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动篇] 一、名言素材 1.感动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傅雷 2.那些为正义、为国家利益和民族事业奋斗甚至牺牲生命的人让我感动. --金庸 3.有时候,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也让我们感动. --敬一丹 4.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 --肖复兴 5.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心时时感动,感动之于心,犹水之于花. --白岩松  相似文献   

2.
写作素材的积累对小学生的作文是至关重要的,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总觉得没什么可写,对着作文题目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究其原因是平时的知识积累得不丰富,作文素材单一,枯燥乏味,感染力不强。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对症下药,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挖掘、积累写作素材,充实学生的思维"仓库",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梅芬 《考试周刊》2015,(18):50-51
作文没有典型的素材,文章就没有充实感,主题难突出。观察生活,提炼观点;认真听课,学会迁移;关注时事,感悟生活,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三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占领生活这一阵地,在生活中捕捉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观察是写作的起点.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调动各个感觉器官感知纷繁复杂、变化莫测的生活,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准确把握生活中的景物、场面、事件、人物等,以此积累丰富具体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细致地进行,切不可流于形式.如观察动物,可引导学生从形态、动作、生活习性几方面进行认真的观察;观察人物可从外貌、动作、神态、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使人物在学生脑子里显出栩栩如生的形象;观察自然景物,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具体时间、地点、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利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使自然景物在脑子里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马有仓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积累素材是至关重要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并指导他们把感知过的事物、思维过的问题、想象过的事情进行归纳总结,贮存起来作为写作素材。叶圣陶先...  相似文献   

6.
有些同学写作文,要么提笔感到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要么写来写去跳不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写不出新意,未能反映时代风貌。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把目光投向社会。因为社会是个广角镜,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色彩缤纷的图像、各种新奇的生活场景,我们通过对这些图像和场景的审视与思考,经过酝酿加工,就能以不同形式反映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作文,题材广泛,思路开阔,也就能反映出时代特色。反之,就会如井底之蛙,所见者寡,所闻者鲜,作文时搜索枯肠,无材料可写,硬着头皮写,一定写不出优秀习作。  相似文献   

7.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新鲜素材在写作中  相似文献   

8.
议论文的写作最关键和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好素材的运用,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素材的选取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活用课本已有的资源,丰富议论文写作素材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篇好作文离不开好素材。只有引导学生平时留心,善于积累,才能写出引人耳目、十分出彩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材料呢?一、紧扣课文书本,打造动人“花轿”教材中大多数课文后面附有与课文有关的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花边文学”,如果老师不作引导,这些就常常被大多数学生忽略。学生如果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将这些“边角料”按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名人轶事、文坛掌故、凡人琐事等进行分类整理识记,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上等素材。课文,特别是古文,都是沙里淘金、万中选一的精品。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可进行高度的浓缩,可将其作为典型的论据,或取其一点,以此为基础运用大胆的想象进行再创作。一般的政治、经济、科普文章,同学们同样要养成“随便翻翻”的良好习惯,积累多了,就能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写作时自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0.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新鲜素材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积累更多的新鲜素材呢?主要方法有四条: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以看出,学生语文方面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还能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提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层次,还要关注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写作材料。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化,来源于生活。缤纷多彩的客观世界要想在文章中淋漓尽致得以展示,素材的积累首当其冲。因此,语文教师教作文,一定要教会学生积累素材,只有胸有成竹了,才能下笔如有神。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笔者曾做过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黄娟 《成才之路》2014,(5):78-79
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文章的思想仅仅正确是不够的,还应当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使大家都能明白。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表现思想的素材上面下功夫。纵观学生的习作,确立准确、积极向上的主题不是难事,但寻找支撑这些主题的新鲜、典型的材料却让他们绞尽脑汁。例如,只要学生一写到亲情,就会选取下雨天父母为他们送伞、半夜父母送生病的他们去医院等老套的题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该如何克服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观察感悟,生活中挖掘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指出,"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流淌了。"教师应当鼓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为写作材料的匮乏而愁眉不展,难以下笔成文。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一、观察生活语文教学有一个重要的观点:“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即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  相似文献   

15.
16.
一、积累素材 ,按题材所需 ,有选择性地练习就积累素材而言 ,从道理上讲 ,它必然能丰富生活阅历 ,开拓学生视野。好的素材又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然而 ,就积累而言 ,谈何容易 ,小学生年龄小 ,动手能力差 ,主动动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看不写 ,只听不记。面对生活中的好的素材一晃而过。所以写作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大。这就需要我们的正面引导 ,通过参加一些活动 ,从看、听、读中记下来 ,进行直接索取素材和简接索取素材 ,进而有目的地让他们互相交流 ,从中比较、鉴别、评议 ,无形中促成其相互借鉴、学习。这样 ,在“作”中不知不觉地积累素…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困惑:平时对生活观察得挺细致,看的书也不少,可一到写作文时脑中却空空荡荡,即便搜肠刮肚也难以摆出切实有力的论据。文章干瘪欠生动,没有材料可写。其实,这正是缺乏写作素材积累所致。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除了“多看”还要“多积累”,从名家名作、书刊杂志中,从感人的生活故事中,都可以随手采撷多彩的枝枝叶叶。积累材料也是一种能力。只有平时注重培养,做学习的有心人,行文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18.
19.
张建兵 《新疆教育》2012,(10):130-130
在教育改革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仍是当今教育的一大热点。积累写作素材,应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写作素材;其次深入关注生活,拓展写作思路;再次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练就坚实的写作基石;最后利用电视网络资源,体现写作内容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