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丽娟 《兰台世界》2011,(12):79-80
锡伯族的历史文献,散见于各种明末清初的书籍、官方文献(文书、档案等)、方志、民间游记、民间文学、考古发现的碑刻以及与锡伯族有关各民族的历史记载中。  相似文献   

2.
锡伯族的历史文献,散见于各种明末清初的书籍、官方文献(文书、档案等)、方志、民间游记、民间文学、考古发现的碑刻以及与锡伯族有关各民族的历史记载中.  相似文献   

3.
宛茹 《东南传播》2018,(5):24-26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文化方式记载和传承的共同记忆.《国家宝藏》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载体,通过对文化记忆从选择、激活到再生产的联动机制,创新了文化类电视节目重塑文化记忆的手段,在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凝聚民族共识、建构民族身份认同、提升国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并存、文化资源丰富是新疆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但也易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认同不够、将民族和语言认同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的问题。通过电视文化建构国家认同的文化身份,是电视媒介独特属性与新疆地理人文条件的综合作用。通过对新疆多个民族的入户访谈,调查了解了电视文化对新疆少数民族建构国家认同的文化身份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文化记忆是一个被建构的意义系统,关于祖先和英雄的文化记忆对于族群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传承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锡伯族海尔堪的民间传说、家族记忆以及集体记忆,共同塑造和建构着海尔堪大神的文化记忆。在其建构的过程中,传承人个人化的叙事策略凸显出对传统的强烈认同感以及进行传统阐释和"再现"的努力,并力求使文本适应当下的阅读语境,以实现其承续,由此,传承人以及他的讲述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文化记忆的建构也通过外在的纪念物、博物馆、书写等媒介形式发挥凝聚与认同的功能,从而实现文化记忆的连续性。神圣性的"精神文本"是文化记忆中的深层文本,关乎信仰、仪式和"高级秩序的真理",是文化记忆得以传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认同和建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互联网的崛起,文化记忆在被不断地遗忘和解构.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重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认为《国家宝藏》从仪式化、符号化、娱乐化三个方面重构了文化记忆,用现代的方式激活了古老的文化基因,引导大众关注并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7.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对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主流大片中建构中国的民族文化形象,这对于主流大片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电影国际形象的确立,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有效传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别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建构、文化氛围的创造与"二次创造"、主流历史的正面表述、故事与人物载体、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视觉传播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四一八"节(农历四月十八)是锡伯族传统社会中重要的民俗节日,其供奉的神灵与祭祀活动受东北地区汉族娘娘庙会的影响。195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四一八"节中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定期组织以娱乐性为主的文艺表演,由于农历四月十八也是清代锡伯族西迁启程的日期,"四一八"节被媒体改称为"西迁节"。进入21世纪后,在察布查尔锡伯族文化精英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影响下,西迁节叠加了西迁和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家国情怀的传统,其目的在于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增强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白菁 《今传媒》2013,(5):151-152
站在历史的视角看问题,无论是从现代各民族发展的角度还是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角度,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系统"。一方面,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其内容涵盖信息、娱乐、文化、互动等领域;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与这个"系统"之间又形成了一个供所有元素发展壮大的"拟态环境"。人们只能在这中"拟态环境"中来建构观念和再生产实践。这其中就包含着"意识形态"建构。及由此"拟态环境"而衍生的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都在演变中创造了特定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涵盖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节庆、饮食、宗教、礼仪、建筑、手工艺等文化类别,形成了大量珍贵的、蕴含本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它们或因无本民族文字而以口传心授、活态流变的形式存在;或以最初形成的状态一直保存下来,只是因岁月的洗刷淡去了部分痕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凝聚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  相似文献   

11.
由安俊、吴元丰、赵志强合著的《锡伯族简史》一书,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用锡伯文(即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文字)出版发行。 全书约二十余万字,共分九章二十七节,分别叙述了锡伯族的族源与族称,科尔沁蒙古管辖时期和科尔沁“献出”锡伯族的历史情况,迁移盛京、北京、伊犁、黑龙江和吉林的历史过程,锡伯族的经济生活、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锡伯族对祖国的历史贡献等内容。书末附有《清朝皇帝年表》、《伊犁将军年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献的编辑出版活动发挥着传播本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功能.相对于大量复制、内容规范、传播广泛的专业编辑出版活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献的编辑出版活动具有数量较少、内容版本多样、内部流传的非专业化特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生存环境及宗教信仰为其编辑出版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动力.编辑出版活动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构族群性的重要手段,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保障,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日前,抚顺市档案局(馆)与抚顺市锡伯族联谊会、顺城区河北乡党委就抢救保护抚顺锡伯族口述历史档案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先期邀请抚顺锡伯族第九代传人开展了锡伯族迁移及发展的口述。此项工作还涉及锡伯族家谱等族源史料的抢救和征集、地域文化编研、锡伯族特色村寨建设,不仅为抚顺市档案资源体系注入了新内容,而且将对抚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传承和弘扬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近30年来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题的著作不断涌现,深入推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工作,其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文化研究型、教材建设型及学科建构探索型三种类型.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主题概念不统一、尚未形成明确体系,重复研究多,研究方法不够严谨,创新点少等问题,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加强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设计和研究程序的体系化建设,提升“民族传统体育”主题著作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传承中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得到扬弃和发展,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记录着中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档案资源,是无法与中国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相隔绝的。我们需要置身于历史文化传统大环境中,对档案资源的建设问题进行理性的思索。在全球文化出现均质化趋势的今天,如何理解和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与民族性?如何把握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如何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去规划档案资源建设?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一、…  相似文献   

16.
民族影像有着再现历史、重拾记忆、传承文化的责任与使命。用影像为笔,记录民族文化的演变、发展历程,是民族影像的重要功能。融媒体有着其特有的传播方式与呈现方式,在当代媒体迅速发展的语境下,民族影像更应该与时俱进、借其优势,以多元化的建构、交互式的叙事、全球化的视野呈现出民族影像发展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17.
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自古以来就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在形成的过程中,长期与其他部族、民族接触、交往、融合,在自己古老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其他部族、民族的文化丰富自己,形成了以苯教和佛教思想为主线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文化身份作为一个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对于个体、群体和民族、国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需要一个可辨识的、清晰的、统一的文化身份,中国亦不例外。当前,全球性的文化身份危机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而正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社会转型的中国的文化身份危机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再现和建构中国文化身份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当在再现和建构中国文化身份方面积极作为。数字传播和全球传播给我国大众传媒再现和建构中国文化身份带来了多重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安俊、吴元丰、赵志强所著《锡伯族迁徙考记》一书出版后,日本加藤直人先生对该书有一评介,现摘译如下: 一 锡伯族,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河流域为中心,散居在东北各省及全国。是个约有八万三千人口的“少数民族”。锡伯族并非新疆的土著民族,本来居住在东北的嫩江及松花江流域。但在十七世纪末归附清朝之后,受命数度迁徙,其中一部分是在十八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20.
档案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文化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研究、探索民族精神和档案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坚持档案文化的先进性,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积档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档案文化是民族精神形成、升华的基础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民族精神随着民族的形成而形成,并随着民族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