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初,陈静在澳大利亚拍摄了老一代中国移民的电视故事纪实片,讲述他们的励志故事。10年后,她专门将镜头对准新一代中国投资移民中的女性,演绎她们的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2.
《请缨日记》具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光绪十九年(1893)台湾布政使署刻本,一为1955年简体节录本。中华书局本则参照两个版本而成。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2000年出版的小说《盲刺客》以其独特的后现代叙事视角被广为研究。叙事方式一方面有报道新闻故事和记实现实主义的权威,另一方面有讽刺性模仿和公开声明的虚构气氛,呈现出一种文化精神分裂症状态。本文通过对叙事方法中时空压缩的表现方法和大叙事与小叙事的解读来解析《盲刺客》中叙事方法的精神分裂性,从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阿特伍德在作品中所体现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为文本分析对象,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为分析角度,研究童话中渔夫的人格结构,分析他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自性化的具体表现及动态发展,以探究渔夫人格结构失衡的原因以及最终如何通过自性化达到人格平衡的过程,从而探讨实现自性化对于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与自己的各个人格成分和睦相处,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形成健康人格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及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 前言称苏雪林先生的《日记卷》非常“另类”,主要是就日记的出版与日记的性质而言。第一,它是在苏雪林先生一百零一岁,记忆力已大半丧失之下,完全不记得自己几十年来记了些什么内容,而糊里糊涂答应出版。厚厚的十五册,四百余万言,在今天出版界流行轻薄短小的时代,确属“另类”。所谓糊里糊涂,是指苏先生从小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她常说自己的记性不好,日记不过是私人的档案,生前当作备查之用,死后一把火烧掉,没有丝毫保留的价值,这一意思她曾在《三十年写作生活的回忆》中说过:“因为自己的记性最坏,便是别人记得比较明晰的儿时事迹,我也模…  相似文献   

6.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对于生死问题的首次探索与思考,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存在主义一方面被人们当作"死亡哲学"看待,但更应当被理解为"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的真谛是对死亡的消解与重塑生存,死亡在存在主义这里更多是作为生存的保证而出场的,死照彻了生。  相似文献   

7.
《周公解梦》与《梦的解析》代表了东西方的解梦标准,两者相对比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两种解梦方法,其背后更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两者所表现出的是两种文化形态。在全球化的今天,唯有博古通今,结合中西方两种方法的优势,才能解决一些大问题。人们自古以来就对"梦"进行各种探索,结合中西方两家的解梦理论,缩短文化差距,才能朝着这个目标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身体修辞文化角度,解析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割舌筋"情节。在作品中,"割舌筋"具有两个隐喻功能:华裔初涉美国社会时以沉默抗拒语言;作为华裔意识觉醒的标记,寻求文化与种族身份。笔者从身体修辞角度进行文本分析,为解析汤亭亭对种族、文化、身体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提供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晚清李辅燿是长期在浙江任职的地方官员,其日记记录了历史与文化,承载着我们国家社会的苦难和挣扎前进的无数信息。百余年后,这宝贵的史料永久留在浙江。2014年深冬的一天,李辅燿史料捐赠仪式暨《李辅燿日记》首发式在浙江大学举行。这是一场非常有文化意义的活动。李辅燿之孙李崧峻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仪式。回忆起祖辈与浙江的种种因缘,李崧峻有感而发,为我们讲述了一段难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斯佳丽是小说《飘》中的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其对立冲突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双重追求形成并铸就了她特有的心理特征和人格魅力。对其双重追求的解析,永吉人们:人类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从未放弃对精神世界的探寻。  相似文献   

