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iteSpace分析发现:水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研究热点分别为"大禹治水""李冰"和"大禹"与"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江"和"漕运"。前者的演化路径呈现为从"李冰""郭守敬"及"水利工程"向"大禹治水",再向"导淮""大禹""张謇"及"李仪祉",最后向"治水思想""都江堰"及"长江"转向的趋势。后者呈现为从早期关注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原因探索、功过评价、个人轶事追溯向大运河漕运研究、大运河沿线城市研究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转向的模式。在研究前沿方面,前者以"李冰"以及"李冰父子""李冰水利功绩"和"李冰修复都江堰"为重点,而后者以"大运河"以及"漕运"和"大运河沿线城市发展与繁荣"为重点。上述分析结果对中国水文化在世界范围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并向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讲清、讲明、讲懂大运河文化故事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做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无锡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应抓住时代契机,强化顶层设计,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坚持城市文化创新之路,借势借力构建无锡"古运河"城市超级IP,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IP故事链、产品链、产业链,促进城市社...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是城市的世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研究大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洞悉的大势。以大运河城市群为总体框架建构运河城市文化共同体,推动运河城市形成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在实践中保持战略及发展步调的一致与协调,是避免大运河世界遗产资源因过度使用而陷入"公地悲剧"的重要战略思路。以共建大运河文化城市群为契机,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在名分、资源、投资、项目、客源等方面的"单打独斗"和"恶性竞争",在集体履行保护大运河世界遗产"完整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运河沿线城乡的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释了周有光老先生的学术成就,从周老看世界的眼光谈起。五个方面分别是:他站在星际空间看世界,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地球村"的文化是现代国际文化,"地球村"的政治应当是民主政治,"地球村"的公民就是"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运河文化特点的分析,提出大运河文化开放、包容、创新的3个特点,并从这3个特点出发,梳理出大运河文化与新发展理念的共通之处,寻找大运河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分析大运河与长三角的关系,探寻大运河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以大运河文化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大运河创新创造文化引领长三角创新发展、以大运河包容协作文化引领长三角协调联动发展、以大运河开放扩散文化引领长三角开放发展、以大运河生态和谐文化引领长三角绿色低碳发展、以大运河以人为本的文化引领长三角融合共享发展。这一成果对其他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体育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缩影,也是中华民族认同感、归属感、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重要反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文体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从文化生态学和现代社会视角进行研究,发现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遗存在以下问题:现代化进程消解传统体育非遗的生存空间、传统体育非遗文化资源分散、浅层次融合发展造成传承路径单一等。为了进一步促进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遗保护进程,以文体旅融合为背景,创新发展思维,整合各地资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实现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遗的长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有两个最为复杂的概念。一是"文化",因为文化是多元的,多视点审视、界定"文化",难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再即"人",因为人类是文化的、社会的高级动物,"文化"是"人的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什么?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呼唤文化学的建设,经济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文化学的面对。  相似文献   

8.
沧州大运河孕育了河北沧州独特的民俗风俗并形成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本文将研究沧州大运河文化及其特点,并对沧州发展大运河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加快沧州大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保留了丰富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其中隋唐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发时间最早、开发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运河,它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历经2 700公里,跨越了我国6个省。隋唐大运河流传至今,已不只是我国著名的运河,南北沟通要道,更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历史价值。隋唐大运河在2014年已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有着丰富历史价值的古迹,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保护工作并不完善。该文通过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图书等,研究隋唐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发展历程、历史价值和保护的意义等,分析隋唐大运河这类文化遗产在保护时面临的困难,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开始,大运河跨越了2500余年历史。它是以物态文化创造出的流动的历史,是人类追求文明、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象征。大运河虽没有长江的豪迈,也没有黄河的伟岸,但它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文化价值,被称为中国人的"父亲河"。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具有全球性文化价值,通过国际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文化,促进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也可以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为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益借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助力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其联结世界其他运河城市及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了一系列国际性活动。该文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为例,通过对该组织的梳理和剖析,探讨国际性社会组织在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路径、作用与意义,对提高大运河文化带的国际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运河苏北区域层面的空间认识与架构不仅关系到自身人居生态特色打造,更关乎文化带建设的整体格局。通过对苏北水文化景观格局形成过程及成因的分析,建立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认识统一性。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是以大运河开凿、维系为引擎,经历漫长历史进程形成的。大运河以及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水利、聚落、农业等遗产以及水系、历史地貌要素都是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的重要构成和历史基础。同时,这个系统也是见证大运河发展及其影响的物证条件和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依托。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彼此涵括构建、内涵诠释以及建设绩效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现有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运河均为工业革命时期的水工技术典范,中国大运河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水利技术巅峰杰作来申遗,开创了首例。大运河"申遗"不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全部,它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与想象力。这说明文化是发展的意义来源。  相似文献   

14.
陈芳芳 《文化学刊》2023,(7):183-186
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文化是江苏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撑。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分析目前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更深一步研究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文化传播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5月,"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活动以"潘天寿与文化自信"为主题,不仅意在缅怀大师的卓越贡献,更旨在揭示潘先生对于弘扬中华精神、树立文化自信、传承民族艺术的价值意义。从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4日,"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作为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移师浙江美术馆展出。展览此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多样性     
正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不同文化间需要有创建的交流。费孝通先生曾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不仅适合世界各民族,同样适用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的终极作用是提升人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是整个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代表国家民族、彰显文化特性、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身份",进而达成一种基于文化自信之上的文化间的相互欣赏与赞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首创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和形态。“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的关键在于推进大运河扬州段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与生成:以塑造大运河扬州段标识系统为重点提升物质空间建设的质量,以阐释大运河扬州段意义内涵为抓手拓展文化空间的深度,以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为路径形成和发挥社会空间凝心聚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业内外有着"商标大王"、"中国商标第一人"、"商标策划大师"等称号的吴家杰,名字总是伴随着争议.他是一个商人,其拥有的"领跑"商标拍卖4001万元,"韧"商标价值1.5亿等信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但他又是一个民族商标价值的挖掘和保护者,他一贯提倡保护民族文化品牌,创立民族文化品牌.多年来,他个人注册了上千种涉及各行各业的优秀商标,避免了中国商标可能落入外国企业的手里.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中国大运河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的走廊。在这条走廊里,交流是双向的:早期,主要是中国文化输出;后半期,则是外国先进文化输入。大运河的输出在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1254-1324)描述了他看到的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在梳理了文化地理版图后,勾勒形成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形似金文字形的"文"字,串联起浙江的文化精华、诗画山水、全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