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环境美学的话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某些不兼容的弊端,所以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中国古代是一种"生生"为其核心、以"天人之和"、阴阳相生"为其背景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构成相异于西方古代实体论哲学与形式论美学的理论风貌,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着更强的文化自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并在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建设新的生态哲学与美学形态,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正赓续传统文化之魅,赋予其现代化之魂。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展厅里,陈列着装帧精美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历代中国古代绘画以前所未有的清晰与精美的姿态在皇皇巨著上重现。这是一份为中国艺术研究者提供的饕餮大餐,透过这些优秀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历代书画艺术特色,看到古人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场景、陈设、造物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美术馆展出的"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以时间为版,印历史;以自然为版,印万物;以大地为版,印天下——"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日前在浙江美术馆展出。中国是版画艺术的发祥地,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用版画漏印法在织物上制作的工艺布版画,此后从用墨汁和水质颜料印刷的古代水印木刻到汲取了传统版画、民族绘画、民间美术精华的现  相似文献   

4.
风俗画是以表现人在特定民俗场景情境的活动,各种民俗事象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民俗活动"道具"的民俗器物(如"器物谱"和关于特定器物的故实掌故等)为题材和题旨情趣的绘画。作为绘画语言艺术的风俗画,是以绘画或刻写的图画语言创制的以风俗画为载体和艺术形式的语言民俗景观。"风俗画"的绘画形式、工具、载体材质、技艺等必备的基础要素,与其他画种都是共同的,与各种绘画作品最主要区别,在于"题材"。"题材"核心点的"风俗",是"风俗画"作为"画"的本质特征。绘画的题材与文学的题材的一个共同点,均为其社会性所制约的属性,题材而论的"风俗画"的本质特征,正是其社会性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工匠最早指的是手工业者,他们我国在古代被称为"百工",是具有非凡智慧的"创物者"。他们沉浸在手工艺的世界里,慢慢打磨自己的手艺,磨炼自己的心性,用精湛的技艺回报岁月。中国传统手工艺人超凡脱俗的技艺与精益求精的精神穿越岁月的风云,却又代代相承,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华文化传承之匠心·工匠的故事"正是一套用"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当代绘本的艺术样式"来讲述中国工匠技艺与精神的绘本。  相似文献   

6.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眼下正是赏梅时节。杭州灵峰240余亩梅林中,梅花开得正闹,有的含苞欲放,那些已经绽放的梅花笑盈盈地引领着春天的到来,吸引了众多赏梅客。赏梅时节话梅画。在我国古代的花鸟画中,画梅的作品如同咏梅的诗词一样,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画梅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名家辈出,不胜枚举。他们泼墨添彩描绘"一树独先天下春"芳馨,刻画梅花的神韵、品格,向来备受人们赞赏。从隋唐五代到两宋的不少画家创作了各具特色的梅花佳  相似文献   

7.
《旅游世界》2023,(7):102-117
嘉兴南湖作为全国十大红色教育基地,也是浙江省非常有意义的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教育景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闭幕. 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根据中共"一大"会议时来嘉兴安排游船的直接当事人王会悟回忆,仿制了一艘丝网船模型,送到北京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认可.后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舫,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供群众瞻仰."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建党精神"是教育当代中国共产 党人的无价瑰宝.南湖革命纪念馆记载着革命历史,传承着"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8.
"傅益瑶日本祭绘画作品大展"在东京开展,展出傅益瑶30多年来潜心创作的"日本祭"主题绘画的代表作80多幅,同时还有《端午颂》这样专为中国节气所作的绘画。长达30多年的水墨修行,不仅让她继承了身为国画大师的父亲傅抱石的衣钵,亦在日本形成自己的风格,将中国的水墨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正"出彩——牛晓林彩铅艺术探索创作展暨首届未来杯全国彩铅绘画大赛作品展"6月初在浙江赛丽美术馆展出。6月10日下午,一场关于"彩铅艺术探索创作"沙龙,让很多美术老师和学习绘画的同学们感慨良多,受益匪浅。旅美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牛晓林,从专业画家的角度重新定义彩色铅笔在教学和创作上的意义,为彩铅绘画打  相似文献   

10.
山贤 《文化交流》2016,(9):69-70
正中国魅力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房屋临河而筑,居民择水而居。江南大宅门,庭院深深处,正在讲述着一个个丝路蚕花的美丽故事;那山脊黑瓦所组成的线装书里,记载着的是一部部经典有趣的古老童话。"人家两岸柳荫边,出得门来便入船。"以前的水乡就是这样,没有公路,出门坐船。婚丧嫁娶所用的主要交通工具,除了船,还是船。"万工轿、千工床,十里红妆迎来美娇娘。"这就是当时湖州南浔具有浓厚水乡传统特色的婚庆典礼。  相似文献   

