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莺莺传》至"王西厢",红娘更多也更积极地参与崔、张爱情全过程,往往在崔、张爱情发展、同时也是故事发展遭遇困境的时候,安排红娘作为第三方力量介入,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使人物和作品都具有更好的娱乐效果,而且展现了红娘反抗束缚、用智慧和勇气征服环境、追求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的精神,使红娘摆脱了作为丫鬟的从属地位,成为具有独立精神和坚定意志的完整的人。在积极娱乐视角下,"王西厢"中红娘形象的形成,和观众读者积极娱乐的要求有重要关系,也更好地实现了积极娱乐,在带给观众读者娱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使"王西厢"中的红娘具有特出魅力和久远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略论《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娘是《西厢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喧宾夺主的人物。作者用巧妙的艺术手法,以老夫人、莺莺、张生作比较,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了红娘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勇敢机智,冲破封建礼教,促成了崔、张美满的婚事。红娘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成人之美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是中国戏曲佳作,剧中婢女红娘聪明机智、大胆泼辣,显得成人化,且具有彻底的反封建思想,她在崔、张二人爱情的发展过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时代背景及作者在红娘身上寄予的深刻思想内涵,是造成她在剧中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实甫的《西厢记》,不仅以其“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鲜明主题,反映了封建时代广大青年男女的愿望,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而且以崔莺莺、张君瑞、红娘等丰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为封建时代的青年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就中,尤以红娘的形象最具感染力,也最能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红娘虽然身为莺莺的侍婢,社会地位极其低微;然而,就全剧中所占的地位而论,她却足于与莺莺、张珙等量齐观、相提并论。况且,她在反对封建礼教(势力)时所呈现出来的果断性和坚定性,在帮助崔、张战胜外来的重重阻力和克服自身的许多弱点时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王季思校注本《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也就是一般标目为《妆台窥简》那一折。红娘奉张生之命,将简帖压在莺莺梳妆台上,莺莺看见之后,不仅不感激红娘,反而摆出小姐的架势,把红娘训了一顿。红娘回到张生处复命时,心情很不舒畅。对张生唱了一支[上小楼]:  相似文献   

6.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名著之一。几百年来,蜚声艺苑,有口皆碑,风靡了千千万万的青年男女。它写得是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全剧五本二十一折,是一部宏篇大制的剧本。戏剧冲突主要是围绕着维护封建礼教与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而展开的。矛盾冲突一方是老夫人,另一方是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作为主要的对立面贯穿全剧始终。代表正面力量的三个主要人物,由于出身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规津.《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是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间的冲突线;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间的冲突线,(?)两条冲突线,前者是“主线”,后者是“辅线”,互相制约,交错发展,形成《西厢记》特有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说写红娘就是为了写莺莺,陪衬莺莺。红娘是莺莺内心真实情感的外化,展示出的是真实崔莺莺的另外一面。红娘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为莺莺打算,都以莺莺的感受作为考量的第一要素。《西厢记》通过对红娘的描写来反衬莺莺在追求自由爱情道路上的犹豫反复,以及突破礼教的困难,用红娘来歌颂莺莺的大胆与反抗。论文通过对借厢,琴心,拷艳三折中红娘形象的分析,找出红娘在《西厢记》中和崔莺莺之间的陪衬、衬托关系。  相似文献   

9.
1931—1941年之间,在东北亚的中苏日三个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边关系。崔可夫作为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亲身经历了发生在1941年里的、对中苏日三边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本文试图通过崔可夫在1941年的活动来分析和回顾这一段精彩的外交。  相似文献   

10.
情境包括三种或三个阶段,即无定性的情境、处在平板状态的情境和冲突的情境。其中只有冲突的情境适合于悲剧情节的展开与悲剧人物的塑造。冲突的情境又分为三种或三等,即:第一,人与自然的冲突;第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冲突或个人自身的冲突;第三,人与人之问的精神伦理关系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存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娘在《西厢记》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个丫环,她的作用更表现在她是剧中剧外的联络人,既是剧中人物,同时又超出了剧情范围。红娘的积极意义在于她极其符合台内、台外以及作者的各方面要求,但由于红娘的媒介作用,她不断地消解了矛盾冲突,致使戏剧矛盾无法达到真正的高潮,从而造成《西厢记》的价值弱化。  相似文献   