11.
当代作家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徐则臣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京漂"系列、"花街"系列(或者称作"故乡"系列)、"谜团系列",本文将选取《紫米》这一小说,运用叙事学、文本细读等方法,对小说的文本意蕴与文化隐喻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程红军 《文化学刊》2024,(3):133-136
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写作大师。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被认为是“最好的英文短篇小说”,《伊芙琳》是《都柏林人》中的十五部短篇小说之一。笔者从主题、人物分析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对《伊芙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借此来解析詹姆斯·乔伊斯的创作风格,即顿悟、第三人称与内心独白相结合以及象征主义的运用。其中以顿悟为重点,这种写作手法为后来的意识流小说开辟了先河,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阐释乔伊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左传》不仅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优秀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郑庄公是《左传》中的重要人物,本文结合《左传》中对郑庄公的相关叙述,以政治家的角度为切入点,对郑庄公的这一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痛失日记我在这里记述的,是一段真实的往事。这个遗失的日记的故事,同一个名叫过大江的年轻人有关。那一年年初,由于"文革"中一场突然的变故,我丢失了心爱的日记本。那两个日记本,其实是被人强行抢走的。日记中记录了我刚刚萌发的一场初恋隐秘的心迹。而我那个初恋的对象,另一所中学的"老高三"学生——那所学校的一派红卫兵头头,此时已被另一派"打倒"。那另一派的红卫兵涌入我家翻箱倒柜,发现了我的日记,认定其中必有可置其于死地的线索和材料,在我同他们发生了争吵而又势不敌众的情况下,他们拿了我的日记本扬长而去。几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个人假如在日记中倾诉了自己  相似文献   

15.
李丛 《文化学刊》2010,(1):175-178
<正>一部文学作品蕴涵的社会广度、历史深度以及哲学高度是体现其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文学中的哲学内涵应该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对人生主题的深度考问和审视。加缪说过:"小说是形象的哲学。"刘再复认为,张爱玲是一个逼近哲学、具有形而上思维能力的很罕见的作家。浸  相似文献   

16.
《吴宓日记续编》真实记录了吴宓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期间对鲁迅的接受历程,作者在政治化语境中所坚持的个人化阅读方式,形成了对时代流行"鲁迅接受"观念的理性审视,他的鲁迅阅读成为中国鲁迅接受史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增长点。吴宓的"鲁迅接受"现象彰显了现代知识分子反思批判的精神特质,蕴含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复杂关系,吴宓与鲁迅的文化理想在民族精神建构方面所表现出的异质同构性,对新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角度来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的叙事艺术,赏析复调小说在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及叙事时空的独特性,研究作者马克·吐温运用复调艺术的意图,探索亚当和夏娃的独立意识构建的意义,体会作者对男女平等和谐爱情的歌颂,对女性智慧及独立品质的赞扬。本文从小说的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亚当和夏娃的自我意识的描写、共时性的横向艺术描写三个方面来研究复调对小说叙事构建的最基本作用,以感受复调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戏剧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通过对话言语描写来展开人物冲突与推进情节发展,对剧本的言语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读戏剧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冲突。该文从语用学研究视角,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的行事行为维度对《推销员之死》中父亲威利与儿子比夫的对话片段展开行事行为话轮分析,旨在揭示剧中父亲威利与其儿子比夫之间冲突的本质与根源。研究发现,父子对话中批评性传达以及否认性回应等行事行为是构建戏剧人物冲突的主要话轮模式,而行事行为类型中具体的言语内容,更揭示了美国梦的破灭是该戏剧人物之间冲突形成的本质及根源,表现了以威利为代表的普通美国民众对美国梦的物质化与理想化解读。  相似文献   

19.
王谨 《对外大传播》2008,(6):13-15,29
2008年5月,王谨同志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夜版值班副总编辑,见证了这个不平凡的月份。他和编辑们刚刚分享到胡锦涛主席访日"暖春之旅"成功的喜悦,仅隔两日,就和国内外同胞们共同承受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民族带来的悲痛,同时感受了全中华民族奋起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一个副总编的值班日记"其实也是一个媒体人对这历史时刻的记录。下面特摘录王谨同志应本刊之约,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写的部分日记:  相似文献   

20.
《画中行》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