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是一个关于匠人、匠心、匠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身有缺陷,却心无旁骛,磨炼自己的技能,享受专注做事带来的内心宁静;故事的导演也将自己视为身有残缺的主人公,五年磨一剑,试图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反映中国匠心。不久前,在法国文化部、法国匠心联合会主办的法国匠人国际电影节(FI FMA)(又名法国国际工艺电影节)中,由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师陈雨执导的短片《Li》,从世界各地千余部电影作品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张琳琳 《文化学刊》2023,(3):101-104
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对后世戏曲《西厢记》的创作有着极大影响,二者在叙述视角上有很大改变。《莺莺传》看似“全知视角”的叙述模式并未深刻细致地展现人物的情感、性格、心理变化和故事发展背后的促因,而是以冷静理性的语言陈述事实,更大程度上属于“内聚焦”叙事。与此不同,《西厢记》的故事叙述更加细致入微,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细致,故事发展轨迹清晰,叙述模式属于“零聚焦”叙事。二者不同的叙事模式对作品的风格和思想内涵表达都有很大影响,也影响着作品在读者中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电影《绝境求生》选择将全球化语境下社会转型期的国企变革作为拍摄题材,真实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电影叙事中所呈现的人和时代的对话、企业和时代的对话、人和企业的对话以及人和自我的对话,给我们带来了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本文将从小人物命运与自我价值探寻、企业命运与个人主体关联、真实重构与纪录片命运叙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与这个变迁中的时代、转型期的社会以及我们自身展开一场真实对话,通过对这部纪录片的分析解读,尝试探索纪录片的命运叙事。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内容融入影视创作,呈现了电影文化的跨媒介融合,进入数字时代后,跨媒介融合已成为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势。该文主要从影视叙事核心的新媒体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两个角度探讨了电影文化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通过对《头号玩家》影片的案例研究,说明新媒体引领的时尚潮流文化的融入,影响了影视叙事核心的新媒体趋势。同时,《头号玩家》影片成了技术变革的风向标,随着技术的进步,虚实结合的呈现,成为“元宇宙”概念的完美注脚。这也体现了以“元宇宙”为核心概念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显著特征,推动了电影文化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溪是国歌作曲者聂耳的故乡,理应在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中承担起重要责任。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既呼应了当前全国上下开展“讲好中国故事”活动的时代背景,又有效推动了聂耳故乡本土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有鉴于此,阐述新时代“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时代意蕴,紧扣“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讲什么、谁来讲、讲给谁、怎么讲的逻辑主线,展开“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叙事基本要素的深入探究,即叙事内容、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和叙事方式,并尝试为“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传播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6.
2015年的国产喜剧惊喜不断,不管是徐峥导演的《港囧》,还是阎非、彭大魔导演的《夏洛特烦恼》,都获得了超高的票房,两部电影共同创造了最热"国庆档",主题和表现形式的趋同性使人们不可避免地将二者进行对比。本文力图通过对两部电影故事内核、叙事方式、情怀打造等三个方面的比较,探究原本不被人看好的电影《夏洛特烦恼》获得成功的原因,探究其中隐喻的国产喜剧的转向,寻找两部电影中值得日后国产喜剧创作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向世界讲好中国减贫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中国减贫故事的国际传播既不能落入西方的话语窠臼,也不能陷入“自说自话”的情境。应对中国故事进行国际化表达,构建中国故事的海外叙事体系,提升中国话语的感召力和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外合作出品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是推动中国减贫故事“出海”的一次有益尝试。该片采用“第三者”叙事,汇聚多方力量讲述普通中国人圆梦小康的故事,通过拓展外宣渠道,创新话语体系,有效助力减贫故事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飞 《文化学刊》2015,(1):59-62
电影《转山》改编自谢旺霖的同名畅销小说,由大陆导演杜家毅执导完成。影片围绕滇藏线这条骑行者心目中的神圣之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行走中寻找信仰的故事。基于此,分析电影《转山》的主题思想与影像表达。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人的共识符号,也是人类结成稳定共同体的依据和内在动力。其中,精神文化的传承或再生产,是这种共同体的内聚和认同的源泉。电影艺术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艺术,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194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前驱”的费穆拍摄了他的巅峰之作《小城之春》,电影中浓烈的诗意韵味,透露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幽香。2002年中国“第五代导演”田壮壮拍摄了同名电影《小城之春》,以跨越时空更加理性客观的感受致敬经典故事。两版《小城之春》,两代中国电影导演,在横跨54年的同题诠释中,向我们传递了如何通过电影艺术来识别民族身份的重要话题。该文拟从不同时期电影人将电影语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不懈追求,谈对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的思考与期许。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8日晚,央视一套隆重推出独具匠心的献礼大剧——26集青春励志、农村创业题材电视连续剧《青恋》。该剧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点题策划、主抓主推,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东海电影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共湖州市委联合出品。剧作着眼大时代、大主题,聚焦新农村、小人物,讲述以林深为代表的年轻人在农村创业追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修辞学和文化研究的视野中 ,宗璞的短篇小说《我是谁 ?》与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知识分子自我认同 ,在艺术描写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空间。一、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路径看《我是谁 ?》《我是谁 ?》的故事线索跟踪的是追问“我”的身份。文化身份 ,对于中国人来说 ,在相当漫长的时段里是极为陌生的。在巨大变故中个体的处境有所改变时 ,这种潜隐的意识往往伴随着失落或者痛苦的复杂情绪表达出来。《我是谁 ?》虽然是用第三人称叙事 ,但是“我是谁”的询问来自主人公第一人称。在故事层中这种询问是主人公以痛苦失落 ,并且希望…  相似文献   

12.
