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尹农 《编辑之友》2011,(11):125-128
经济发达国家的期刊产业与报纸产业作为传统媒介业的强势羽翼,在国家经济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杂志产业并举,德国拥有世界上最成熟的杂志市场培育与经营体系。考察  相似文献   

2.
刘园园 《视听界》2011,(6):75-81
在我国,电视剧是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平均每位观众每天收看电视剧的时间近1小时,约为收视时I司的1/3,在中国电视总体收入中,电视剧占七成,电视台近六成的广告收入基于电视剧获得。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大批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不断涌入电视剧领域。从电视剧的全球市场来看,美国的电视剧产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它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处于文化霸主和内容强势地位。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每年向其他国  相似文献   

3.
电视体育资源运营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产业和传媒产业的交融,催生了巨大的电视体育产业。这个产业以每年20%的速度高速成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投资价值的朝阳产业之一。但是由于电视体育产业是电视产业和体育产业联姻的产物.必然带有二者互相影响的痕迹.致使其市场结构不断发展变化.市场主体之间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和协作关系瞬息万变。这为投资者、实践者带来了诸多迷茫和困惑。然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范钦钦 《传媒》2014,(7):63-64
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电视受到了各种新视频形式的冲击,这些新媒介与传统电视在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上的争夺日趋激烈,尽管如此,传统电视产业在媒介产业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美国,四大广播电视集团——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国家广播公司(NBC)和福克斯电视网(FOX)主导了电视产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并与地方加盟电视台保持一定关系,具有传统优势的节目安排与节目战略使得美国几大电视集团赢得  相似文献   

5.
网络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已成为全球化时代最为鲜明的印记之一。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网络电视逐渐引起关注。这一趋势在2013年美国电视艾美奖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由此引发的各种辩论中,网络电视产业文化的引导与建设最富争议性。为此,本研究以当前世界电视业最发达国家——美国为代表性案例,以麦奎尔的传媒文化规范理论模型为框架,从政府、行业和业者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其网络电视产业文化的要素,以此为我国网络电视发展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6.
电视购物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世界上第一家电视购物公司HSN在美国成立,电视购物已发展了20多年,并在全世界范围获得成功,被誉为继零售、超市之后的第三次销售革命。电视购物作为电视业、企业、消费者三赢的营销传播模式,促进了电视产业增值,提高了电视产业的竞争力,成为传统广告之外的电视产业赢利的第二大渠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江雨 《航空档案》2007,(5):80-87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源地,也是目前世界上航空技术和航空产业处于最高水平的国家。美国的航空工业在技术上和产业规模上都处于世界上最高的水平,在军事航空技术在整体规模和水平上与俄罗斯和欧洲国家之间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美国的军事航空工业支撑起了一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庞大的空中作战力量,美国空军和海军的空中作战力量已经成为了美国军队历次对外战争和对外军事干涉的核心支柱和主要威慑力量。  相似文献   

8.
孙平 《当代传播》2014,(2):64-66
大电视产业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电视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价值链等发生许多变化。本文从新型电视产业价值链入手,梳理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阐述媒介融合给电视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及价值链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视娱乐业是电视业与娱乐业的结合体,是以创意、生产、经营、播放电视娱乐节目(信息)或提供电视娱乐节目服务为主的企事业组织及其在市场上的相互关系的集合。当前,随着信息时代价值网络融合和电视传媒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进程加快,电视娱乐业成为我国电视业中创新最为活跃、影响范围最广、商业运作最深的业务,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促进我国传统电视业的改革和电视娱乐业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将就电视  相似文献   

