的歌曲翻译五种选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英译时的选择,并基于彼得·洛(Peter Low)的歌曲翻译"五项全能原则",对中国歌曲英译策略与基本规则进行了梳理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直观印象,传播文化内涵给受众带来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符合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艺大师丰子恺先生,留给后世影响最广,且具恒久魅力的艺术作品,是他那风格独特的漫画杰作。“子恺漫画”问世至今,已经70多年,但仍脍炙人口,深受各种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所喜爱。 不少人称丰先生为中国漫画的刨始者,但丰先生自己认为这话半是半非。因为“漫画”一词在中国确实是他的绘画上最先标用,但这类风格的绘画在他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涵丰富,包括种类众多。在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翻译作为国际沟通桥梁,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能够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英译案例,在外宣翻译视角下,译者总结非遗英译难点如非遗名称翻译准确性、非遗相关翻译、标准与形式的统一规范,探讨可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达到更好的外宣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最近"躺平"成了网络热词,并在国内外各大网站上走红,该文借助CCL、COCA语料库、人民网及Antconc3.5.9,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躺平"及其英译进行研究.研究得出:"躺平"发生了语义、词性演变,其演变符合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语义更抽象、消极,词性除作动词还可作形容词、名词.目前该热词的英译有:lie fla...  相似文献   

19.
"四个时期仨跨越,三个领域两头真"是对周有光一生的高度概括。周先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可概括为"思想先驱、文化启蒙"。文章从敢为人先与独立思考、求真务实和与时俱进、道德情怀与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周有光先生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除诸葛殷同先生外,尚有以周云之、谭戒甫等先生依据学界通说的《墨子·小取》篇"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与"一是而一非"这五种"比辞而俱行"的情形中有"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三种理论说法,衍生而出"不是而不然"这种情形的理论说法,并主张增补"不是而不然"属于墨"侔"正例或有效式(正确式)。事实上,周、谭二先生所主张的墨"侔"正例或有效式(正确式)中有"不是而不然"之观点,在论证与说明过程中本身就存在失误与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