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朗西埃基于自身构建的感性框架,将政治、艺术、美学等关联起来,对当今世界诸多已有理论和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全新解读,不仅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且这种对传统的挑战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雅克·朗西埃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学政治观,他基于一种感性的认知体系,通过对什么是可见、什么是可说、什么是可做等的确定而规定共同体秩序的"感性的分配",从文学场域内部出发,在文学文本中看到一种政治理念,而这种理念让既有的感性分配面临崩塌。  相似文献   

2.
小说《包法利夫人》中怀揣"贵族情结"的爱玛,在充满反差的现实面前跌碎了幻想。女主人公的文学形象长期受人诟病的原因,在于不切实际的"包法利主义"。"包法利主义"的教训,启示着现代婚恋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颜延之博雅的文学观与钟嵘《诗品》"自然英旨"的诗学观相悖,所以其用"颜延论文,精而难晓"对颜延之作出评价。钟嵘意在表明颜延之的文学观不容易被理解,并非说其不能被理解。颜延之也正是把自己的文学观念运用到了文学创作中,以"宗经"、"连类"、"比物"为基点的文学观念,决定了其文学观包涵有:内容的用事、用典;语言的精工、精巧;富有雅言的音韵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诗学研究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通过对文学流派、文学题材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发展史观。《文心雕龙》完善了中国诗学的载道、言志理论的叙事抒情观,与西方诗学传统中重视"摹仿"与"再现"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与经今古文学述略陶礼天一、引言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包举洪纤,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论著的“成书之初祖”。在该书中刘勰从传统“经权”论思想出发,提出了他的文学“通变”说。可以说,“通变”观是其结构全书的一条逻辑主线,“通”与“变”...  相似文献   

6.
奇幻文学在现今世界文化中蓬勃发展,各式奇幻文学和形象不断涌现,大量奇幻形象基于现有地方文化或通过作者的想象被创造出来,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以J. R.R托尔金所创造的"中土世界"为代表的奇幻文学中的形象在翻译时出现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和信息的翻译方面。本文通过对吴刚译奇幻小说《霍比特人》中的形象进行分析,以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文中个别重要形象的文化背景、性格,对其中文翻译进行逐个分析,以寻求对同类型奇幻文学中形象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925年,夏承焘为西北大学国文课编写《史学外之章实斋》讲义,原件藏于温州市图书馆,没有收在《夏承焘集》(1997)内,在此是首次披露。以往研究较为薄弱的夏承焘青年时期,因为这本佚稿的出现而具备了重新研究的可能。夏承焘青年时期的文学活动主要有二:温州慎社时期的酬唱活动,西安时期西北大学的教学工作。在他中年的回溯中,西安时期意味着其文学观的确立和学术志向的初步形成阶段,这份佚稿就编写于这个转折时期。在章学诚文学观的引导下,夏承焘走出了早年在地方性永嘉之学中沾染的事功纠结,并且协调了内在于自身的新旧两股学术潮流。旧学术与新文化在章学诚“不趋风气而为学”中得到了统一,青年夏承焘的文学观由此也埋下了专精词学的伏笔。  相似文献   

8.
《富岳百景》在太宰治文学创作上具有分水岭意义。先前的研究者普便将此文当作私小说来研究,本文摒弃这种立场,认为原文以富士山为媒介,用高级的表现手法,隐晦地记录了新的文学观("单一表现")的确立历程。"富岳百景"实则"三十六景",投影到富士山上的自我意识和他意识的反复纠葛中能看到"我"对"明日的文学观"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古怨》是现存最早的歌词与曲谱兼备的琴歌作品。从文学方面看,整首琴歌几乎每句句末都以仄声字收束,句中情感迫促处采用入声字;句式长短参差,单字句和双字句间杂出现。从音乐方面看,在复原的"侧商调"基础上,姜夔运用古琴复杂的指法表现出多变的音色,以配合情感的表达。姜夔通过将文学与音乐精心结合,充分表现了他忧国伤时和借景怀人的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10.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创作的《动物农场》(Animal Farm)以独到的艺术视角、犀利的创作笔锋、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和"文学与政治不可分"的文学观,用寓言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生存问题,解剖了战后存在的极权专制与人类的心理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大人物(老麦哲、斯诺鲍、拿破仑)的形象,并与现代社会中的从众心理和乱站队现象相结合,揭示出现代社会"守脑如玉"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为自己的头脑发声。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文学研究观点中,读者被赋予了从属者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从文学文本中去发现文本的意义.随着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的出现,读者的角色转换为类似作者的角色,对文本可以进行创造性的阐释.Brown和Yule针对读者对文本的阐释,从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角度对读者如何推理进行了归纳,认为读者可以利用框架理论的动态模式进行推理以获得作者的意图.文章从认知框架理论中的情景框架观和社会文化框架观分析短篇小说《女房东》.  相似文献   

