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雪波小说中的魔幻与作者的故土情结和族裔身份密不可分。科尔沁沙地的自然地理、蒙古族原始宗教文化、东蒙地区丰富的巫术鬼神风俗等,为其小说铺垫了魔幻文化底色;个体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中不断消解带给作者的忧患意识与惶惑感,草原生态恶化的现实,是魔幻叙事的指向,作者的拯救意识中暗含着欲望批判、找回民族神性信仰的努力;魔幻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共生,它汲取现代中国文学中的隐性巫文化表达传统,同时这种魔幻风格对中国主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一种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2.
谭恩美在她的第三部小说《灵感女孩》中引入了魔化元素,在人与鬼,前世与今生之间架起了桥梁,营造了亦真亦幻的氛围。本文主要从人鬼世界,时空跨越和魔幻意象三方面分析小说所表现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解读作家在魔幻元素背后所表达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探讨作者对美国华裔后代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文化身份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凯瑟琳.安.波特是自薇拉.凯瑟以来最受称颂的美国女作家,中篇小说集《灰色马,灰色的骑手》是她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集中,波特运用了大量的圣经原型以及多声叙事、重复、内心独白等多种叙事策略来揭示西方现代人在社会动荡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信仰危机,展现了人与上帝之间疏离、背弃和和解的三种关系,表达出作者对自我、信仰及人类救赎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土著女性作家莱斯利·马蒙·西尔科在其小说《仪典》中,将个体创伤经历与民族文化创伤相结合,表达出以印第安传统文化叙事与讲述来治愈文化创伤的意图。在作者看来,首先,个体创伤经历与民族文化创伤是不可分割的;其次,讲述在构建印第安文化身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后,有关死亡的讲述能够实现对个体创伤困境的超越。个体创伤的治愈最终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建构,对于民族文化复兴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从后印第安理论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改变、超越与重生三个方面探讨《熊心》中体现的"后印第安"思想,从而揭示出印第安人民在主流白人社会中艰难的生存现状,进一步为部落中的印第安人指出保持族裔身份和部落价值观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6.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7.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二战之后苏格兰重工业的衰退以及民族意识的崛起,阶级书写逐渐成为苏格兰小说的热门话题。当代苏格兰小说孕育了工人阶级小说的第三次高潮,其代表人物凯尔曼、韦尔什和格雷“为工人而艺术”,用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手法,书写了格拉斯哥和爱丁堡工人阶级生存的困境,揭示了阶级与城市、疾病的内在关联,解构了英国政治家所宣扬的“无阶级社会”的神话。  相似文献   

9.
非裔美国女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的实验性戏剧注重对社会边缘化人物命运的反思,女性主题与真实历史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打破了西方戏剧的传统,"重复与改写"等叙事手段表达了帕克斯对文学创作的伦理诉求。本文以《维纳斯》和《在血泊中》两部作品为例,从身份、欲望和死亡三个伦理角度出发,集中阐释帕克斯是如何在填补非裔女性叙事空白的同时,深掘女性伦理挣扎的本质原因,进而道出自我命运如何在阶级社会中生存的哲学思辨和伦理反思的。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韦尔奇是较早关注到印第安原住民生存状况的美国本土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其代表作《愚弄鸦族》描述了皮库尼部落的兴衰与部落族人个人成长命运之间的关系,小说里的三个年轻人在经历家园崩塌、部落颓败、印第安神话解体后,渴望在白人文化宰制下的社会中找寻真正的自我。通过寻“我”之旅,人物的流浪与归家结局表明了白人的殖民掠夺摧毁了印第安人赖以生存的部落共同体传统,暗含印第安文化在美国白人文化的同化下注定走向衰败的结局。从小说里的三个典型人物入手,探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年轻人是选择继续坚守先辈的遗念——传承印第安传统文化、延续皮库尼部落的荣光,还是选择离家——追寻白人文化来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1.
《浮世画家》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创作的一部以日本二战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小说中,作者以陌生化理论与不可靠叙事为主要艺术手法刻画了主人公小野在日本战败前后的生存状态,以此表达作者的一些思考与态度。文章尝试从不可靠的叙述者、对主人公形象的期待发生反转的读者及具有文学良知的作者这三个维度对该部小说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2.
《老残游记》作为一个小说叙事文本,以游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对这种人生体验艺术化的表达形成了作品独特的叙事功能模式。试从情节模式、情态模式、情调模式等来分析作者的叙事表达方式,从而揭示出作者在西方小说影响下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整合与革新。  相似文献   

13.
《静静的大运河》文本意义的诗性表达主要借助叙事与叙事节奏的调节来实现的。作品有两套话语系统,一是现实的,一是魔幻的。此外,作品还有很大部分的民风民俗、自然景物描写,借此既丰富了小说的艺术世界,亦调节着小说的叙事节律,保证了作品思想意义的在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借物质文本所进行的深沉的道德思考。  相似文献   

14.
小说要展开正常的叙事功能必然离不开"空间",空间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能够容纳多种文化、多个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容器。布尔加科夫的魔幻小说中打破了传统和常用叙事的线性手法,多种空间的自如切换令其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本文主要从空间意识的简介入手,对空间意识在布尔加科夫魔幻小说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5.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夏伯乔 《文教资料》2010,(20):23-24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体。所有这些都是在以独特的隐蔽性表达了女性反抗父权压迫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先锋小说的变革是通过叙事模式的变革、语言的实验性探索、对生存状态的探索三个方面的变革实现的。从与传统叙事艺术比较中我们找到先锋小说的新艺术风格;从语言实验中我们发现先锋小说对陌生化艺术的运用;从与"十七年"以来小说的重大主题和它们的人道主义理想的比较中我们认识到先锋小说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拨。这种变革的意义只能由历史去检验和评判。  相似文献   

18.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体.所有这些都是在以独特的隐蔽性表达了女性反抗父权压迫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借用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教授修辞性叙事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叙述者兼故事主人公乔的讲述,对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的新作《圆屋》进行文本解读。乔的叙述不仅充分彰显了小说背后隐含作者的叙述技巧并且传达了其内含的伦理标准,引导读者对叙事文本进行伦理判断的同时剖析美国新生代印第安裔本土人民的生存困境与成长现状。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印第安人民一直生活在美国白人压迫之下,对他们而言,要想摆脱困境的最佳途径或许只能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救赎。  相似文献   

20.
郭紫娟  虞颖 《英语广场》2022,(22):64-68
保罗·奥斯特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小说家之一,其小说《末世之城》通过运用多种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描绘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末日世界。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以非连续性叙述凸显现实的不确定性。同时,小说采用黑色幽默塑造了怪诞夸张的场景,表现现代人类生存处境的荒唐可悲。除此以外,小说运用多重叙述声音消解了传统的宏大叙事,以集体型叙述声音揭示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