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弄巧成拙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经过这几百年来的代代相传,大家对司马光充满敬佩之意。这故事听久了,我们的脑海中便产生了这样一个个疑问:这司马光能搬得动多大的石块呢?能被石块一下砸破的缸,是不是存在质量问题呢?要是司马光生活在现代的话,他又会采取哪些办法来救人呢?话说司马光驾驶劳斯莱斯豪华轿车,穿过时光隧道,去“好望角”度假。行车途中,他看见前方有一只缸,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不免多看了一眼,“救命,救命!”缸里传来几声惨叫,司马光驱车向前,在缸边紧急刹车,下车往缸里一看:原来是一个和他一般年纪的孩子掉进了缸里。孩…  相似文献   

2.
小同学们一定知道司马光吧,当然,司马光不仅仅做了“砸缸”这一件事,他是北宋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还写了《资治通鉴》。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较差,别人读一篇短文,三遍五遍便背熟了,差一些的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司马光非背个二三十遍不可。同学们背熟后,都出外游玩去  相似文献   

3.
<正>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司马光打小就很聪明,幼年时同伴不慎掉进水缸,眼看就要淹死,司马光人小体弱,无力把他救出来,情急之下,搬块石头将缸砸破,水流了出来,同伴于是得救。"司马光砸缸",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及至做了宰相,也理循旧法,秉承祖制,主张"无为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听了爸爸讲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便与小伙伴把家门口的缸推倒了。爸爸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干?他说:“我这是做试验!爸爸说司马光从小就聪明,我看不见得。如果聪明,他就不该  相似文献   

5.
【课堂实录】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flash)师:看完故事,你有什么想法?生1:司马光很聪明!小伙伴掉进大水缸,小朋友们不够高,不能把他拉起来,但是,司马光用石头把大水缸砸破,救了小伙伴。生2:司马光的头脑灵活,他能换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师:是呀。"把小伙伴从水缸里拉起来"很难,但转化成"把水缸的水放走",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6.
朋友的儿子从美国博克利大学来了一封信,说他发表的论文中有些新观点引起了化学界的重视,所以破例邀请他去西班牙参加“世界化学年会”。一名尚未出师的博士研究生竟能参加国际最权威的学者集会,这真令人羡慕。 星期天,我来朋友家“取经”,让他讲讲育儿之道,他再三推托不成,便讲了以下几个小故事。 “我们小的时候,听大人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都对司马光十分赞佩,觉得砸缸是最聪明的做法了。可儿子却不,那时他才4、5岁,听我讲了故事后,竟摇着脑袋说:‘不好!不好!’问他怎么不好?他说若是一时找不到石头呢?或者砸破的缸碴子再把小朋友的头碰破了呢?他竟提出了一连串的小问题,把我问住了把,我便反问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     
司马光大别山名人①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祖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而司马光本人则生于河省省光山县,时间在其父任北宋光山县令期间。司马光少量聪明机警,在五、六岁时,一次姐姐让他肃青胡桃壳,他不会剥便让婢女代劳,还称是自己剥的,结果遭...  相似文献   

8.
正儿问:"妈妈,你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我想听。"于是我跟他讲起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儿名叫司马光,一天,他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有一个小朋友很调皮,爬到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上面,结果不小心掉进去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从一张图片开始。(出示司马光砸缸图)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他不会直接从水缸里把小朋友捞出来吗?生1:因为司马光还小,他没有那么大的力气。生2:因为那样做很危险,弄不好司马光自己也可能落入水中。  相似文献   

10.
有个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课外阅读的读后感,要求大胆抒发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作文异彩纷呈,但也有不少小作者写出了“另类”作文。有位学生对司马光砸缸很不赞同,指责他应负“法律责任”。理由是:缸是私人财产,应受法律保护,救人可以有其他很多方法,如打110、喊人、从缸上面拉人、放救生圈或木板到缸里、几个小朋友一起搬倒水缸……总之,司马光是“法盲”加“笨蛋”。  相似文献   

11.
反过来想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故事中, 司马光在危急关头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跳入缸中救人,而是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砸缸救人。人们都觉得司马光很聪明,那么他究竟聪明在哪里呢? 通常如果有人落水了,就得想办法把他从水中拉出来。可是司马光他们一群小孩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无法使他离开水。于是,司马光就反过来想:为什么不让水离开人呢?这样人一样可以得救。因此,司马光用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某个问题按照常规的思路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时,我们不妨试着反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12.
诚实勿妄语     
北宋宰相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曾经住在洛阳编纂《资治通鉴》。有一天,司马光叫来老仆吕直,让他把自己骑了多年的老马牵到集市上卖掉。司马光叮嘱老仆吕直道:你一定要告诉买主,这匹马毛色纯正,身高体壮,性情温顺,力气很  相似文献   

13.
司马光的用人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总结了“三晋灭智伯”的历史经验,春秋末期,智伯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但他恃才骄霸,贪欲无已,最后被赵、魏、韩三家所灭。司马光由此得出教训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并通过分析社会现象,将人划分为四类:“才德全尽谓之...  相似文献   

14.
司马光砸缸救孩子的故事是大家很熟悉的,按常规思维,要想小孩不被淹死,就要把他拉出来,使人离开水,但是缸高、人矮、力气小,怎么办呢?司马光急中生智,把缸打破,来了个水离开人,在这里,司马光运用了典型的逆向思维方法,解决他面临的难题,学习数学知识也一样,有时运用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发现新的解题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是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式的正派人。以前,因认为王安石变法是革命的,司马光反对变法就成了顽固派;王安石变法是唯物的,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就是唯心的。这种看法明显地具有偏颇之处。他既忠君又忧民,和范仲淹等封建“良相”很相像,他具有突出的封建正统历史观,他借历史宣扬封建礼教,把“孝慈仁义、忠信礼乐”等封建道德作为百世不易之“道”,他的一生堪称封建伦理、政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的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会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从小智慧过人,可谓人人都知晓。可是,司马光一生是怎样读书、写书的,恐怕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1019年,司马光出生在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涑(sǜ)水乡(故后人又称他为涑水先生)。那年,他父亲已经51岁了。父亲是个读书人,他对老来所得的幼子十分疼爱,但却从不溺爱,从小就严格地培养他、教育他。司马光6岁那年,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并常常给他讲一些少年有为者勤奋好学的故事,勉励他刻苦读书。  相似文献   

19.
<正>相信"司马光砸缸"这个经典故事大家都熟悉。这个后来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才智和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学的。司马光一生诚信,这与他父亲的诚实教育分不开。大概在他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但他不会做,姐姐想帮他,但也没做成,姐姐就先行离开了,后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地将胡桃去了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姐姐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  相似文献   

20.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不会陌生吧?一个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其他小朋友想到的是把人从大水缸中拉出来,却力不从心,便惊慌失措了.聪明的司马光不受惯性思维的束缚,从问题的反面思考,想到了让水离开人,在紧要关头把水缸砸破,让水流去,小伙伴便得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