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条路,没有路牌,却是400多位唐代诗人用1500多首诗歌铺成的人文山水走廊。有这样一条线,长几百公里,覆盖2万多平方公里,虽沉寂千年,却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蜀道一样回响着文化遗韵。这——就是浙东唐诗之路。在这条诗歌路上,一座座耸立在云雾缭绕中的灵性山峰,一条条隐藏在青山绿水中的古驿道,来自唐代的诗人们在此纵情自然,往来唱和。如今,这条唐诗之路正准备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新昌等沿途县市已组建起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一条由无数文人墨客踏就的文化古道。1300年前,无数唐朝诗人,从钱塘江出发,经绍兴,自镜湖向南经曹娥江、剡溪,溯流而上,经新昌的石城、沃洲、天姥,最后抵达天台山,一路载酒扬帆、击节高歌,留下了1500多首经典唐诗。他们行走的这一线路,被今人称为"浙东唐诗之路"。  相似文献   

3.
寻找浙江诗路之美,还要从浙东唐诗之路说起.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人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成为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唐代诗人爱山水,爱漫游,浙东成为他们的向往之地,浙东的山水美景与诗人的心灵契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唐诗之路.  相似文献   

4.
潘岳和陆机都是西晋太康时期的代表诗人,他们五言诗诗风华丽,都体现出太康诗歌典型的繁缛诗风。这两位诗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其诗歌风格与成就较为相近,历代并称为"潘陆"。从潘岳和陆机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特点上来讲,这两位诗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究其人生经历与诗歌境界而言,又各有千秋。本文主要对潘岳和陆机两位诗人五言诗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了解他们诗歌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蜿蜒的"浙东唐诗之路"全长约190公里。据《全唐诗》所载,大概有300多位颇有名望的诗人,在这条诗路上写下1000余首佳作。比如绍兴,来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唐代文人,陶醉于江南古韵的镜湖,浸染了兰亭修竹的文墨。白居易曾在镜湖边感叹"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孟浩然则在云门寺狭长幽谷里流连于"密筿夹路傍,清泉流舍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证了唐高宗总章元年至上元元年卢照邻、王勃、骆宾王、李峤、杨炯杜审言、刘希夷等24位诗人166首诗歌的创作年份。这七年中,诗歌创作的亮点是:卢照邻婆娑蜀中,放旷诗酒;王勃入蜀,寄情山水;骆宾王两度从军,开盛唐边塞诗之先声;刘希夷开始登上诗坛。系年涉及作者考辨、校勘训释、诗人生平、创作背景、史实地理、诗歌本事以及诗人间的交往唱和,对史志记载有误及旧说不确者,时有订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证了唐高宗上元二年至弘道元年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刘希夷、沈期、宋之问、陈子昂等51位诗人175首诗歌的创作年份。这九年中,王勃、刘希夷与卢照邻相继谢世,而沈期、宋之问与陈子昂已开始登上诗坛。系年涉及作品真伪、作者考辨、诗人生平、创作背景、校勘训释、史实地理、诗歌本事以及诗人间的交往唱和,对史志记载有误及旧说不确者,时有订正。  相似文献   

8.
孟庆梅 《文化学刊》2023,(4):106-109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关照,结合文本细读就诗歌《老虎》与《鹰》的意象语言进行文化与审美价值阐释。在伟大代码的破译下,诗歌《老虎》与《鹰》都扎根于《圣经》,与《圣经》意象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关联性、互文性、共通性。两首诗歌都映射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诗人极其唯美的诗歌创作艺术与超越时空有限性的丰富想象力。两首诗歌都是诗人借物抒怀,找寻形而上慰藉的心灵独白,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天台,是浙江东部的一座古城,中国的文化名城。它于三国时立县,在1800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天台人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山水风光,吸摄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周边地区的文明成果,创造出灿烂的天台山文化,使天台成为一座以“佛宗仙源”著称的浙东名邑。  相似文献   

