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言学中,称赞对象的选定、称赞表达的句形选择、称赞词语的含义认知和被称赞者的应答态度是人们在称赞表达形式考察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内容,基于这四项内容,本文主要对日语称赞表达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解析,以促使人们的日语交际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女性用语在日语中地位特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掌握女性用语的发展特点及其使用规范是日语学习的重点,对日语词汇教学也至关重要。日语女性用语历经沧桑岁月,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在形式上及文化内涵方面呈现出与男性用语趋同的倾向。从日本女性用语的发展趋势来看,女性用语将会继续保持其优雅动听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汉字在日本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自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对日本影响甚深。日本第一部史书《古事记》,通篇都是用汉字写成的。现代,日语规范的表记方式虽已演变成汉字与假名共用的形式,但从宪法、政府命令到学校的教科书、报纸和包括幼儿读物在内的各类书籍以至商务合同、国民的一般信件都离不开汉字。在社会生活和言语交际活动中,汉字和汉语词享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日本的中老年人,对汉字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甚而可以说是崇拜。在他们看来,文章中使用汉字的多少,反映着笔者文化层次的高低。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有时使用汉语词比和语(日本固有词汇)要高雅得多。可见汉字文化已渗透到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以及国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汉字文化包括的方面之广,内容多,内涵丰富,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表达的。因此,本文只想介绍日语中汉字的传入、汉字的改革及现代日语中常用汉字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实践不仅要重视语法和句子结构的准确性,更需要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别。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行为意识、风俗习惯等丰富的内涵,任何一种语言都已深深留下民族的烙印,必定有其独特性。日本的民族特性孕育出日语的暧昧性和距离性,这两大特点体现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的配虑表达和敬语上。对于语言文化差异,翻译时稍有疏忽,便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可能。该文从配虑表达和敬语两个方面分析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盛娟 《文化学刊》2008,(6):164-167
学生学好日语,除了培养扎实的基础功、因时因人选择合理的教材、采用兴趣和压力并重的教学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外,还应改革传统纯粹语言教学模式,建立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让学生了解日语的实际运用环境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真正培养社会需求的日语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日语表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省略主语和宾语的状况,但其最终并不会限制说话人正确理念的表达,以及听众对相关句意的理解。由此,本文对日语省略表达的现象进行了列举,并通过礼貌性的请求、感恩的意识、"沉默是金"的处事原则,深入剖析了日语省略表达文化内涵要点。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日益普遍,培养具备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成为高校日语教育的目标。当下,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现状不容乐观,这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基本功不扎实、文化学习的欠缺有着密切关系,但追本溯源,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也需要作出改变。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化对日本人语言观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文化学刊》2010,(6):129-132
民族和文化、宗教和语言等错综复杂地交融在一起。由于日本是天然的四面环海的岛国,因而使日本文化形成了单一性及均质性的特征,这也决定日本人的语言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然性。所谓自然性是指日语作为国语自然而然地产生,自然而然地存在。但随着世界的国际化,日语有逐渐被英语取代甚至消亡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对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至关重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与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进行有效的沟通。然而,仅仅掌握语法和词汇是不够的,需要创新和实践来提高我们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思维在跨文化交际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英语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点和意见,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该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创新的方法和实践的经验来提高英语思维,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跨文化环境,实现更加顺畅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表达形式上也都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分属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在词汇组成、句子表达、语篇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地把原作内容生动得体、言简意赅地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需要译者了解英汉语言在词汇、语句表达等方面的一些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对英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及文化内涵有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英汉翻译中的一些技巧,使译文既忠于原文,又行文更流畅。  相似文献   

11.
外贸日语邮件是与日本贸易往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熟悉并正确草拟外贸日语邮件是顺利开展对日商务活动的前提。文章从词汇、语句、语篇三个语言层面来分析日语电子邮件所具有的特征,以期能对学生正确掌握邮件的写作技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数量众多是日语的特色之一,这是日本人感性思维比较发达的缘故。在汉译日时如何使译文更加符合日语表达,更加接近日本人的思维,更容易被日本人理解呢?这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极为不易的。因此,在翻译时注重培养日式思维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日式思维指什么?为了使翻译更加本土化,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怎样加强和培养该思维呢?该文主要从拟声拟态词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对日译本《红高粱》(井口晃译)中几处比较典型的翻译案例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从脑的差别和民族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日式思维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社会发生了变化,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以道歉表达为例,着重从性别、社会阶层、待遇关系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道歉表达与性别、社会阶层及待遇关系联系密切。另外,与现代语相比,近代语中道歉表现更加丰富多彩。除现代日语中经常使用的「御免なさい」「すみません」「申し訳ない」「失礼」「悪い」等表达之外,近代语中还出现了「失敬」「懺悔」「慚愧」等新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4.
典故是文学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来源历史悠久而渠道广泛.英语中有大量口头流传和文字记载下来的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熟悉典故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往往不易理解.只有通过对其来源进行研究,才能让读者准确地掌握和欣赏它们,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5.
俄语语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过去的俄语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往往将着力点放在语法和词汇学习上,而对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注重不够。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俄语只掌握了其表层知识,而对其实质性的内容很少掌握。所以,最佳的办法就是将语言层面的教学与文化层面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文化内涵。本文对俄罗斯文化与俄语语言教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当前俄语语言教学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俄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阎萍 《职业圈》2007,(19):137-138
中级日语学习过程是在掌握了一定基础语法与词汇的基础上,尽可能正确、自如地运用日语的过程.在初级学习阶段学习了“态“的基本常识,进入中级阶段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法才能够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一基本功是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语言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从语言中窥视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风民俗、人文风情。在人与人的交际之中,人情往来的客套寒暄已经成为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成了人际社会交往中的桥梁。一个人处于怎样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他讲出怎样的寒暄语言。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文化交流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有相似,又有不同,从两国和而不同的寒暄语中可以窥见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给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徐海强 《文化学刊》2011,(5):119-122
作为日语的重要语序特征,谓语后置常被认为会降低交际效率而受到批评。但是。一般在发话行为之前就已确定的说话人的意图并非直到谓语部分才开始显现。谓语的陈述方式是谓语的灵魂,也是理解句义的关键,而日语中成熟的呼应体系能有效预示后置的谓语陈述方式。所谓日语谓语后置导致交际效率低下的观点只是孤立考察谓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与日本同处于亚洲,且相隔较近,使日本文化与我国的历史文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近年来,我国语言学学者加深了对日本语言文学的研究力度,尤其是对于日本文学中家园意识的研究较为深入。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文学的主要特征,并对日语文化中家园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更好地研究日本文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从日常寒暄语到固定的表达方式,都足以说明日语委婉表现的丰富,这与日本文化密切相联。日本主张"和",重视集体主义精神,且又是一个由单一的民族构成的岛国,日本人在具有共通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意识的同时,缺乏国际性。由此孕育出的日语,就突出反映了日本文化的这些特点。日语的委婉,使表达多义、含蓄,有利于避免口角、摩擦,但另一方面,表面的掩盖分歧,会影响实质问题的解决,在全球化的今天,容易招致误解、引发国际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