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研究的是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从语用的角度展开对翻译的探索,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翻译界的关注。利奥.希金(Leo Hickey)汇编的论文集《语用学与翻译》从语用的多层面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作用,如:语言的行为功能、预设、礼貌原则、相关原则以及合作原则、新信息与旧信息、前提与名示、时间指示与空间指示等。“翻译就是获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对等,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使译文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等的理解和感受。”(Leo Hickey:1999)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在他的新著《语用学新解》(1999)一书中提出的顺应论(Adaptability Theory),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本文从顺应论的观点出发,旨在探讨翻译实践中文化语境的顺应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1顺应论介绍耶夫.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在他的著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语言顺应论”,从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根据维索尔伦的观点,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  相似文献   

2.
语用学的研究使人类对语言规律的探讨,对语言现象的解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语用学理论对语言学研究发展的贡献,在于它使语言学家把注意力从抽象意义转向使用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刊登了钱昌勤先生的题为《中国学生在英语书信中的语用失误》一文。拜读之后,我认为钱先生对语用原则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是错误的,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翻译研究只有以语言学的理论作为主干框架,才会对翻译活动有本质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出现的翻译研究的"语言学回转"并非偶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确实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但是文化研究只是翻译研究的外部研究,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语言而成为翻译研究的本体。然而,翻译学的"语言学回归"并非回归到结构主义语言学,而是主要应该回归到普遍语用学的语言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从语用的角度展开对翻译的探索,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翻译界的关注。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ehueren在他的新著《语用学新解》(1999)一书中提出了“语言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理解和诠释语用学。随着顺应论的提出,它逐渐被学者们借鉴到翻译研究中。顺应论具有四个特征: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及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然而,在翻译实践中顺应是有限度的,顺应只是翻译中的一种现象,忠实才是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代年末我国的法律语言研究开展以来,大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学体系的专著、教材出版面世.如刘愫贞主编的《法律语言:立法与司法的艺术》,宁致远、刘永章的《法律文书的语言运用》,许秋荣等人的《法律语言修辞》,余致纯主编的《法律语言学》,潘庆云的《法律语言艺术》,王洁主编的《法律语言学教程》,华尔赓等人的《法律语言概念》,陈炯的《法律语言学概述》,李振宇的《法律语言学初探》,姜剑云的《法律语言与言语研究》,彭京宜主编的《法律语用教程》等等.在大量法学著作里也都用一定的篇幅论述了法律语言的问题,诸如吴大英、任允正的《比较立法学》,吴大英、刘瀚等人的《中国社会主义立法问题》,高铭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孕育与诞生的过程》,谷安梁主编的《立法学》等著作.且令人瞩目的是:在20世纪西方学术界浩浩荡荡的"语言学转向"思潮的影响下,国内法律语言学界也开始关注法律语言的研究转向,专家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法律语言.法律语言与哲学、法律语用学、法律语言逻辑学、法律语言修辞学、法律语言语音学、法律语言心理学、法律语言与文化、法律语言方言学、法律语言语义学等法律语言学理论研究以及法庭语言研究、法庭翻译、专家作证、法律双语和多语研究等法律语言语用研究,开拓了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其中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也试从文化角度浅谈中国古代法律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研究与翻译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与语言学从一开始就有着难理难断的情结,本文根据个人理解,从国外翻译的语言学视角介绍入手,从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哲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几方面对中国的翻译理论与翻译的结合问题进行了梳理概括,从主要思想、研究现状、研究评介等方面对国内外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概括,以期为翻译理论的语言学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威廉·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继意大利哲学、美学、语言学家维柯之后,第一个从系统的纯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化学——语言学作创造性的阐述的德国科学家,他的热情专驻于人类各种语言结构特征的分析比较,从语言哲学、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存在形式、语言类型、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语言与民族文化心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从而建立了一个以统一的人类语言为对象、区别于研究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的普通语言学。正是这样一个系统的学术体系及其研究方法,奠定了他作为普通语言学创始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不仅成功促进了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同时也使得语言学研究进入了语用研究阶段。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研究的核心理论都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找到思想的源头,这些理论都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的语言观,如"语言游戏理论""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等有密切的关系。其实仔细研究发现,其实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语言生态系统,可以很好地解释语言。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举世闻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认知哲学家,早期的布鲁纳主要研究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问题,形成了他的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获得理论,进而形成了他的语言与认知的相互作用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认知语境论。20世纪后期,布鲁纳在研究了哲学、人类学和语言学后,转变了他的思考方式,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实现了语言认知的文化心理学转向,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语境论。  相似文献   

