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宁波朱金漆木雕纹样类型,宁波朱金漆木雕纹样传达的"吉祥"意义,以及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制作的十里红妆体现的"奢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建于1759年的承德普宁寺,因拥有一座木雕大佛,俗称大佛寺。不过,耸立在上下贯通的大乘之阁的木雕金漆大佛,实为千手千眼观音。他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绀发下垂,宽额端鼻,慈眉善目,神态安详。整座雕像,比例匀称,造型优美。1999年6月2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用当今  相似文献   

3.
浙江的黄杨木雕艺术代代相传,木雕艺人运用黄杨木细腻光洁、色泽古雅的质地,通过圆雕、镂雕、拼镶等技艺,使黄杨木雕形成刀法细巧,形态酷肖等特点,出现了一件又一件优秀作品,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名家高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黄杨木雕总是局限在传统的技法上,没有进一步发展和升华。近年来,黄杨木雕国家级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公博,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在全面继承传统的黄杨木雕技艺以后,凭着他对艺术对社会对人生的“独到的发现和认识”,突破成规,  相似文献   

4.
“海上茶路”是古代中国与国外茶事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古时海上交通的大动脉。今年5月21日,宁波三江口花团锦簇,鼓乐齐鸣。“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在此落成。纪事碑前方有一片船栓群,象征着古明州樯桅林立、商船云集的繁华情景。满载着茶叶、茶具、棉绸、瓷器的船队从这里始发,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5.
“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是闻名海内外的“浙江三大雕”,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虽同属木雕,却有本质区别。它不是以立体式圆雕,而是以平面式浮雕为主。今天,东阳木雕因历史最悠久,用途最广泛,已居全国各种木雕之首。不管是建筑构件、家具装饰及艺术摆件等,都留下了东阳木雕的装饰意韵,故有“天下第一雕”的美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化身。木雕能在有限的图幅里表达各种审美内涵,情景交融、替代巧妙、寓意吉祥等,木雕装饰中很多纹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殖崇拜。本文将从木雕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三个方面中的生殖文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化和旅游部"对非培训基地"浙江省文化馆第八届非洲艺术家木雕创作交流活动日前结束。此次交流活动邀请了来自多哥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共和国和科特迪瓦共和国的15名木雕艺术家来华进行为期30天的木雕创作交流。  相似文献   

8.
栗子  黄芸 《文化交流》2017,(9):26-29
正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一片神秘而引人遐想的土地。撒哈拉南部大陆闭塞的环境和热带高原的气候孕育了当地独特的非洲文明。在辉煌光耀悠久的非洲文化中,非洲木雕艺术以淳朴、稚拙、粗犷和夸张的艺术形象屹立于世界艺苑之中。而浙江木雕同样驰名天下,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等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声名远扬,东阳更是有"中国木雕之乡"的  相似文献   

9.
粱枋木雕是中国民间木雕艺术宝库中的瑰丽之花,婺源汪口俞氏宗祠中梁枋木雕的艺术成就,更是凝聚了俞氏先民的智慧和工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先民的纯朴感情和对幸福、祥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精神面貌,反映出当时人们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惠泉 《文化交流》2014,(11):78-80
宁波古称明州,州治最早设在现在的鄞州区鄞江镇,那里有古今闻名的它山堰水利工程。人们长期习惯称那里为小溪鄞江桥。唐代之前称小溪镇,鄞江镇为后人所称。那里作为明州州治、鄮县县治,长达600多年,其间鄮县县治两度迁移。后来,州治和县治长期合在一地。在县治迁回小溪之后,鄮县县令王元暐组织民众,建造起造福千古的它山堰。由它山堰孕育的水文化,是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之根。它山堰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谢国旗介绍说,它山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建筑工程,建于唐太和七年(833),与四川都江堰、山西郑国渠、广西灵渠齐名.  相似文献   