11.
图案艺术与中国绘画艺术无论在技法上还是在意境的表现形式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其自身表现的源动力似乎都与传统绘画的艺术创造相关,只是在追求自然美的意境方面各不相同。本文对这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二者都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创新发展,其中"形式变化"是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他们之所以选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就是为了让作品传神,通过"以形写神"的艺术特征充分展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梅兰芳编演了《黛玉葬花》《晴雯撕扇》《俊袭人》等"红楼戏"。从剧目看,三出戏均是新编古装戏,在剧本构思上颇多新思路;从表演看,梅兰芳于规矩中见功夫,创造性运用唱腔、表情、身段等戏曲手段,刻画了"红楼"人物形象;从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看,他从古代舞蹈、绘画及昆曲中汲取精粹,使"红楼戏"生发异彩;从布景、道具、灯光的运用看,梅兰芳积极接纳新鲜事物,使"红楼戏"的舞台设计古典而时尚。梅兰芳的"红楼戏"是其艺术思想与实践的集中体现,处处有创新,却"毫未出戏中规矩",坚守戏曲艺术之根本,创新的尺度拿捏得当,值得当代戏曲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唐宋类书是中国古代类书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类书的编纂方法与总集文体分类有密切关系,其指导写作的目的与文体学著作和文体总集的功能是相通的。唐宋类书"文部"胪列评论文体的体例在中国古代文体纂述体例上具有承前启后的独到地位。从唐宋八大类书所引古代文体书目之数量和频次分析,可以发现许多文体学嬗变规律以及唐宋人的文体观念发展变化。作为"古代文献资料的渊薮",中国古代类书尤其是唐宋类书最丰富、最集中、最系统地把中国古代文体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具有了"综罗文体资料文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赵孟頫和"四王"是中国绘画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赵孟頫"古意论"的提出是宋代绘画向元代绘画的转型,并一改南宋以来画坛萎靡不振之弊,其崇尚"古意",托古改制,借古以开今。与赵孟頫相比,"四王"注重师习古人,但因他们的作品中又常常带有"摹""仿""拟"和"法"等题跋,而招致泥古、保守的非议。而"四王"提倡的"师古"本意是为了追寻画道的正统血脉,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中国古代最早形成并自觉走向成熟的艺术,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情"具有本体意义,它既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本质规定,又是其本质生成。  相似文献   

16.
蒋跃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水彩画家,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水彩画专业教授。他出的《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一书在20年中不断修改完善,被多家出版社先后以7个版本出版,《绘画构图与创作》则被列为中国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  相似文献   

17.
看过刘国松作画的人,无不为他独特的水罨技法惊叹,他常常对纸张、水墨进行"革命",利用墨在水中律动产生的千姿百态的图案制出一幅幅杰作.刘国松曾经对"绘画"一词有所异议,更喜欢"制作绘画".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命题.主张"革中锋的命"、 "革笔的命",曾引起轩然大波.之后的40年,他在"现代"与"水墨"的双重议题上进行各种实验,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现代水墨画大师.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西洋绘画较成规模地进入中国尤其是宫廷。在这种画风的直接影响下,宫墙内外形成颇为可观的洋风画流派。对于洋风画的典型面貌,当时的文人大多以新奇的眼光,承认其逼真酷肖的特点,而鄙薄其"匠气"和文人意趣的缺失。曹雪芹不仅在其小说《红楼梦》中对洋风画进行了一定的描绘和论述,还在一篇残文中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和明暗,在中国绘画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渭的题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黎英 《文化交流》2009,(10):57-59
题画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徐渭1474首诗歌中就有300多首题画诗。徐渭的笔墨大写意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其题画诗亦诗亦画,使诗歌充满着直观丰富的画意。诗画兼擅,诗画兼融,决定了徐渭题画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长安画派"画家以"不断探索"的艺术追求开创性地完成了对西北地域题材绘画的挖掘,将沉寂千年的西北推向了中国艺术的中心舞台,确立了西北地区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新版图。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图像分析法,对"长安画派"以"不断探索"为代表的艺术精神内核,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为代表的艺术实践方法,以"写意精神"为代表的艺术精神气质作了较为深入的解读,旨在找到"长安画派"艺术精神对当代中国画创作,尤其是对西北地域题材中国画创作所产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