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古桥,人们往往想到浙江绍兴,其实水乡泽国浙江嘉兴,也有着众多的古桥和古桥故事。自从南宋孝宗皇帝赵于公元1127年出生于嘉兴而使嘉兴成为"龙地"以后,历代主政嘉兴的府台知事都重视在嘉兴建桥筑道,发展桥文化。据新中国成立后嘉兴首任桥梁队队长朱明忠工程师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嘉兴有古色古香的古石拱桥5000多座,这些桥有  相似文献   

2.
正万历十年(1582年),当时的嘉兴知府龚勉对烟雨楼进行了一次修葺,还在烟雨楼前修筑了一个平台,名之为钓鳌矶,寄意嘉兴读书人在科举考试时独占鳌头。巧合的是钓鳌矶筑成的次年,嘉兴人朱国祚果然高中状元,从此烟雨楼不再仅是登临游览的胜地,更是"一郡文风"的象征了。  相似文献   

3.
正在金庸的笔下,嘉兴南湖被一再提及,甚至,有的故事背景一开始并不是南湖,后来在修改时,特地把故事的背景改为了嘉兴南湖。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评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作为嘉兴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金庸如同其笔下的经典人物东邪黄药师一样,"文才武功,琴棋书画,算数韬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存最早的乡镇志《澉水志》是何人所编?现存最早的嘉兴府志《至元嘉禾志》记录着怎样的历史往事? 1月16日上午,《嘉兴文献丛书》"史部 · 方志"首发. "史部 · 方志"共百册,基本囊括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共114种,是嘉兴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对嘉兴地方志文献的搜集与总汇.  相似文献   

5.
正嘉兴南湖,一碧千顷,浩浩荡荡。作为景点,南湖曾以烟雨楼最负盛名,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数次来嘉兴,留下了"年来更梦谁边好,烟雨楼西看石帆"的诗句。然而今天的人们,说起嘉兴,最先想到的却是南湖红船。因为有一群年轻人,在1921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历史。这条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游船,被后来的人们称为红船。百年烽烟早已散尽,  相似文献   

6.
正金庸出生于浙江海宁,先后在海宁、嘉兴、余杭、临安、丽水、衢州等地读完了小学、中学,算是走过了半个浙江。虽然金庸成名于香港,在那里成就了他的事业,但他一直惦念着故乡浙江。20世纪90年代起,他更是多次回到浙江探访、工作、省亲,留下了不少流连忘返的身影。为嘉兴金庸书院奠基笔者第一次见到金庸,是在2008年9月17日,以这位著名武侠小说作家笔名命名的"金庸书院"在他的故乡浙江海宁  相似文献   

7.
《旅游世界》2023,(7):102-117
嘉兴南湖作为全国十大红色教育基地,也是浙江省非常有意义的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教育景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闭幕. 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根据中共"一大"会议时来嘉兴安排游船的直接当事人王会悟回忆,仿制了一艘丝网船模型,送到北京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认可.后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舫,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供群众瞻仰."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建党精神"是教育当代中国共产 党人的无价瑰宝.南湖革命纪念馆记载着革命历史,传承着"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嘉兴,处于沪杭铁路的中心,嘉兴南湖又是江南文化空间的一处胜地。民国报刊中有大量关于嘉兴南湖的报道和记述,其内容展现了嘉兴南湖以"烟雨楼—船娘—诗歌"为主体的形象,同时其也是兼具雅与俗两重特征的江南典型的公共文化空间。报刊中的图像较为生动地描述了南湖的风物与人情,文人笔下的诗歌更是提升了南湖的文化品位,清新质朴的南湖船娘与名扬海内的烟雨楼共同吸引着四方游客。民国报刊的报道和记述,使嘉兴南湖的形象更加生动和清晰。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人格     
《文化学刊》2011,(3):9-9
彭进清、吴虹、陈坚良在《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和谐人格赋予人格以鲜明的价值内涵,它强调构成人格的内部各要素完整平衡、健康积极,表征人格的外部行为体现着与他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后,来到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此前,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嘉兴市委主办,外文出版社和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承办的《红船精神:启航的梦想》(中、英文版)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在浙江嘉兴举行。来自社科理论界、新闻出版界的中外学者集聚南湖之畔,学习、研究和宣传红船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运河嘉兴段的2个遗产点分别是长安闸与长虹桥;6段河道是苏嘉运河、嘉兴环城河、杭州塘、崇长港、上塘河、桐乡崇福—余杭塘栖段。目前嘉兴的运河申遗点、段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本文作者为嘉兴日报记者。他于2009至2011年孤身行走京杭大运河,从杭州出发,沿大运河北上,分别采访记录了浙江段、苏南段、苏北段、山东段、河北段、京津段的京杭大运河现状和  相似文献   