11.
陈飞文/摄 《文化交流》2013,(3):M0002-M0002
日前,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展在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上的珍宝馆举行,展出浙江乐清9位艺术大师的100多件黄杨木雕作品,广受上海市民、游客的欢迎与好评。  相似文献   

12.
张蔚 《文化交流》2014,(10):67-69
佛学在江南的传布与发展,深、广、远,尤其对唐末吴越以来的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在位于浙江省境内的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中,我以为明州(宁波)阿育王寺的几通遗存至今的唐宋碑刻,如《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宸奎阁碑》和《妙喜泉铭》颇能说明这一点。许多寺院的唐宋碑刻早已淹没在历史尘埃中,仅留下碑文使人空自叹息,遑论更多连碑文也未留下的了。《常住田碑》为唐碑,由万齐融撰,主要记录统治者赐予阿育王寺常住田的情况。本由徐峤之书写的原碑已毁,但因明州刺史于季友邀剡越间隐士范的重书,不但将经典又凝于坚石,让后人知悉本不载于史书的范的其人及其"天骨  相似文献   

13.
李辉  ;来晓芳 《文化学刊》2014,(5):182-184
古罗马的饮宴习俗随着古罗马共和国的终结及帝国不断地扩张,饮宴的各种要素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进而逐渐走向系统化。饮宴的发展反映出古罗马时代政治、经济、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的变化。它的发展是人类渴望追求刺激的本性驱使的结果,但随着宴饮发展而联接而成的网络却对古罗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已成为古罗马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文化河源视域下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事关河源的未来发展,事关客家文化的保存、弘扬和繁荣。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释义,阐明了加快发展基于"客家古邑"的创意文化产业的背景和必要性,提出了河源市基于"客家古邑",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镜鉴,进而就推进客家古邑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郑放鸣是温州乐清人。乐清多木雕艺人,我们到那里随便一转,几乎每个屋檐下、每个窗口,都坐着系着围裙、全神贯注创作的雕匠,世世代代,木雕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手段。黄杨木雕始创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古语云:千年难长黄杨木。黄杨木因为生长缓慢,注定它的质地坚韧,纹理细密。因为它硬度适中,是上佳的立体雕材料。更可喜的是,它色如象牙,精雕细琢出来的作品尽显贵气,收藏越久,色泽越深,更显古朴和雍容。  相似文献   

16.
青田石雕和黄杨木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青田石雕制的作品五彩缤纷、玲珑剔透、晶莹如玉,别具艺术效果。黄杨木雕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颇具诗情画意。它们都流行于浙江,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下面这些作品均选自浙江非遗捐赠藏品。  相似文献   

17.
龙舟竞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都在传统节日端午节进行。所谓龙舟就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它由船体、龙头、龙尾以及各种装饰,如旗帜、船体绘画、锣鼓等组成。其中龙头大多用整木雕成,竞渡前才装在船上。龙尾也用整木雕成,并刻满鳞甲。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等文中用大  相似文献   

18.
杨弢教授所著《古罗马竞技文化研究》是关于古罗马竞技文化溯源的一本研究性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学价值。古罗马文化是西方奴隶制度高度发展的代表,也是古罗马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文将以古罗马竞技文化为研究对象,阐述古罗马竞技文化的社会作用,分析古罗马竞技文化的主要类型,并以古罗马竞技文化中角斗竞技为例,进一步剖析古罗马竞技文化特性及其对现代体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有许多人都在想像中把古印度和现在的印度混同起来,其实它们几乎是两回事,因为在以后的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几乎看不到一点古印度文明的影响。当几千年的风沙吹过,古印度文明便沉睡在地下,失落得无影无踪,只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神  相似文献   

20.
近三十年来,由于史前考古学的发展以及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思路的创新,使得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呈现出学术流派纷呈、研究成果兴盛之貌,然"释古"大业仍任重道远。本文旨在剖析"释古"思想来源、检讨"释古"与"疑古"之争、阐述"释古"的功绩和困惑之基础上,对近代中国上古史研究的学术走向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