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的不幸人生际遇,导致她对人性、对周围世界产生了怀疑。因此,她的作品中始终存在一种与现实对抗甚至于否定的抗拒性张力。这些现实与文化之间体现出的生存焦虑,远远超越了她那个时代所涵盖的文化指向,标示出一种后现代性文化情绪。  相似文献   

2.
陶慕宁 《文化学刊》2014,(4):117-119
《挂枝儿》《山歌》是明代后期冯梦龙收辑的民歌时调集,足以揭示万历以来民间时调歌曲的流变兴替轨迹,亦可反映文坛士林趋俗、求真、尚趣的审美诉求。辑者的眉批夹评,或涉方言市语,或及掌故流俗,颇可资吾人采择,藉以窥知晚明社会风气之迁转。晚明的民歌直接承袭了"国风"与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缘情咏言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公安派反对拟古思潮的利器。但其中不乏文人的拟作,不能完全视为原生态的民歌。  相似文献   

3.
《百苗图》是清代嘉庆年间贵州八寨理苗同知陈浩所作,原书名为《八十二种苗图并说》,是记录明清贵州境内少数民族概况的民族志著作。《百苗图》以彝族作为全书开头,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贵州彝族的分布概况、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及民风民俗,是了解明清贵州彝族社会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4.
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当代中国女性所遇到的精神困境:经过了漫长的"失语"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但在实际选择中,她们的自我定位仍然在传统社会价值观和新时代社会思潮之间艰难摇摆;在一些不成熟的婚恋关系中,男性社会角色的部分缺失,迫使女性承担了更多了的情感压力和社会责任。因此,探讨中国女性在自我定位、异性婚恋等社会关系中面临的困境,有助于促进广大女性的自我成长,促进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蕴希 《文化学刊》2012,(3):113-116
图腾制度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众多人类学家对图腾制度都有自己的定义。列维.斯特劳斯在《图腾制度》中列出前人对图腾制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和继承,最后将图腾制度定义为思维层面的二元结构。本文即沿着列维.斯特劳斯图腾研究的思路,着重探讨其"结构"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从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看欧洲早期汉学和中国明代社会(下篇)吴孟雪四《大中华帝国史》反映的明代社会中国明代社会的状况和风貌,在门多萨的这本书中也有许多具体生动的介绍,例如明代中央与地方的某些行政制度、明代的对外交往、教育与考试情况、妇女的地位、保甲...  相似文献   

7.
万杨 《文化学刊》2022,(9):188-191
音乐剧属于歌剧的载体之一,最初源于英国,是将对白与歌唱结合起来的演出形式。现代音乐剧是20世纪产生的综合舞台艺术,集合了舞蹈、剧目和歌曲,运用了先进的舞美技术,持续优化听觉及视觉效果。现阶段,知名的音乐剧通常是伦敦西区演艺公司以及纽约百老汇包装的,而《巴黎圣母院》法语音乐剧的产生及成功,促进了法语音乐剧的发展,为听众带来了新的风格,对于音乐剧的广泛流行具有积极影响,同样宣传了法语文化。文章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分析了法语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并提出了法语教学及语言文化推广中可以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报纸,以及见证了美国报业发展历程的百年老报,《纽约时报》在报头的左侧印有它的办报格言:"刊载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而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最值得付之于纸上的无疑是高质量的深度报道,尤其是自主策划的深度报道,这也是目前已经很难在《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印刷媒体上找到浅尝辄止的日常新闻报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阐释了该理论的重要性。自此,众多语言学家应用该理论来分析各种隐喻表达。本文尝试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千字文》中的比喻表达,以探究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早期戏剧独白诗代表作《我的前公爵夫人》鲜明而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既高雅又冷酷,且占有欲和等级观念极强的公爵人物,与此同时作为其对立面的前公爵夫人形象也跃然纸上。本文基于对前公爵夫人的文本分析,探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境遇。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格式塔视域看<乐记>中的心物同构,通过阐释<乐记>中关于天地物象与人类心灵沟通的互动现象,在肯定人类与天地共振的同时,揭示<乐记>所含蕴的格式塔原理,彰显天地自然万物与人类和合相处的融洽关系,体现人类对和合关系的自觉追求.<乐记>浓郁的象征意味,赋予形象更为丰富的文化内蕴,把抽象意蕴融合于具体的感性意象之中,符合艺术审美的具象特征.从比德和象征的视角出发,进一步阐释<乐记>中的心物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同一时期分别在中国和英国创作了《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这两部作品讲述了16世纪中国和希腊妇女因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而反抗道德和制度束缚的冲突故事。作为中英两国的伟大剧作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作品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共同课题。汤显祖所处的中国晚明时期与莎士比亚所处的詹姆斯一世时代,因为历史、传统、地缘、社会经济状况等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该文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写作背景、主人公的性格、抗争历程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以揭示两部同时代作品所体现的16世纪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组织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查研究于前不久公布了调查结果。本刊将分期刊登部分调查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美国华裔文坛代表人物的谭恩美以女性为观察视角,通过描写作品中华裔女主人公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关注广大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社会作为"夹缝人"痛苦而尴尬的生活状态,探讨美国华裔女性如何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摆脱枷锁和创伤,从而最终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和重建。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影视剧开始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剧因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背景深受国人喜爱,并且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字幕翻译的研究因此应运而生。字幕翻译对观众串联剧情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好的翻译能促进各国的文化交流和传播,而要完全弥补异国的文化不对等带来的影响绝非易事。该文以美国剧情电影《我在雨中等你》为例,分析文化背景的差异及针对文化差异提出的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字幕翻译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讨论了归化、异化理论在字幕翻译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丽 《职业圈》2007,(4S):197-198
文章以马克思韦伯《论社会与经济中的法律》一书为主要参考素材,从经典著作中吸取法学理论精华,指导我国法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洪刚 《文化学刊》2010,(4):178-182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一书,于200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突出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正如丛书主编洪晓楠先生在丛书总序中谈到:科学和人文是一对孪生兄妹,二者关系密切而复杂,因而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家泉镜花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剧本,师从尾崎红叶。他一生跨越了日本3个时期,被当时有名的作家芥川龙之介等人推崇。目前国内关于泉镜花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文学方向,而泉镜花的行文又与大部分小说有明显不同。该文以“信达雅”为切入点,探讨周飞和王晓夏的合译本中《草迷宫》的翻译。该译本在“信达”上做得较为突出,保证了可读性,但依然存在可以改进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为纽带,通过王审知及其继承人治闽时期,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港口崛起和发展的历史。探讨这一历史进程中福州海上贸易发展的原因以及王审知在其中的贡献。并进一步分析王审知开拓海上贸易对当时以及后世福州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期选取美联社关于中国人口普查的报道,以及法新社和英国《卫报》关于中国祭孔的报道进行点评,前者剖析了外媒在报道中如何试图揭示中国的现实、变化与发展趋势,后者探讨了如何为祭孔报道这个“旧瓶”装入“新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