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程莎 《文学教育(上)》2009,(20):101-101
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诞生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五四”时期。在这个提倡“人的觉醒”,“个性解放”的时代大潮中,女性文学以高昂的主体意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在为数不多的“第一波”女性文学先驱作家中,丁玲总是不能被人忽视的。本文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讨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形象一莎菲。  相似文献   

2.
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 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 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吃过午饭,苇弟便来了,我一听到那特有的急遽的皮鞋声从走廊的那端传来时,我的心似乎便从一种窒息中透出一口气来感到舒适。他以为我又在烦恼, 握紧我一双手,“姊姊,姊姊。”那样不断的叫着。有时我竟忍不住想指点他:“苇弟,你不可以换个方法吗?这样只能反使我不高兴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同时翻读冰心与另一女性作家丁玲的小说,不免生出些悖谬的想法:冰心奶奶的“问题小说”也太温柔敦厚了些吧,整个是“寄小读者”的心态与笔法,倒是一向颇受争议的丁玲小说,却有一种直切要害的穿透力,也有一种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与深思的魔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挖掘《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为前人忽视而又极富暗示意义的一个 关键性细节入手,剖析女主人公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力图揭示这篇小说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相似文献   

5.
莎菲女士是女作家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塑造的经典艺术形象,是"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范。莎菲形象的意义不仅在于反映了"五四"退潮后的一个时代侧面,代表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对自身命运和时代关系的思考,而且莎菲女士的性爱矛盾心理也揭示了个体在面对自身性本能和自我意识冲突时难以避免的困境,显示了现代女性在进行选择和追求时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深度理解经典文本<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的形象,在文本中莎菲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沉缅于自己心灵的苦痛之中,挣扎冲突最终奋起的心路历程,揭示了那个时代所给予女性的印记.本文以莎菲情感世界的孤独状态为切入点,对莎菲形象作以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7.
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莎菲,它那动人心魄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她那执着倔强的人生追求,她那热烈大胆的爱情渴望……,可以说是二三十年代小资产阶级女性浓缩了的身影。本文想对莎菲的心态结沟,从多种角度加以剖析,进一步窥视出那个时代知识女性心理深层结构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深度理解经典文本《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的形象,在文本中莎菲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沉缅于自己心灵的苦痛之中,挣扎冲突最终奋起的心路历程,揭示了那个时代所给予女性的印记。本文以莎菲情感世界的孤独状态为切入点,对莎菲形象作以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9.
张玉玲 《现代语文》2006,(8):118-118
读《莎菲女士的日记》可以看到,莎菲与苇弟、凌吉士之间矛盾冲突的原因,不在于莎菲是一个“恋爱至上”,也不在于苇弟怎样怯懦卑琐、凌吉士怎样浅薄卑鄙,而在于他们之间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敌对与抗争。莎菲与苇弟、凌吉士之间的遭遇,是男人与女人永久性战争中的一次特殊的较量。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场战争发生了让当时的人乃至现在的不少人都难以接受的变化,那就是,这场战争的操纵、主动是莎菲,一弱女子,而苇弟和凌吉士则成了被女子玩于股掌中的男人。  相似文献   

10.
莎菲女士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结合辩证发展观点审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试从女权观,自立观和恋爱观三个角度对其重作一次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莎菲是丁玲笔下的一位悲剧女性。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比较复杂。本文试图就莎菲的理想与所处的时代环境、莎菲与陌生群体、莎菲与莎菲之间的种种矛盾进行深入的分析,说明她的理想终究幻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成名的著作,作品虽然带有一点消极颓废的情绪,但人物形象是早已为大家所肯定的。一九五七年,当丁玲在政治上遭劫时,莎菲女士这个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部意蕴丰富,特别是塑造了多层面人物形象的作品,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中,会出现不同的解读,阐释出不同的人物内涵。丁玲先生写于1927年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同样透出类似的现象。评论者或将莎菲视为“被资产阶级思想浸透了灵魂的个人中心主义者”和“爱情至上者”;或把“莎菲身上不免时时流露出来的悲观、感伤、颓废的‘世纪末’意识”视为变态或病态行为,加以指责;或将其性格中的狷傲、孤僻、乖张甚而变态,作出新的阐释。认为这一切都是向着周围恶俗的环境而发,是她寻求光明却又看不到真正理想的东西,一个真正理想的…  相似文献   

14.
从阿Q精神胜利法看中国人的心理防御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人们对阿Q研究得最多的是关于他的精神胜利法。事实上,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三种形式:自欺式、忘却式、接受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发现,精神胜利法的这三种形式实质上是阿Q的心理防御机制。其防御机制在本质上是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中对自己的印象整饰。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作品中渗透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中,她用日记体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莎菲这个独立、坚强而且叛逆的女性形象.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莎菲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丁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这篇小说于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第19卷2号,是丁玲的第二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它以青年女性性爱心理表现的真率和大胆震惊当时文坛,在精细婉曲、深切动人的心理解剖上独具特色。与中国文学史上历来从男人眼光观注女人的作  相似文献   

17.
莎菲是现代文学领域中颇有争议的人物。其所以如此,正是由于莎菲这一形象具有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孤独的自我与陌生群体之间的矛盾及生的欲望与死的袭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人们评价李白,突出了他的飘然不群的自由的个性,淡化了他的诗歌中所反映的矛盾心理。纵观李白的诗歌创作,我们不难发现:李白的个性是追求精神的自由解放,同时他又有建功立业,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追求。两者本来并不矛盾,但那个社会的现实决定了后者必定是在个性受到现实的束缚条件下才能实现,而李白的个性又决定他很难适应环境需要。因此,两者就构成了李白的矛盾心理,这一矛盾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海外英语》2014,(8):15-15
目标:提高英语阅读和听力水平。想一想:你上次笑得一发不可收拾是什么时候,是在哪里,因为什么事?你有过不肯接受事实的经历吗,是什么事?当你面对压力或生气的时候,你有怎样的反应?考试:本文有助于你备考FCE、IELTS和TOEFL等。  相似文献   

20.
源于性别意识的颠覆与反叛,《莎菲女士的日记》被看作是女性的《沉沦》,小说大胆而不加掩饰地解剖了五四时代莎菲灵魂裂变的心路历程,成功地反映出了不断走向人性自觉的现代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