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将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融入《黄色墙纸》的创作之中。小说通过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流露出作家对隐含等级制和性别歧视的诸如男人与女人、理性与非理性、文化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精神与肉体、太阳与月亮、日与夜等二元对立思想的痛斥。另外,作品还反映了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永续共生的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主义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其小说代表作之一《到灯塔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大部分学者都从意识流写作技巧和象征手法方面研究这部小说,因此文章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通过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策略来体现女性话语权威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以及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黄色墙纸》是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先驱兼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于189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主要从小说《黄色墙纸》中的"休息疗法"入手,探析小说中女性精神疾病(如疯癫、歇斯底里、神经衰弱症等)的来源与诊疗方案,以此揭示出十九世纪美国医疗体系对女性的残暴与无情,并深刻地批判了这一时期美国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剥削与压迫。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外学者对詹姆斯作品的研究融入了大量文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而国内学者的研究焦点在叙事策略的分析和主题阐释方面。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对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进行解读后发现,作者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小说中的“自然意识”与“女性关怀”凸显了詹姆斯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启示人类应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重视对自然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国内比较关注《沉没之鱼》的主题研究,所以,基于生态女性主义,从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远离自然、受到迫害和回归自然、恢复人性三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有一定的新意,研究发现,《沉没之鱼》是一部富含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旨在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履行保护自然、重建生态平衡的责任,最终重返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本文旨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从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自然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小说《紫颜色》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沃克的代表作。很多学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剖析该作品,也有学者讨论这部小说的叙事技巧。苏珊·兰瑟和罗宾·沃霍尔提出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通过对主人公叙事声音的分析,解读和探讨沃克对女性权威的身份建构,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与叙事技巧的有效结合。同时,沃克在这部作品中有效地消除男性话语的支配权,建立女性自己的叙事权威,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该小说中沃克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8.
《红字》乃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品,因霍桑的小说常以英格兰清教思想文化为背景,且以原罪赎罪为表现主题,从而使得人们往往从宗教的角度解读他的小说。对于他的代表作《红字》,国内学者也大多数以宗教的视野进行审视,诸如爱情与宗教的矛盾、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主人公的原罪与救赎等此类相关研究,而其它理论的观照则相对较少。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相关研究基础之上,试从狂欢化理论层面解读《红字》。  相似文献   

9.
小说《天黑前的夏天》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于1973年发表的一部关于女性主义的小说.该小说讲述了45岁的女主人公凯特遇到心理危机,并在一个夏天艰苦寻找自我的历程.而对于该小说中的结局部分,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小说的结局是积极的,而有的学者认为该小说的结局是消极的.本文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小说中对人物塑造有较大影响的隐喻“海豹”进行分析,并藉此来解读小说的结局.通过研究发现,女主人公凯特自我寻找的历程同海豹寻找海洋的历程一样,最后的结局是海豹找到了海洋,凯特也找到了内心中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10.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文学批评家的高度关注。《维莱特》是夏洛蒂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文学批评家从多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学者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文章旨在以小说文本为基础,结合夏洛蒂·勃朗特所处时代背景,从典型女性人物形象比对、女主人公情感经历、小说开篇与结尾的巧妙设计三方面探究夏洛蒂·勃朗特在《维莱特》中传达的先进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巴金《寒夜》研究新视角综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金研究领域相对较沉寂,对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单篇小说的重新解读方面,尤其是《寒夜》。近几年,关于《寒夜》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视角,如文化视角、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精神分析法、症候式批评等等。文章就这些新颖的视角作一综述,以此证明巴金小说的丰富思想内涵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树娟 《海外英语》2011,(9):314-315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花木兰的解读。该文从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入手,主要从女性主义的研究角度来考察花木兰的新形象和其寻求自我的女性主义意识,并通过中西文化背景下对花木兰新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讲述了白人女性玛丽的悲剧。关于这本小说,国内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是从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进行的分析与阐述,而学者们的关注点大多都是在玛丽这一角色上,本文将试图分析摩西的拯救者形象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4.
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壁纸》被认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该文从分析小说叙述者“爬”的根源、“爬”的前兆两个角度,解读小说中“爬”的含义。叙述者的“爬”,即疯癫,仅仅女性反抗男性权威的一种形式,并没有获得真正独立的自由,因此也不具备所谓女性主义的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区高洁 《海外英语》2013,(16):164-166
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壁纸》被认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该文从分析小说叙述者"爬"的根源、"爬"的前兆两个角度,解读小说中"爬"的含义。叙述者的"爬",即疯癫,仅仅女性反抗男性权威的一种形式,并没有获得真正独立的自由,因此也不具备所谓女性主义的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这个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的分析,探讨女权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黄色墙纸》是美国著名的女权运动先驱兼作家夏洛特·帕·吉尔曼的代表作。本文着眼于故事的内容、语言与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女性主义解读,以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中,吉尔曼试图唤醒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强烈愿望,以及她如何成功的颠覆男性话语霸权,达到女性自我言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父权规训与男性想象——解读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文化理论,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素有“英国文学经典之作”盛誉的康拉德短篇小说《黑暗的心》,并对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性别政治观点展开批判。在性别建构和人物塑造问题上,康拉德小说文本中父权思想充斥,男性幻想弥漫。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对《简.爱》的女性主义研究如火如荼。然而,相关研究都没有将《简.爱》书名与女性主义联系起来,而该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女子的全名,其内涵极其丰富,并对小说的主题意义重大,此外,小说作者的笔名也是独具匠心,值得研究。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简.爱》书名及作者的笔名,结果表明《简.爱》的作者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性别地位有清醒的意识,并旨在通过"简.爱"这个名字对父权社会的称谓表示出隐秘的反抗,本文笔者认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性别歧视的典型例证和女性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对《简.爱》的女性主义研究如火如荼。然而,相关研究都没有将《简.爱》书名与女性主义联系起来,而该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女子的全名,其内涵极其丰富,并对小说的主题意义重大,此外,小说作者的笔名也是独具匠心,值得研究。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简.爱》书名及作者的笔名,结果表明《简.爱》的作者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性别地位有清醒的意识,并旨在通过"简.爱"这个名字对父权社会的称谓表示出隐秘的反抗,本文笔者认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性别歧视的典型例证和女性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