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理学科包含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主题,选取适切的教学资源,借助恰当的情境和视角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知识、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促进国际理解价值观形成。  相似文献   

2.
国际理解学科渗透教育是以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和视野。国际理解是对异文化的认知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本身就传递着外语国家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文化内容。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美国中小学的国际教育实践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基于美国两例教学实例的分析,试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3.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基础教育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关注.教学是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途径,本文教学课例“跨文化沟通助北京可持续发展”是笔者整合《高中政治》必修模块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北京可持续发展论坛”等时政热点,通过师生教学活动的创新,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策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峰 《教育研究》2012,(4):64-69
当前,我国大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历练学生的国际素养,优化教育资源,铸就大学文化的多元发展,实现与国外大学之间生源的合理流动。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淡薄、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薄弱、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缺失、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匮乏、校园文化单一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应确立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探寻国际理解教育途径,提升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调适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宽容与合作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人类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国际文化理解教育资源,而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知古鉴今".在历史教学与"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互动中,使学生们在感叹历史中反思"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紧迫性;在感悟历史中洞悉"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现实性;使历史教学成为"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信使";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了解国际社会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国际理解教育要培养的是国际理解的精神。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尊重、理解文化差异。在小学scratch程序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学生对不同的文化差异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最终为培养出具有国际眼光和胸怀的小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国际理解教育的逻辑起点及新课标的支持,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优势条件。同时,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面临着“地理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薄弱、地理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编写缺乏深度、地理学习评价忽视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的困境,因此在教师发展、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中积极寻找国际理解教育的契合点是重要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赵玉刚 《英语教师》2024,(3):183-186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时代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实施策略。所在学校自2016年启动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梳理学校初中英语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策略,提出“学科渗透、网络拓展和活动体验”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分析英语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意识培养是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目标,适应了全球化及国际理解教育的趋势,而教学中存在着无文化意识渗透及文化意识渗透不够深刻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教材的编写者应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并具有国际理解视野;学校应重视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帮助教师进行文化知识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文化教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亟需加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英语教材是落实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包含5个类目(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地理认同)和15个次类目的教材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高中英语教材高度重视国家认同教育,含有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模块占教材总模块数的46.78%,各类目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共出现了285次;覆盖了国家认同的5大类目和15个次类目,尤为重视文化认同;注重各模块协同渗透,从知情行全面培养学生国家认同;重视在国际理解视野下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是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时期。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课堂上国际理解教育缺失的表现,说明了国际理解教育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倡导下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政治课以其自身的学科优势,成为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最佳载体.在教学要中,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拓展文化视野;加强基本国情教育,提高爱国情感,拓展民族视野;加强国际时事教育,提高理论修养,拓展国际视野;加强生活情境设计,提高实践能力,拓展生活视野,使学生能够真正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3.
《世界教育信息》2007,(8):89-90
简单地说,国际化教育就是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对于学生来说,经受过国际化教育的洗礼,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能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独立学习者。国际化教育能发展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能力,理解、包容不同的文化,能够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沟通,拥有国际人际关系网络,也通晓国际惯例及规则。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浪潮之下,各国增进理解、多元文化共存与相互影响已成为大趋势.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校进一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培育国际化人才,是顺应全球化潮流的重要举措.当前,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面临着具体政策指引不足、课程设置不完善、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对此,提出了高校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认同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不仅要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更要注重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在分析国际理解教育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材的内容,探讨在学科教学中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世界文化的不断融合,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幼儿园在国际理解教育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措施:营造国际理解教育的氛围;在活动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根据幼儿兴趣有选择性地设置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不断总结经验、追求进步,等等。  相似文献   

17.
国际理解教育包含理解异域文化和传播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双重使命。各个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及其内在的统一性,决定了有必要在平等和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国际理解,超越彼此的差异去关注人类共同的利益。普通高中教育需要具有世界观念和未来视野,建构指向培育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学习生活,打造"体系化"校本课程,探索"融合性"学科渗透,创新"品牌式"主题活动,开展"项目式"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8.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政治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深化政治课程改革、拓展政治课程内涵、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加快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结合课程内容,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国际理解教育情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史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和本质,增进学生对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可通过四种途径实现:教育理念上的倡导、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教材中的体现、教学中的融入。着重以力学发展史为例来谈一下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科学史教育的价值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对于一所中外学生兼收的国际化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平相处,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具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是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的课题。文章从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内涵以及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力求构建以学科渗透、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特设校本课程等多种渠道相互融通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创设采用适合学生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外文化、人文历史等相关常识,初步培养国际交往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