12.
正丝丝入筘,经纬交织,梅影现兮;银针飞走,彩线纳绣,云裳飘兮。500年前的明代服饰,出土时已残破不堪,如今,经过中韩两国文物工作者的巧手修复,它们得到复原,重新焕发了光彩。"梅里云裳:中韩合作嘉兴王店出土明代服饰修复与复原展"亮相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一段长达数年的中韩合作修复和复原明代服饰的故事浮出水面。同期开展的,还有时装馆内的"一衣带水:韩国传统服饰与织物展"。  相似文献   

13.
秭归新城     
在长江三峡库区,有一座美丽的湖滨小城。这座小城面临高峡平湖,背靠秀丽青山。站在小城一角的凤凰山上,三峡大坝的巍巍雄姿便尽收眼底。小城的确很小,它面积不过5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5万人。但是,小城却有着迷人的魅力。这座小城就是湖北省秭归县新县城。秭归是三峡库区移民大县,位于长江西陵峡段。由于它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三峡库区蓄水后,原县城归州淹没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中有个细节让人回味:参加会议的多数代表,一早搭火车来嘉兴,会后又赶当天的末班车回上海。这何尝不是如今长三角一体化、沪嘉一体化的一种渊源?当年,嘉兴到上海的快车近3小时,而现在,最快只要27分钟。7月的浙江嘉兴南湖湖心岛,目之所及都是游人和当地居民。那一艘红船、一片烟雨,将江南的风景与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连接在了一起,更是将过去、今天和未来连接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达意”牌蜂王浆、“新当湖”牌蘑菇“、双龙”牌葡萄……一大批浙江平湖本地农产品品牌逐渐叫响,这让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悄然发生变化,一向精打细算的“马大嫂”们也开始看牌子买菜,农产品由此进入了品牌时代。农产品“品牌热”来了如今浙江平湖农产品已进入了品牌发展时期:农贸市场菜农们自发地吆喝兜售原产地产品,在超市市民们也开始了挑牌子购买农产品,品牌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浙江平湖黄姑双龙葡萄园艺有限公司每年七八月问,每天都有30吨贴着双龙”商标的葡萄进入上海沃尔玛和易初莲花等大型超市。公司副经理黄江明说,品牌意识成就了“双…  相似文献   

16.
说起嘉兴,对许多人来说首先想到的大多是中国革命的胜地——南湖。殊不知,处在自古富庶、有“谷仓”之誉的杭嘉湖平原中的嘉兴历来还是我国著名的蚕丝之乡、丝绸之府。近10几年,嘉兴丝绸工业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是有了长足发展,一改过去丝多绸少无服装的落后局面,实现了由单纯的茧丝原料供应基地到工贸结合、缫丝——印染——织造——制衣一条龙生产的根本性转变。1994年,全市丝绸工业总产值超过了23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6.8%),丝绸销售收入1.6亿元,  相似文献   

17.
文星 《文化交流》2004,(3):56-57
色彩绚丽的江南水乡平湖,桃红柳绿,茧白菱红。在这美丽水乡的东湖之畔,有一座橘黄色的宅楼,人们路过这座小楼,常常能听到从楼内飘拂出一曲曲动听的优雅之歌。你道楼内的歌唱者是谁?她便是已在平湖中学音乐教坛上辛勤耕耘20年之久的音乐教师赵乐。赵乐出生于辽宁沈阳,在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来到浙江平湖市任教。由于平湖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和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乡,她来到这块孕育出李叔同大师的沃土,便如饥似渴地汲取这块沃土的养分,并从内心深处由衷地钦佩和敬仰这位艺术教育大师,于是她歌不离李叔同,曲不离艺术大师,每逢引吭…  相似文献   

18.
正点茶歇、喝咖啡、品美食、泡酒吧、淘古玩、赏花鸟、做手工、逛老街、住民宿……在月河,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晴空下、月光里、星辉中,月河是嘉兴人最柔情的港湾。如果您要问嘉兴的月河历史街区是什么样子的,真的是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月河。月河不仅是嘉兴南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嘉兴文化的体验地。  相似文献   

19.
正南湖一叶舟,志士共筹谋。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一百载劈波斩浪、风雨兼程,中国迎来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曙光,又迎来改革发展的辉煌。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红"成为浙江的底色,激励着浙江人民永不停歇的脚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对"红船精神"作出阐述。以"红船精神"为引领,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浙江取得了颇为亮眼的成绩: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从对内对外开放转向深度融入全球,从总体小康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全省人民建设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6月8 日,"让世界关注这扇窗——驻华使节浙江行"活动在嘉兴启动,来自31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团走进浙江.在浙江参访的3天时间里,他们透过"浙江之窗"深刻地感受"中国之治",从浙江打造文化高地的新进展深刻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从浙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从四十多年浙江改革开放的沧桑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