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尔特·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古董家》通过书写不同阶层的葬礼仪式展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法国入侵的危机想象,以及对苏格兰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过去与现在关系的思考。以贵族及其维护者为代表的旧式人物活在过去的荣誉观念中,难以与现在和解,或凄然死去,或暴卒,反映出旧共同体的割裂与解体;而以普通劳动者和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式人物在面对死亡时则以情感宣泄的方式与过去告别,并在情感的交流中实现新共同体的建立。在司各特看来,以贵族为代表的上层阶级应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处理好与过去之间的关系,承担新的社会管理/治理责任,以建构一个阶级有序的有机共同体。这既是司各特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想象,也是对法国大革命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在《威弗利》中讲述了年轻浪漫的英格兰人爱德华·威弗利在情感的作用下逐步与苏格兰建立连接的故事。身体移动促发了情感,促进了情感的关联;对不幸事件的感受生成了同情,促进了社会关系的粘合。在后联盟时代,情感的连接与黏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格兰-苏格兰情感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国难诗歌的苦难书写深入国民的精神世界,彰显出建构民族共同体的诗学功能和现实品格,表征为基于想象、趋于认同的建构过程。首先,共同体感觉及其引发的集体记忆是建构民族共同体的条件,此时的民族共同体表征为一种基于想象的共同体。其次,建立歧感与凝聚共识的书写策略、“他者—自我—集体”的实现路径使得民族共同体由想象趋于认同。在促进民族共同体的想象与认同方面,“九一八”国难诗歌暗含的共同体意识发挥出强大的建构功能,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思想的范例和行动的模本。  相似文献   

4.
沃尔特·司各特被誉为英国历史小说之父,但其选材角度、写作手法及民族史观与审美观等均形成于他早年的诗歌创作,并成熟于他最得意的叙事长诗《湖上夫人》.在《湖上夫人》中,司各特通过呈现陌生来客在苏格兰高地如画旅行引发的多重凝视图景,复现了一幅16世纪苏格兰地理景观图.这一景观图通过浪漫化和美化苏格兰高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述说了...  相似文献   

5.
尽管苏格兰独立势力一直非常强大,但沃尔特·司各特爵士通过对苏格兰城堡的生动描写,建构了苏格兰和英格兰两个民族融合的大同世界.通过讲述发生在苏格兰城堡里的故事,司各特把苏格兰城堡作为一种特殊种类的语言、一种特别的象征和背景,表达了苏格兰和英格兰人民对真正融合的渴望,指明了苏格兰的光明前景:抛弃落后的封建残余,加强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民族融合,发展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协作知识建构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环境下一种重要的新型教学方式.该文在现有协作知识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内涵、特点、基本要素、相关教学设计活动开展深入探讨,并创造性地地提出学习共同体创建、基于认知冲突的协作知识建构和基于整合的协作知识建构是其主要阶段.并以此为框架,对暨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大学生“结构化学”建构活动开展个案研究,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创建、组间协作与对抗式综合建构,形成多层次集体观点汇聚和多维协作知识建构,最终智慧共享、达成问题解决的共识和形成群体公共知识,促进大学生在积极依赖关系下多元协作知识建构,促进大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推动大学生产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并在社会交往、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改善.在群体协作知识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和群体均要注意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动机,促使协作知识建构活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7.
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有对"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书写的传统,因此二十四史中对边疆民族历史的记述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最基本的文献。从司马迁《史记》开始的民族历史记述,以"大一统"思想为指导,书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谱系,通过对二十四史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并且由此梳理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呈现出中原与边疆民族之间不断加深的认识与认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认识高校的德育共同体性质,是把握高校"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中国高校的德育实施过程具有目标一致性、主体交互性和集体协同性等特征。目标一致性导向一种价值共同体,体现师生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立场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目标;主体交互性建构一种关系共同体,立足多元育人主体间的交往理性和交往行为,在共同体视野下构筑高校多元育人体系;集体协同性生成一种实践共同体,各主体在集体实践中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实现德育意义和主体身份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9.
重视教师共同体的作用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重要趋势。学习型组织理论以系统思考、共同愿景、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五项修炼为手段,有助于纠正教师个体不适意的实践性知识、为增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赋权、克服教师群体实践性知识共享意识淡薄等问题。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有效建构教师共同体,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实践性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视角与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0.
金原瞳的代表作《裂舌》既是一部反映当代日本朋克青年群体真实生活和精神转变历程的成长小说,也是一首表达亚文化共同体注定解体的悲歌。主人公以带有朋克表象的活动对抗一潭死水的现实生活,通过不断加剧的身体痛感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表现朋克青年在破坏与重建上的精神诉求,其文化的风格与意义在于在对身体的改造升级过程中,获得精神解放、个体自由的幻觉,本质是日本年轻一代在精神虚无、价值缺失中对情感共同体建构上的徒劳。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以共同创作作品的形式开展协作学习,强调实践参与和交互合作。这种实践共同体的学习方式能促进个体知识建构到集体知识建构,从个人多元发展到集体智慧提升。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这种实践共同体可以在共享知识、技能以及共同体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到集体知识、技能与共同体文化的再生与转换,实现"从共享到共生"的知识建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梦倩 《电化教育研究》2022,(12):86-92+113
互动是在线学习共同体进行知识建构的关键中介,对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互动关系和互动内容的整合性分析有待深入。研究基于多层网络分析构建了在线学习共同体行为—认知—情感多层互动网络模型及显性可量化的指标框架。将该模型应用于分析中学生“数字化阅读”在线课程四个班级的互动,在群体层面上,学生读写能力和教师深度支持对于群体互动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在个体层面上,学生的投入度和受关注度同步性不高,学生在互动中行为、认知、情感投入的同步性存在差异,而行为、认知、情感层面受关注度则具有较为普遍的同步性。该模型能够对在线学习共同体行为、认知、情感互动的关系和内容进行整合性量化评价,对开发智能化的在线学习共同体互动评价工具以及为学习者在线互动提供教学支持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网络生成的"学习共同体"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要素的综合运作,依托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知识共享是新型学习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共同体成员只有在相互介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协商、妥协、认同,最终才能确保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语义达成、意义贯通和间隙流动,从而真正实现人的社会化存在。  相似文献   