10.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视角探讨了语境顺应对电影《英雄》字幕翻译的影响,指出了语境动态顺应在字幕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洪堡特在论述词语的客观性时,把语言本身的对话结构引入其中。这表示在洪堡特的语言学观中,语言并非只是用词语或语句来表象世界,而更是把它们用来作为进行沟通的言说。因此,洪堡特在他的语言哲学论述中已开始显现出了语用学基本理论的雏形。通过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论和阿佩尔的先验语用学理论的对比分析,洪堡特的语言哲学在语用学方面的先见之明得以彰显,但同时也暴露了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日常语言哲学的产生促进了语用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重新定位了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使用语用分析的方法来理解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使对语言的分析转向语用层面;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流活动,其开创的言语行为理论成为现代语用学理论的基石;塞尔继承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意向性理论;格赖斯对意义的区分及会话含意理论的提出使"语用推理"和"语用逻辑"成为当代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以“对等”为代表的纯语言学模式翻译研究的批判,以现代语言哲学为导引,结合语义学与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建构一个以意义研究为核心的翻译认识体系,从而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译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宁玲 《英语辅导》2008,(1):132-133
作为一本从语用学角度对翻译研究的著作,曾文雄教授的《语用学翻译研究》从语言哲学、语用学和译学相结合的视角对翻译学进行跨学科研究。该书视角新颖,是本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也是构建跨学科翻译研究的一次新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张春泉博士的《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一书,从"何人"入手,以接受心理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了以传情达意为指归的语辞调整。从实践上证明了修辞表达需服从于接受心理的要求。该书把修辞学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实现了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的实现是以如下三方面的努力为基础的:一是修辞是一种有标记的言语行为;二是修辞研究是语言表达适宜性的研究;三是语言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在系统梳理西方哲学诠释学语言观和作为核心概念的文本理解观的基础上,诠释学中蕴含的语言学特征和观点显而易见,诠释学在跨学科语言学研究中的哲学启发意义和应用价值表现在修辞学、批判语用学、跨文化交际与翻译、阅读教学和认知语言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的学科,与翻译有着一样的研究对象,同为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近年来,语用学理论已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翻译研究之中,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方法。文章从语用学视角,通过对《红楼梦》维吾尔语译本中的称谓语、委婉语和熟语的分析,浅析了语用学理论在汉语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阐述了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汉语-维吾尔语文化负载现象的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同时还讨论了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不仅应追求形式和语义的等值,更应根据语境寻求语用意图的等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随着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的建立、兴起和迅速发展 ,我国语言学界对语言的功能、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日益重视。学者们从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语用规则、翻译、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等不同角度对交际与文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并从语言交际的实际出发 ,指出语言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以及文化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学者们发现 ,只懂些语言 ,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 ,而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 ,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所以 ,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前语言学…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是研究如何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的一门既独立又跨学科的科学。语用学与翻译结合的研究是语言学发展与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视角探讨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以求指导翻译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哲学和语言学视域为研究切入点,梳理了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及其著作《突厥语大词典》中所蕴含的语言观,从中归纳出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在五个层面体现出的"语言工具论"的哲学观念,以及"历史比较主义"、"结构主义"、"象征主义"的语言观念。体现出他的语言观是维吾尔族民族智慧的储存库和历史记忆的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