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弼的《周易注》中的"通感"论既有象数上的作用,也蕴含了美学的思想。他通过阐释《咸》卦的《卦辞》,将"虚"与"情"结合,以达到一种感悟式理解;阐释《彖》传,通过爻所显示的抽象的位置与所蕴含的义理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体认式的情感。在《周易略例》中也用了相同的思想说明其解《易》体例。在此,达到了"情的识化"与"识的情化",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尽管表现抽象,但在含义上却极为丰富,生动而活泼的,紧密结合的具有天然美感的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哲学是关于形而上的学问。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经典,《周易》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尤具哲学意味。《周易》六十四卦中,乾卦作为《周易》开篇,在世界的解释和人文的构建上,具有典型的哲学意义,并蕴含了丰富的君子文化内涵。在努力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今天,体察和运用乾卦的智慧对人的素质培养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经典中一直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学界对于《周易》思想探讨已久、成果甚多,但很少对《周易》中"气"的思想进行系统论述,而"气"的思想在《周易》思想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意涵和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阴阳二气""精气""气之感应"三个方面对《周易》中"气"的思想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但这两个范畴不是同时产生的。从“意象”到“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发展史的一条线索。这条线索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对这条线索进行深入的考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新的启示。 (一) 意象说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意象”最初主要是作为哲学认识论的范畴,只含有淡薄的美学意味。《周易》中关于意与象的言论,可以说是意象理论之滥觞。《周易·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属《周易》中《传》的部分,《易传》为战国后期的作品,兼蓄了儒道两家的许多思想。上引《系辞》中的那段话同庄子学派所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的精神是一致的,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意”与“象”的问题,认为“意”是“言”所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而这“言”所不尽之“意”却可以通过“象”完全地明白地表达出来。其实,言所未尽之意,象也未必能尽之,《周易》的看法应该说有很大偏颇。但  相似文献   

5.
《周易》博大精深,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易》是"六经之首",是儒家的核心经典,道教的发展史中也产生了很多与《周易》相关的著作。儒家和道教的思想在内容和特点上有很大差异,历代对《周易》的解读也有观点性的不同。正是由于《周易》在儒家和道教的发展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不应局限于《周易》究竟应属何家的争论,而是把《周易》作为连接点,将儒家与道教的思想放在平等的位置,从中探究儒道思想的不同和儒道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文本《周易》和《礼记》中,可以看到"华夏-汉"文化圈封建时代家庭制度在基本构成方面的重要特征,即以"宗法"与"父权"相联系、相补充、相制约。两者都重视夫妻关系、婚姻制度及嫁娶风俗;在男性主导家庭的大前提下,主张两性和谐。其间,《周易》多用阴阳协调、平衡的哲理来解释、说明家庭的关系;《礼记》讨论的家庭关系则范围更广、更全面,同时也更着眼于家庭尊卑关系的确立。它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与掺杂了道家思想的《周易》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 关于象1 .象思维人类创造了两种思维方式 :一是形象思维 ,二是概念思维。《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介绍 ,概念思维是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创造 ;据《周易》记载 ,形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祖先伏羲氏的创造。苏格拉底生于孔子去世之后 ,伏羲氏则是孔子之前的远古圣贤 ,所以 ,形象  相似文献   

8.
《易经》在西方早期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6世纪以后,西方人在介绍中国文化时已开始注意《周易》,《周易》在西方的传播成为“中学西传”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对《周易》在西方早期的传播做一个初步的梳理。《易经》本属儒家经典之一,欧阳修曾说“孔子生於周末,文王之志不见于后世,而易专为古筮用也,乃...  相似文献   

9.
高国藩 《文化学刊》2015,(2):30-43,2,241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敦煌唐人祭祀鲁班神风俗与《周易》的关系:敦煌道教行业保护神——鲁班祭祀风俗及其巫术流变,敦煌道教行业保护神——鲁班与《周易》卜卦,敦煌唐人祭祀鲁班崇尚其德与《周易》及瑶族信仰鲁班之比较。这些研究有助于推进敦煌鲁班神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崇蛙文化是壮族原始蛙图腾崇拜文化现象,其文化的形成反映了壮族先民的社会文化心理。通过对壮族崇蛙文化事象的具体分析,可知其文化事象与壮族长期的以农耕稻作为核心的"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蕴含的朴素生态审美思想对当下推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易本义》是朱熹对《易》的注解,朱熹主张经传分离。易经为卜筮之书,朱熹反对当时重义理而轻卜筮的学易风气。这并不代表朱熹不重视义理的阐发,在《周易本义》中朱熹致力于回到易经本身的同时,融入了当时理学的思想对《易》进行解读,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价值。乾卦作为《易》中至关重要的一卦,与君子的人格修养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对这一问题的明晰阐述对君子的人格塑造以及现当代青年人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茶道即人道——中国茶道思想分析陈香白一《周易系辞》由卦象的变化总结出“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强调了规范之美。人体本身就是“规范”之美的典型:其结构之稳定,让观者一眼便可辨清人或动物。人体规范之美即生命美,它是天生自然的,契合了天道自然。人体的这种“存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在时间的序列上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思想和建国以后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两个大阶段。我们以时间的发展为线索,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一探讨。 一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斗争时期的文化思想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过程中,创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理论,也创立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主要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等等。在这些文章中,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合和:中华文化精神之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开“合和”这一范畴,就无法讨论中华文化。“合和”的本体义与价值义构成了中华文化精神之元。合和文化孕育出了早期的那个会理论研究、会发展生产、会发明创造的文明而先进的中华民族。专制文化取代合和文化,使中华民族由先进变成了落后、由强大变成了弱大,因此,探讨合和文化的起源、发展、应用、遭受破坏等问题,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许是有益的。一 合和文化的起源“合和”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其本体义最早出现在《周易》乾卦卦辞中。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周易·乾文言》称这四个字为“君子四德”。“乾文言”对“君子四德”…  相似文献   

15.
易学与秦汉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学对秦汉思想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这在宇宙观、社会政治观、历史发展观、人生理想观以及治学风格和特色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一部秦汉思想史,可以视为以《周易》为内在灵魂和重要源头,以易学研究和运用为重要载体,以易学思想为主潮的思想发展史,是秦汉易学思想史的自然衍扩和伸展,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秦汉时期得到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周易·师》从初爻强调对师律的垂范,到九二阐明要秉持中行;再到六三不能贪功冒进、好大喜功;再到六四的进退之道、六五的审时度势;最后论功封赏,蕴含了庄严稳重,率身以正,严守军纪,秉持中行,爱民慎战,审势而动,赏罚分明的武德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史公自序》浓缩了《史记》的文化意蕴,通过解读此篇,可以呈现《史记》中蕴含的多元文化。《史记》将多元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创立了大一统的文化整合模式。这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也是创造新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周易》本源意识强调了天人感合的生态构成,奠基于本源意识之上,《周易》产生形成的变易观、阴阳五行观、天人合用观对当代大学管理学有极大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新时代下充分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历史渊源、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涵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孔子礼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探究其历史渊源,理解其深刻内涵,挖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论语》为核心文本,对《论语》中蕴含的孔子礼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借以深入探究了孔子礼思想的起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老子思想中的“一二三”理论贯穿整部《道德经》,其各个成分是抽象难懂的。电影《大闹天宫》提供了语用意义平台,在故事叙述、视觉刺激、言语分析和感情共鸣方面展开对老子的一二三理论的体验认知,从而肯定《大闹天宫》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