14.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是一个面向深度知识建构的学习支持框架,这一框架通过结构化的工具套件支持个体协调发展与群体有序互动,实现"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五场协调",落实面向高阶学习目标的知识建构操作理念.基于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知识建构(CKB)的基本理念,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更加注重对个体和群体的学习过程中文化变量、协同机制和认知机制的支持,从而实现学习系统中个体与群体在信息和知识场域的互动与协调,指向课堂知识创新.本文系统分析了协同学习的三个基本阶段,即信息汇聚、群体思维和知识建构,阐释了协同学习技术系统的概念框架,设计并初步实现了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支持套具,为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其具体过程与机制的描述分析尚不充分。丽江地区三所个案小学的田野调查揭示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形成实践共同体进而实现群体专业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提供目标和领域、确定成员与边界和形成有效实践与互动来确立实践共同体的结构,通过赋予利他的意义与价值、营造学习的情境与过程以及内化身份认同与心理归属来提供实践共同体的意义元素;民族与乡土文化传统有利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维持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民族地区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模型,并提出制度保障与组织支持方面的建议。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建构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丽江经验对其他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可 《中学生英语》2004,(10):13-14
沃尔特·司各特(1771-1832)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位律师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当上了律师,但从年轻时起他就对民歌,尤其是英格兰与苏格兰交界处的古老传说和民间歌谣感兴趣。1802年他出版了《苏格兰边区歌谣集》。从1814年起,司各特写了20多部小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总是慝名发表作品。所以在1796—1813年期间他是诗人,而在他40岁之后则成了小说家,他的诗名也逐渐被他的小说家的名声所遮掩。沃尔特·司各特开创了欧洲历史小说之先河。在他之前出现了一些以历史上的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依据的小说,但事件和人物都过于夸大,或者浪漫过头,几…  相似文献   

17.
CSCL协作知识建构是CSCL的核心所在,本文在现有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动机理论和组织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异步CSCL情境下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动力开展深入探讨,创新性地提出异步CSCL情境下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动力机制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华南师范大学07级同学异步协作知识建构活动进程开展个案研究,发现个体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动机会引发个体间的认知性、社会性和教学性互动,个体间的互动以群体规范、群体认同感、情感交流和教学管理等为中介对个体的后续动机产生影响,实现协作知识建构。在群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和群体均要注意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动机,促使协作知识建构活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桂怡国 《考试周刊》2013,(66):132-133
<正>基于学生自主建构的互动式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提出的,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形成师生间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一"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视域融合"强调主体视域的开放与统合的辩证关系。教学文化内涵阐明了建构主体的文化自主性并以集体文化自觉的精神实践学习的价值理念,它是以集体文化的生成过程和融合结果为基质,以学习共同体的存在方式呈现出来的文化样态,而这种教学文化生活形态的实现根植于教学文化建构过程中主体间"视域融合"的过程。"视域融合"不仅体现教学文化的核心特质,同时是教学文化追寻的实践性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20.
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和诗人。一生共写了九部长诗、二十七部长篇历史小说,此外,还写了一些中短篇小说、传记、历史著作和文学评论,其中以历史小说的成就为最大。司各特出身于苏格兰世家,自幼喜爱民间歌谣,对历史和考古有特殊的癖好。早年以诗歌饮誉文坛,重要诗作有《苏格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