10.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者,是唐代诗人、著名书法家贺知章。贺知章(659—744)字季贞,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性狂放,好饮酒,与唐诗人李白交谊甚笃。其诗今存世20篇,《回乡偶书》是他离开故乡50多年后,于86岁时告老返乡回到越州永兴写就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交流》2002,(4):32-35
天台,是浙江东部的一座古城,中国的文化名城.它于三国时立县,在1800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天台人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山水风光,吸摄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周边地区的文明成果,创造出灿烂的天台山文化,使天台成为一座以"佛宗仙源"著称的浙东名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年为纲,以诗为目,比较系统地疏理了唐高宗永徽元年至乾封二年的诗歌创作,考证了骆宾王、卢照邻、许敬宗、上官仪、李峤、王勃等37位诗人的211首诗歌的创作年份。本时段最活跃的诗人是骆宾王、卢照邻与上官仪,李峤、王勃开始登上诗坛,上官体流行一时,七言歌行已趋于成熟。系年涉及诗人行迹、创作背景、有关史实、诗歌本事、诗人间的交往唱和以及伪作考辨。凡史籍记载有误者,时有订正。尊重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实难苟同者,则间出拙见;而歧说纷纭者,或择善而从,或别立新说。  相似文献   

13.
穆木天作为一位东北诗人,其诗歌中的东北地域书写贯穿了他诗歌创作的前后两期。由于时代形势的变化及诗人自身诗歌创作观念的嬗变,东北地域书写在穆木天的诗歌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对穆木天前后两期的诗歌创作风格进行了深入探析,即前期诗歌中的东北形象多是宁静、安详的传统农村形象,兼有源于作者思乡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后期则转向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4.
王士熙是元代至治、泰定年间北方台阁诗传承过程中一位占据着关键位置的诗人。由于历史原因,王士熙诗歌集现已散佚,现存诗歌数量不多,但其诗歌对同时代乃至后代的影响十分深远。本文主要介绍王士熙现存诗歌状况,对其诗歌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并以这些诗歌为基础,分析其诗歌艺术特色,以使人们对王士熙诗歌有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钱江晚报共同推出"浙东唐诗之路"人文纪行——为什么是浙东,成为唐朝诗人游历的重要目的地?为什么在唐朝,诗人们开始群体性地游历山川?为什么要在当下,展开这场"浙东唐诗之路"的探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钱江晚报近日共同推出大  相似文献   

16.
高梦雅 《文化学刊》2023,(3):227-230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诗歌储量多、学术价值高的一位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风格平淡有趣、意境优美,被称为“诚斋体”,收录在《诚斋诗集》中。本文将具体分析杨万里诗歌淡泊静谧、清新素雅、凄冷寒凉的意境,研究这种意境的成因与影响,具体全面地阐释杨万里诗歌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7.
浙东有条唐诗之路。这是指浙东的一条不平凡的路。它像一根神奇的金丝线,串起两旁的山水风光、人文逸事,因而吸引了唐朝众多的诗人先后来到这里,踏歌而行,长吟以乐,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奇迹。这条路被今人称之为唐诗之路而名扬海内外;也成为今天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其被保留下来的诗歌共有1 500多首,大多对我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从小家庭优越,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奈何命运捉弄,使他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使得杜甫的诗中大多反应民生的疾苦、政治的不稳定、官场的浑浊及统治者的腐败等。本文通过对杜甫诗歌的欣赏与分析,从中探究其诗歌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9.
正"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从晋代至清代,历代诗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深深镌刻在浙江大地,展现着浙江特殊的历史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从身份、语言、主题以及诗歌结尾部分对比和探析爱尔兰诗人西默斯·希尼的《挖掘》和我国当代诗人臧克家的《三代》。两位诗人均出生于农村,是泥土诗人的代表;一中一西,跨越时空,同样偏爱一支笔,用凝练质朴的语言礼赞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以及土地之上的人民。两首诗均通过刻画三代人的故事,共同谱写出了不朽的泥土之歌,娓娓道来淳朴的民风民情,颂扬了世代农民的勤劳淳善,揭示了农民悲凉的人生和生存规律,进一步反思了农民的生存困境以及出路,折射出了深远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