12.
赵静 《职业圈》2007,(8X):114-115
传统的文学研究观点中,读者被赋予了从属者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从文学文本中去发现文本的意义。随着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的出现,读者的角色转换为类似作者的角色,对文本可以进行创造性的阐释。Brown和Yule针对读者对文本的阐释,从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角度对读者如何推理进行了归纳,认为读者可以利用框架理论的动态模式进行推理以获得作者的意图。文章从认知框架理论中的情景框架观和社会文化框架观分析短篇小说《女房东》。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以"风会"之变为依据,将宋代文学史划分为宋初、盛宋、南渡、宋末四个时期,并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坛风貌都进行了宏观的勾勒。从以变开运、振衰起弊的宋初复古文学到波澜壮阔、朴雅畅达的盛宋元祐文学,从理学渐染、平易啴缓的中宋南渡文学到学为门户、诗变江湖的宋末衰弊文学,《总目》从作家群体、作品风格、文学流派、文体衍变等多元角度为我们描绘出宋代文学由弊而兴,又盛极而衰的发展历程。《总目》以"风会"为视角的分期标准是以政局变革为主导、旁及士风、世运与文风的一种综合性的划分标准。《总目》以通变的进化史观审视宋代文学史的演进,注重对宋代文学史风貌阐释的理论性与系统性,呈现出一种近代的史学意识。对《总目》宋代文学史分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总目》文学史观的理解,明晰《总目》对宋代文学的评价与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学史生成、演进与转型的历史进程,也为今天的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一生经历坎坷,阅历丰富,他在《明夷待访录》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明夷待访录·原君》中体现了他具有启蒙性质的新民本思想。他在《原君》中探寻了君主产生之初的意义,讨论了君主专制堕落的原因,批判了君主专制堕落的罪恶。黄宗羲的思想对中国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吉田兼好是日本中世纪无常文学的代表作家,《徒然草》作为其兴然所之,漫然书之的随笔作品是融入其一生丰富阅历和明达见识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第155段充分体现出其独特的无常观。在第155段中,吉田兼好用细腻、思辨的笔触,阐述诸事无常的客观现实,用令人信服的说理文字,通过对自然事物变化的关注、世事无常的积极应对及对今世生活观的肯定三个方面,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深思,表达其积极应对诸事无常的禅悟之心。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是对日本古典文学影响最深远的诗人,日本和汉文学都从白居易诗文中汲取营养,和歌理论也不例外。文章以纪淑望译纪贯之所作《古今和歌集序》和慈円《文集百首》为例探讨和歌理论对白居易诗论的受容。《古今和歌集序》完全模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论部分的结构和语言,并化用其诗歌理论概念,虽未能完全融会贯通,却也是次有益的尝试;平安末镰仓初的慈円在《文集百首》跋文中也吸收了白居易晚年以世俗文字结后世佛法缘的文学思想,在选录白居易诗歌时多关注其表达人生虚幻、生死无常以及通过佛教来拯救人生苦痛的诗歌,昭示着镰仓文学对白居易受容的新风向。  相似文献   

17.
《唐璜》作为著名诗人拜伦的巅峰之作,诗人在其中用独特的讽刺笔触反映了诗歌创作时西班牙、英国、俄国等各国的社会风貌,其中夹杂着他的英雄主义观、爱情观和金钱观,他用独特的视角、雄浑的气魄和犀利的讽刺塑造了一个独属于《唐璜》的世界。扎根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创作,使这部诗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学英雄拜伦,更让历史铭记了这部跨越多个国家历史背景写作而成的巨作——《唐璜》。本文旨在通过对《唐璜》中独有的讽刺手法的运用进行剖析,以便于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史诗,了解拜伦其人。  相似文献   

18.
《说诗晬语》是沈德潜总结自己早期诗学思想的诗话类著作。从接受的角度审视沈德潜对《诗经》的阅读,可以揭示出他对于《诗经》具有双重维度的接受,即在儒家传统思想上对"温柔敦厚"的诗教观的接受,以及从诗歌文学角度对《诗经》审美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发现,重申《诗经》的源流意识,并以之作为诗歌批评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11,(5):141-141
赵春丽在《天府新论》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网络民主”应运而生。用互联网推进和完善现实民主成为一种思路。然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如果不能积极回应这种挑战,那么,其负面影响就可能大于其积极影响,其破坏性力量就可能大于其建设性力量。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曾提出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的学术观 ,论者往往以之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出现的重要特征 ,从而将其看作现代学术的开山祖。其实 ,其学术观与国粹学派有很深的渊源 ,并且其论学重点在于为“中学”寻找存在的价值依据 ,而不在输入西学。而且他的学术观只在使自己的学术心灵得以安顿而取得暂时的平衡 ,他关于中、西学关系的论断并没有突破旧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旧格局 ,所以没有形成现代学术的新“典范” ,其治学方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实然”的现代学术相背反 ,所以说他并不能扮演现代学术开山祖的角色。但他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化自有不可抹杀的贡献 ,其学术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恰在于可以纠正现代学术建立之偏。本文旨在从国学的角度谈王国维对现代学术的贡献 ,纠正以往在“应然”的角度来判断他学术观意义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