12.
<正> 月圆西厢,迎风户开,张君瑞和崔莺莺幽情密约,幸得红娘从中作合。否则,这对恋人的美好愿望只会化作水月镜花,枉自怨嗟。人们因此高度评价红娘。但是,这种评价却总是囿于红娘穿针引线的具体言行作用中,而忽视了这个艺术形象有着自身独特的完整的性格史。一部宏伟优美的《西厢记》杂剧批判了封建礼教的禁欲主义,礼赞了崔张这对爱情主人公,也礼赞了支持他们的红娘。这样,认识剧作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就应着眼于崔张和红  相似文献   

13.
《西厢记》导读王实甫《西厢记》以同情封建叛逆者的态度,写崔、张的爱情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挠和破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并通过他们的美满结合,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该剧重点突出了一个“情”字。为了体现爱情自由的主题,作者让崔、张见面之初,张生这边“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崔小姐那边也是心中暗生情愫。最后的结局是奉旨成婚大团圆。这样肯定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美满姻缘,提出了“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理想。清人毛奇龄曾说“有情的”三个字是全书的“眼目”,可以概括这…  相似文献   

14.
张翼 《考试周刊》2014,(62):21-22
《外婆的日用家当》一文是艾丽斯·沃克早期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者以黑人与白人之间种族矛盾与冲突为大背景,以一个家庭内部三个个性迥异的女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文中所写的围绕两床"被子"展开的争夺大战,实质上是黑人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小说中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及保护继承对现实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娘与紫鹃分别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和清代作家曹雪芹笔下的、r鬟。两人同为婢女,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地位低下;都具有真诚直率、不趋炎附势、聪慧正直的品格;都尽心尽力地去帮助男女主人公追求他们的爱情。然而,红娘不是紫鹃,紫鹃也不是红娘。红娘认为爱情应该是自由选择,紫鹃认为爱情不仅是自由选择,而且是相互知心;红娘与其小姐莺莺始终脱离不了主奴关系,而紫鹃与其小姐黛玉则是知己关系;红娘最终使张生和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紫鹃却未能完成“红娘”的任务。这些不同,主要根源于红娘与紫鹃的性格差异,她们所处的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还有作者塑造人物的目的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第四章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平和作品作一般了解即可。第二节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一、王实甫通过对传统题材的加工,突出了反封建主题。1、基本剧情和冲突:全剧共五本二十折。①、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写崔张爱情的开始。②、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写崔张爱情的成熟。③、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写崔张、红娘之间的误会。④、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写崔张爱情的暂时胜利。⑤、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写崔张终成了眷属。2.对传统题材的改造(和《会真记》比较):①、将轻薄文人张生改为志诚的情种。②、将老夫人塑造为封建正统势力的代表。③、将逆来顺受的莺莺改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④、突出了红娘的形象,增强了民主气氛。⑤、将  相似文献   

17.
方华 《现代语文》2014,(4):38-39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发展至《长亭送别》一折时,高潮已经过去,剩下的只是残阳余晖,就全篇而言,是一个低谷。因为该折写的是张生即将赴京赶考,崔家相送于长亭。此时,作者表现的不再是崔莺莺、张生为争取爱情所进行的勇敢抗争,不再是红娘为玉成良缘而与老夫人的口枪舌战,而是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矛盾冲突的精心刻画。因此,分析《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重在分析人物之间的思想交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青年男女本能情欲与礼教信条之间天然对峙的角度切入,对古典名剧《西厢记》的戏剧冲突重新予以发掘和体认。文章认为:贯穿《西厢记》全剧的戏剧冲突,是崔、张由一见钟情的爱恋发展而来的自主婚姻理想与门第婚姻观念、礼教禁忌的激烈碰撞。剧作家让一对儿痴情恋人在经历过这种种波折之后最终结成美满“眷属”,雄辩地证明了情对礼的战胜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红娘,以她独特的形象和美好的心灵,不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赞赏,而且,她的芳名,早已成为男女婚姻介绍人和四化建设中促成单位之间,产销之间等等架桥人的美称了。由此可见,红娘这个形象产生了多么大的社会作用!然而,红娘这个形象是怎么塑造成功的呢?在塑造发展过程中有何流变呢?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言之有序”。这一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说话和写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做到条理清楚。重点讲读课文《罗盛教》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朝鲜儿童崔(王莹)而英勇献身的事迹。文章按照罗盛教三次潜入水里救起崔(王莹)的顺序叙述。第一段,写一个朝鲜儿童滑冰落水,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