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猿声”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学意象。猿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猿声”意象的出现可追溯到《楚辞》,而大量用例则是南北朝时期。从文学地理学视阈看,长江上游到中游地区构成了“猿声”的主要地理空间。作为长江流域特别是巴东三峡自然景观之一的“猿”,以其独特的高亢悲鸣及其所生活的特殊地域空间,引起羁旅、流寓、被贬等过往文人的情感共鸣。在“猿声”意象的漫长发展定型中,地理环境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翻译理论从中国古典画论中借鉴了很多概念。“传神”“神韵”“形似”“神似”“化境”等中国特色的译论概念其实来自古典画论。“气韵生动”是影响中国绘画一千多年的绘画技法和审美标准,此理论概念尚未引入中国诗词的外译。它是诗词译文的生命力和动态美,也是诗词译文的美学要求。实现诗词翻译“气韵生动”的途径有多种:首先,要寻找原诗的诗眼,要在诗眼上炼词造句,使之点睛传神;其次,要注意译文的“生生不穷,动而不板”,要选择恰当的动词,词语的音响效果和亲切的叙事距离能构建译文生动的美学感受;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防“六忌”,避免译文出现“俗气”“匠气”“火气”“草气”“闺阁气”和“蹴黑气”。  相似文献   

3.
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一项现实而又具有挑战的课题。要让学生长久喜欢,要注重形式更要有内容。"评""论"模式的教学形式,力图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结合,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蓉蓉 《阅读》2016,(4):9-12
在小学"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渗透"原型意象",让学生在探其奥妙、察其精微的过程中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体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策略:捕捉原型意象,欣赏语言之美;围绕神话故事,领略原型意象,感悟文本之意;开展小课题研究,探究原型意象,体味文化之妙。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史上,"女才"问题伴随着女权意识的涨落。从性别批评角度透视,作为女性人权意识的表达之一,对"女才"的张扬中有对"女子无才是德"的逆反,也透露出女性自我生命的觉悟与呐喊,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历史的进步,但与此同时,这种呐喊毕竟是在强势的男性中心社会语境中发出的,客观上它又很难彻底避拒权力话语的渗透,对此不可不辨析。审视古代中国社会的"女才"问题,能为今天我们研究彼时女性意识及其文学表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正成为全世界、全社会共享的一种文化资源。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文学一样共同推进中国文化的进程 ,而且它正蕴育着新的扛鼎之作 ,与中国文学相映成趣 ,共同构筑着“大中华文学”的格局。华文文学要走向世界要找到自己创新的坐标才有益于这个格局的重组。  相似文献   

7.
"中国知网"中题名含"礼貌语言"的论文,基本上可以分为本位研究、领域研究和对比研究。本位研究主要从礼貌语言、礼貌原则、礼貌语言主体、功能和运用等角度进行研究,考察表明,其研究存在重复、不妥、"抄袭"等问题。实时小结,不仅可以总结研究的得与失,拟定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还可以避免因时因地,因各种客观、主观原因而造成的过失或错...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动力之源,其动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新的时代,要实现“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要“作新民”,即必须完成“两化”即“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途径与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要求。主要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创新方法途径。结果: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取得不错的成绩。结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后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思考和完善有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简要说明什么叫"布白"并举例说明数学课堂"布白"艺术运用的方法及作用。强调课堂"布白"艺术的有效运用会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职生普遍表现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的缺失,因此,在“中国梦”视域下,充分发挥“我的中国梦”的感召力,大力开展理想教育,以强化高职生人生规划、生涯规划的意识将变得十分迫切。本文从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古典文学价值取向时,应力图阶级分析与人性分析法的实是求是结合,或者分工,或者并行不悖。这是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在借鉴国外心理学方法运用于古代文学研究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生硬比附的现象。有些研究貌似新鲜,实际上很难说切合古代文学心理实际。近二十年来,有不少成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总结,也有不成功和错误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相似文献   

13.
“自学—指导”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出该方法在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比传统的“示范—模仿”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教学中运用“自学—指导”法能为推进体院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得”说是中国古典诗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高度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论对审美接受主体性的认知,昭示了诗之接受的审美特征,即读者依据自身业已形成的“审美期待视野”对不定性诗作进行完形填空,通过极富创意的阐释,从而使诗作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意义,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定向比赛复杂而又多变,业余选手往往感觉很难把握。通过分析业余定向选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稳、准、快”的战术套路,以便为业余选手提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战术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平,获取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16.
"六艺"和"七艺"是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典型代表,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课程都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课程依据具体学科知识设置;但在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存在差异。"六艺"和"七艺"对新时代高校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职大学报》2015,(3):125
1女性文学委员会代表团2008年访美合影于费城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兼任女性文学委员会第一任会长张炯教授342003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中国女性文学奖颁奖会会场52009年第九届研讨会上部份学者会场留影(6)2011年中外学者在第+届研讨会的中西文论之夜上热烈交锋72007年第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研究性教学对传统"两课"教学的挑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探讨了研究性教学对于"两课"教学实践的适用性,论述了研究性教学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为落实"四史"教育要求,高校要充分依托现行教材,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纲",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为"要",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明确课程要求,挖掘教育资源,贯通教学过程,使大学生经由"纲要"之门,步入"四史"殿堂,厚植史学底蕴,引导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相似文献   

20.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在物质匮乏时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构想,在我国中小学中广泛推广并取得极大成功。那么"小先生制"能否在艺术类高校中运用,对我们有何启发呢?经实践教学证明:"小先生制"的运用可以解决艺术类高校师资缺乏的问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现代师徒制的推广和拓展有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