老子思想中的“一二三”理论贯穿整部《道德经》,其各个成分是抽象难懂的。电影《大闹天宫》提供了语用意义平台,在故事叙述、视觉刺激、言语分析和感情共鸣方面展开对老子的一二三理论的体验认知,从而肯定《大闹天宫》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宋佳小传 二十世纪80年代的电影明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拍摄过的电影有《秋天里的印象》、《黑蜻蜒》、《淘金王》,主演电视剧《蛙女》获得中国首届影视“十佳”演员奖(1988年),主演电影《庭院深深》获第13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称号,主演电影《落山风》获得第14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称号。1991年主演影片《寡妇十日谈》,因诸多原因至今未能公映。拍完电视剧《皇城根》后移居美国。1992年在影片《紫痕》中扮演女主角罗班梯。 1998年回国拍摄了电视剧《嫂娘》,主演《嫂娘》获得第十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同年完成电视剧《蓝色妖姬》的拍摄。2001年主演电视剧《可怜天下男人心》,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秦始皇》中扮演女主角赵姬。  相似文献   

14.
电影《美国往事》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以“面条”及其同伙的犯罪生涯为主要线索,展开一系列关于爱情与梦想、友谊与背叛等人性冲突的故事,使观众感受到了超出一般黑帮电影的心灵震撼与人生体验,而观影过程中这种复杂的人生体验,与影片中精彩的转场艺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影片中几处精彩转场,阐释该片的高超艺术技巧及出色的观影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电影《无问西东》与非虚构作品《鹰从笕桥起飞》讲了同一个故事——电影快结束的时候,有王力宏驾机欲撞向日本军舰的镜头,此时他的视线中出现了一片天空,一名战友正拉着一顶降落伞缓缓下降,这名战友实际上已经被日本飞行员锁定了射击目标……当我看到这一组镜头的时候,看懂了这部名叫《无问西东》的电影。我不仅能讲出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的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2000年出版的小说《盲刺客》以其独特的后现代叙事视角被广为研究。叙事方式一方面有报道新闻故事和记实现实主义的权威,另一方面有讽刺性模仿和公开声明的虚构气氛,呈现出一种文化精神分裂症状态。本文通过对叙事方法中时空压缩的表现方法和大叙事与小叙事的解读来解析《盲刺客》中叙事方法的精神分裂性,从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阿特伍德在作品中所体现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影《悬崖之上》是一部具有显著文艺属性的优秀谍战题材作品。该片以卓越的拍摄手法,综合运用多种符号表达形式,通过深刻的情感书写、复杂的逻辑关联及细腻的心理表达在“雪一直下”所隐喻的特殊社会语境下为广大观众呈上了一部经典的光影符号叙事作品。本文从语境符号、结构与功能层面分析影片中的叙事情感,从话语符号、行为与物叙事角度开展叙事逻辑分析,从表情符号、叙事空白与观众参与视角分析叙事心理,以期探讨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肩负着“传播中国,影响世界”的责任。其2018年以来持续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丰富内涵。在文字与影像的交织中,空间的单位信息量增加、表现力增强,空间成为提升叙事效果的重要手段。《中国日报》系列纪录片通过引入外籍主持人、平衡细节与宏大场景、自然呈现摄制后台等方式,丰富了空间的叙事层次与内涵,不断加深海外观众对中国的认知与认同。这揭示了国际传播的空间建构是一个多方参与建构和阐释的动态过程,应鼓励多元文本、多重参与、多媒联动,从而进一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杨婷婷 《文化学刊》2024,(3):158-161
叙事时间策略通常与叙事方式密切相关,作者可利用顺叙、倒叙、预叙等叙事方式改变事件和人物在故事中的出场时机,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时空层次感,为塑造和强化文本意蕴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简述了叙事与实践的关系,并以《呼啸山庄》为例就其所采取的顺叙、倒叙的变换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描述了叙事时间策略对《呼啸山庄》中文本意蕴的塑造作用,包括叙事时间策略与文本意蕴的内在联系、《呼啸山庄》中时序变换塑造的悲剧意蕴两点内容,希望能够提供给文本研究人员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电影:抗非典大片《刻不容缓》 就在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与非典型肺炎斗争之际,嗅觉敏锐的电影工作者也瞄准了这个社会焦点。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于上周五正式拿出了抗非典大片《刻不容缓》的剧本创意,正在第一时间组织一线编、导、演投入这部意义非凡的现实主义大片的拍摄。 中影策划部负责人樊江华告诉记者,《刻不容缓》的创意是策划部同仁在短短五天时间里结合集体智慧讨论的一个结晶。影片将围绕医护工作者收治“非典”患者的故事展开,在设计的剧情中:“非典”在一个城市暴发时,由于几名“非典”患者对病情尚未察觉,仍随意地与人接触,四处活动,但“非典”高度的传染性和危害性使得情势千钧一发!几名医护人员在社会各界的协助下全力以赴,终于经过惊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