10.
孔令顺 《视听界》2004,(2):34-34
《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是中国第一住新闻传播学博士后陆地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此书通过历史、产业和国际三个视角从宏观上分析了世界电视产业市场的历史和现状,条分缕析地阐述了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资源补偿危机、管理系统的合法化与合理化危机、市场系统危机以及国际化危机,论述了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广播电视的集团化以及加入WTO为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转机,最后列举了转机实现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作者视野开阔、逻辑严密,既敏锐地把握住了中国电视产业的病根,又能对症下药,开出疗救的处方,有理有据,读后发人深恩、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07,(9):14-14
<正>手机电视是公认的融合通信、广电两大产业的杀手级应用功能,也是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日前,上海泰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模拟移动电视芯片,使得在手机上免费收看电视得以实现。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奥运会的临近,2008年手机电视市场消费需求即将掀起新一轮的高潮。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电视发展进程中出现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和高清电视三个重要的阶段,每次转折都源于电视产业链条的三个环节同时启动,而启动的市场动力则是产业链环节的纵向整合。  相似文献   

13.
湖南电视品牌的市场价值不断提升,产业化运作也初见成效,造就了湖南电视现象。但是,由于市场机制有待完善、电视产业市场无序竞争、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以及宏观政策调控,当前,湖南电视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电视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商业电视的代表。无线电视台1569座,其中商业台1202座,约占77%;有线电视节目传输系统有10854个,连接的电视用户7350万家,占全国电视家庭的72.9%.①由此,产生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面对400-50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面对  相似文献   

15.
电视产业的交易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资本主义媒介产业体系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了深刻的更新,一个是商业化和私有化,另一个是产业的集中化和融合”①。较之于美国的电视产业而言,1996年电信法的颁布所带来的放松管制的浪潮以及电信和电视相融合的技术更新面前,其产业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市场导向。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它要求媒体的经营和管理更多注意在市场战略、市场营销和节目推广上,并且要通过市场研究和营销战略在外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并购与联合。为了达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并购与联合成为一个明显趋势。市场份额越大的…  相似文献   

16.
谭玲  殷俊 《声屏世界》2007,(2):53-54
从世界范围来看,娱乐已成为传媒产业的动力机制,它大大促进了传媒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1年,美国媒体娱乐产业增长率高达6.5茗,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6%。①2005年,我国娱乐产业的消费能力超过5500亿人民币,娱乐传媒市场潜力无限。②尤其娱乐进入电视领域,各种新的电视娱乐栏目类型层出不穷,并且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如“超级女声”栏目2005年拥有观众4亿,③2006年有3.3亿。2005年单场手机短信收入超过1500万元。电视娱乐已成为各大电视台及社会制片机构最重要的创新领域,电视娱乐栏目成为带动整个电视传媒产业的重要动力。包括电视娱乐栏目在内的全球数字娱乐产业方兴未艾,它们为世界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核心动力,电视娱乐、动漫产业、网络游戏、IPTV、数码音乐等创造了全球新的财富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三大电视网(ABC、CBS、NBC)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而在此之外的独立电视台在电视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则相应提高了。由于美国放宽了对新设电视台的限制,致使新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新台大多希望进入独立电视市场,成为独立电视台,结果是,1980年全美只有112个独立电视台,1987年发展到371个。7年间增加了两倍多。最近几年,电缆电视用户也有显著增长。美国电缆电视事业开始于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8.
哈彦峰 《新闻界》2006,(5):100-100,77
一、我国电视产业现状 当前,我国电视产业蓬勃发展,大量电视媒体相继进入市场,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电视业内收视争夺战、覆盖争夺战、人才争夺战、广告争夺战愈演愈烈,并直接导致电视收视市场的进一步分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中国的电子产业高速成长,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家电大国,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通信市场.我们也在创造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奇迹。在辉煌的背后.嵌入市场的繁荣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电视产业,是当下传媒一个热门名词.特别是在国家提倡电视媒体产业剥离的今天,首先要弄清电视产业生态链主要由资源供应链、产品生产链、市场销售链和信息反馈链四个部分构成这个问题,才能实施电视产业的社会化,这也是电视产业从投入到生产再到价值实现的一个完整的商业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