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法定的目的犯,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判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是否成立的核心。“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中的“明知”应在透支前(包括透支时);“应急型透支”主观上仍然有非法占有的想法,不能被认为无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经两次有效催收后三个月不还”在认定罪名中是并列的要素。  相似文献   

2.
李根 《职业圈》2008,(18):48-49
非纯正数额犯,作为经济刑法学中的特有概念,是指仅将犯罪数额作为某种行为成立犯罪的选择性要件的犯罪。即使某种危害行为的所涉数额没有达到起刑点标准,但如果符合了刑法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仍然可以构成该罪。文章对非纯正数额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非纯正数额犯,作为经济刑法学中的特有概念,是指仅将犯罪数额作为某种行为成立犯罪的选择性要件的犯罪.即使某种危害行为的所涉数额没有达到起刑点标准,但如果符合了刑法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仍然可以构成该罪.文章对非纯正数额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1987年确定单位犯罪以来,我国关于单位犯罪的研究就集中在刑法理论的研究和刑事立法方面,而对于单位犯罪诉讼程序问题的研究则出现了冷场的局面.这就造成了我国在单位犯罪问题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失衡.从而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追诉无章可循、无序运作.文章对单位犯罪的诉讼管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康 《文化学刊》2023,(9):133-13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的安全性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网络数据安全的犯罪技术在不断发展,犯罪手法更是层出不穷。我国现行刑事司法保护制度对网络数据安全的保护主要集中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但其缺陷已十分明显,不能有效地保障网络数据安全,这对我国当前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所以,有关立法机构亟须改变对网络数据安全的刑法保护方式,改进刑法与各个部门法律之间的链接来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并准确地打击和惩罚犯罪分子。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目前网络数据安全下刑法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与法律规制厘定。  相似文献   

6.
王菡 《文化学刊》2022,(9):76-79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关涉民法、行政法和刑法三大法律体系,相较于行政法和民法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完善度,我国环境刑法体系中尚未有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一席之地”,但是在环境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适用却十分活跃。具体而言,立法层面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民法属性与刑法属性模糊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机制混乱导致民刑衔接不畅,而司法层面监管机构规定不明导致监管机制欠缺,二者共同构成生态环境修复责任适用于环境犯罪的双重缺陷。因此,应当完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环境刑事立法体系并加强司法适用事后监管机制以助推环境刑法体系的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下,校园贷的产生并迅猛发展反映了在校大学生巨大的资金需求,而随之而来的校园贷犯罪却严重危害了高校校园安全与社会管理秩序。基于实务中的司法案件分析,本文将校园贷犯罪分为"裸贷""涉黑""冒用他人名义"三类典型案例,并从刑法规制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校园贷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齐睿 《文化学刊》2015,(1):153-155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驾规定为犯罪。然而,笔者认为,醉驾的立法规定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导致执法工作的不规范。本文针对醉驾立法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意见,主要是适当扩大"道路"的范围,明确情节轻微的情形等,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完善逐步改善醉驾现象。  相似文献   

9.
杨平  赵光侣  赵丽仙 《职业圈》2007,(24):83-84
1997年刑法典重新修订后,在总则第二章的第四节用三十、三十一两个条文规定了单位犯罪,以及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特别是第三十条在界定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时候,将机关也列为了单位犯罪的主体,这在刑法学界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文章将从这一条文立法的背景、刑法学理论以及司法实践操作上来论证这一观点,并提出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中,刑事义务冲突作为阻却犯罪的正当化事由,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明确规定.随着人类权利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复杂化,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刑事义务冲突现象,因其本身已经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明确其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应有之地位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尹晓闻 《职业圈》2007,(7S):189-190,110
在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中,刑事义务冲突作为阻却犯罪的正当化事由,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明确规定。随着人类权利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复杂化,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刑事义务冲突现象,因其本身已经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明确其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应有之地位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沈阳义 《文化学刊》2022,(12):127-130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最为普遍和快捷的途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伴随而来的网络谣言犯罪又对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管理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我国对于相关法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关法律的司法适用还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故本文主要是根据我国刑事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中有关网络谣言犯罪的具体规定,分析网络谣言犯罪在司法适用中面临的具体的困境,并据此提出解决各种困境的司法应对策略,以求更好地治理网络谣言犯罪。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诱发了新的刑事风险,对人工智能的刑法规制方法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处理涉人工智能犯罪时,我们既不能简单地认为人工智能仅仅是犯罪工具,也不能太过超前,通过新颖的方式从理论上架构一种解决方法而忽略了社会实际问题,贸然赋予人工智能犯罪主体地位。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尚不足以打破现有刑法体系,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人工智能进行源头治理和全方位调控、出台和完善司法解释等方法防控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  相似文献   

14.
董思颖 《文化学刊》2015,(2):191-192
把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进行厘清,并把先行行为认定的范围、内容等作一个清晰的界定,并对道德义务能否作为不作为犯罪义务的来源进行讨论,对我国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正当防卫制度在社会上备受关注。无论是"于欢案"还是"昆山龙哥砍人案",都掀起一阵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讨论热潮。我国司法中对正当防卫的认定大多数是朝着否定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认定比率低和过度重视防卫结果。笔者认为,完善正当防卫制度应该细化刑法中关于认定正当防卫制度的标准,加大对正当防卫认定的监督力度,将防卫行为必要性和利益均衡性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从微观层面讲,犯罪是一种危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被害人作为犯罪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多以个体的形象出现,由于被害人遭受犯罪的侵害,一般处于弱势,需要寻求各种法律救济.中国刑事立法基于预防犯罪、平复犯罪危害和保障人权的目的,在尊重和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给予了比较充分的关注.文章试从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主要方面谈一下我国刑事法律对被害人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强奸罪的犯罪对象是妇女。只有年满14周岁的男性才能成为强奸罪的单独正犯。这样的主体范围导致许多强奸行为事实上不能以强奸罪论处,但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性文化的发展,女性同样可以成为强奸罪的单独正犯,男女两性文化中的性权利和性别不能作为强奸罪的出罪条件。  相似文献   

18.
洗钱罪是较为严重的金融犯罪,在立法初期,曾是刑法学界研究的宠儿,理论成果层出不穷。近些年,随着刑法学新领域不断开辟,洗钱罪逐渐淡出学者的视线。然而,研究的多寡并不代表实际发生的犯罪的多少。事实情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洗钱罪也在以各种方式活跃于国内外。本文将结合我国现行洗钱罪的刑事立法,着眼于洗钱罪的行为特征,就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中至今尚没有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规定,尤其在有效性的认定标准上,理论界观点不一致,致使鼓励中止,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作用难以发挥.而我国关于共同犯罪中止成立标准的通说也存在诸多缺陷,认定条件过于苛严,缺乏科学性.文章建议完善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成立标准,在坚持共同犯罪原理的前提下,采取从宽的原则,鼓励共犯人及时迷途知返,退出犯罪,减轻共同犯罪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因果关系作为构成要件必备要素,在刑法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就一般犯罪而言,因其因果关系具有直接性,排除特别的场合,因果关系的认定不存在困难;但因渎职罪因果关系具有多因一果、直接与间接并存等特点,因果关系认定始终是难题。根据危险现实化的因果关系理论,危害结果是由多人造成以及存在介入因素的场合,都不能否定渎职罪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