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判断,明确"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软实力,既是新时代对外出版业的神圣使命,也是新时代对外出版业的发展指向。一、新时代对外出版业要坚定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版作为文化的重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14,(9):15-15
正8月31日,历时5天的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北京图博会已发展为具有权威性、得到国际出版业认同和参与的图书综合交易平台,成为促进出版业合作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参观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时强调,出版战线要树立世界眼光,弘扬改革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新文科建设视域下,探讨了编辑人才培养的议题。研究旨在分析新文科建设对编辑人才培养的影响,并就如何适应这一变革提出建议。通过研究分析论文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编辑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积极正面的文化传播。其次,编辑需要具备跨界融合的能力,开阔国际化视野,实现编研一体化的发展。最后,编辑在数字化时代应积极适应技术变革,掌握新兴技术,创新产品形态,实现编辑角色的转型升级。综上,该文在新文科建设视域下为编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为出版业的发展和国家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95后"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其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我国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介的延伸,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高校工作者应当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将手机媒体这一载体更好地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辨别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辞源》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辞书",也是商务印书馆的品牌辞书。《辞源》近百年的编修出版对我们当代辞书出版业颇具启示意义。商务印书馆注意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从而形成了专业的辞书编辑团队,这支团队代有人传,在百年《辞源》编修中不仅善于创新,重视辞书出版的质量,而且立足读者,专于发行,为商务印书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业的编辑团队、创新严格的质量意识以及读者本位的营销策略值得每一位辞书出版工作者坚守。  相似文献   

6.
5G技术作为日渐成熟的数字社会“新基建”,为虚拟数字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当下,国际传播进入发展新阶段,5G技术也成为我国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无论从其应用创新能力还是从技术基础实力来看,虚拟数字人都将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应用为新型国际传播奠定基础,提供动力。在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构建我国新型国际传播体系的新形势下,虚拟数字人将突破语言、时差、地域等壁垒,在国际传播中充当媒体“中介物”、商务“代言人”与文化“新化身”,成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国际传播新载体。  相似文献   

7.
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是当前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高校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发挥育人引领作用,注重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品质.然而当前部分高校中文化自信教育形式单一、中外文化形式不够明确、学生文化自信认知模糊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影响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阻碍.对此,应从根源问题出发,立足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从教育形...  相似文献   

8.
文化对于民族、国家意义重大。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有着优良的传承基因,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培育文化自信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图书馆作为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其文化服务具有育人、引领和服务等多重功能,是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途径。该文从文化自信视阈下图书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谈起,阐述新时代促进图书馆文化创新的基本要素,研究分析图书馆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编辑肩负着政治责任、把关责任、文化责任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编辑应当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借助新媒体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勇于承担疫情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工作,积极进行选题策划及组稿,积极协助论文的同行评议,对稿件内容及编校工作做好把关责任,争取使高质量的疫情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在祖国的期刊上。  相似文献   

10.
姜胜林 《职业圈》2014,(24):61-61
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是现代出版业的三大形态,教辅书作为教育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脱离不了我国书业的整体状况。笔者将教辅书的出版归结为“低水平重复的制造垃圾运动”,那么教辅书的营销总体情况又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核心议题,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强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接班人的摇篮,大学应担当起文化建设重任,通过增强现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文化自觉能力,培养文化感情,生发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践行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大学生成为推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的鲜活力量。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群体。通过医学生"一体三翼"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融合为主体,以文体活动、宿舍文化、社会实践为"三翼",将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添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构筑医学生人文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3.
通信互联互通的本质使其成为全球传播网络底层基础,5G前沿技术应用激发了先进的数智媒体生产力,赋能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使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当前我国的5G通信从技术标准、发展水平到行业应用均处世界领先地位,是难得的信息革命成果与突出成就。5G不仅是行业数字化基建、文化数字化基础,也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新机遇。随着通信技术持续演进迭代发展,通感融合、数实融合的传播能力愈发强大,新的连接模式或将催生新的数字文明,构建全球传播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陕西厚重的地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造的重要群体,是将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发展的主体。该文以陕西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陕西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文化智力水平和中华文化自信程度的测量,深度挖掘影响陕西高校学生中华文化自信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陕西高校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语言文化认同、元认知文化智力和认知文化智力对文化自信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状振 《对外大传播》2009,(4):54-55,57
出版业的发展状况是反映一国文化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海外图书进入该国市场的重要参考。本刊从本期开始连载“世界出版业巡礼”系列文章,以期通过对海外出版业状况的介绍,为我国出版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对象是城市文化建设,围绕建设"文化佛山"的总体目标,通过弘扬佛山特色文化、提升品位,加大文化在佛山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引领带动、支撑、持续的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到在率先迈向文化强市的进程中,补齐城市文化建设的短板;将创新与弘扬特色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现象与思想支撑的出发点,使提升文化品位引导城市发展成为共识。建设文化佛山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城市凝聚力,使市民更具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通过加大文化软实力策略、实现文产的跨界融合、增强城市整体形象来进一步提升城市长远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共性,即强调德的重要性,将二者融合育人,不仅必要,更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稳步前行、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保障。该文通过梳理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精华,明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厘清二者融合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育人可行性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源泉。大学生既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又是维护、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其文化自信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文化强国视域出发,分析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探讨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价值意蕴,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鼓励文化创新和实践、建立完善的文化自信培育机制等路径,来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步伐,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与中国真实的发展现状,始终是困扰中国出版人、特别是对外出版工作者的一道难题。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并组织编辑的《中国图书"走出去"成功案例选》一书,为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该书作为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将于年内出版。本文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为此书所写的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可以有效增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更好地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推动立足于中国文化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