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虚假繁荣的背后不掩其在困谷中徘徊的尴尬现状.是用现代的理论裁判活生生的实践,还是用正在进行的实践去修正、完善直至突破既有理论,历来是哲学需要随时解决的重大问题.要使哲学走出"难民营",必须进行哲学的全方位再造.实践,正是模糊哲学力图实现理论突破的切入点.模糊哲学永远鄙视用抽象神圣的教条演绎出整个世界,而注重从客观实在中推导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当我们用模糊哲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我们和模糊哲学本身必定也会被改造了的世界所改造.模糊哲学,旨在谋求哲学与现实的协同追踪、超越实践并不断反思、升华自身,进而实现哲学与现实生机勃勃的双向再造.如果模糊哲学能称得上时代精华的话,那么,它难免也带有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实践哲学从现实的人、现实的生活出发,归于现实的实践,实现了现实人、现实生活和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现代哲学咨询通过哲学实践活动,依据各种哲学观点和咨询方法,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和理智错知方面的问题。哲学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其基本理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一致,实现了"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的统一。基于实践哲学,哲学咨询的主要任务是,关注现实人、关照现实生活,引导人们通过实践创造新的存在,在理想与现实中求得平衡,以在纷繁的世界中实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3.
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创造者,他的著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功能的理论榜样,对引导当时广大群众特别是先进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把艾思奇哲学大众化特点概括为:贴近现实、紧扣时代,关注大众、以民为本,艰苦探索、全面创新,注重实效、讲究运用;学习艾思奇哲学大众化道路,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研究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普及大众,化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哲学是作为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头脑"而存在。而不仅仅是作为"精神"而存在,不注重普及化、大众化,只注重理论研究的哲学只能是抽象的一般,只能是缺失了"心脏"的一般哲学。哲学"有用性"的实现形式就在于哲学内化于人民群众、掌握人民群众、说服人民群众,最终指导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展开。哲学不消灭自身,就不能成为现实,可见,哲学普及十分必要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哲学要面向教育群体,发挥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需要在教育生活世界、教育问题选择以及改造现实教育世界上下功夫。文章试图从教育哲学研究应着眼于当前的教育生活世界、确立问题意识和充分发挥教育哲学改造现实教育世界冲动三个方面,寻找教育哲学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的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6.
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能与大众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工作世界相融,解释、解构或总结他人哲学思想的“理论哲学”研究过度,探究现实世界和现实问题的“现实哲学”研究不足。由李晓元、蒋德勤、吴贵春所著、近期出版的《工作哲学引论》,以工作世界的意义涌现和冲突问题为现实对象,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研究大众、民生之本的现实工作世界,把理论哲学拓展到现实哲学境地,形成了工作哲学理论体系。“工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创新实现方式。一、研究视域、对象的大众化创新工作哲学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语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根本和总体实现方式即工作世界总体视域的研究,而不是个别现实维度或罗列某  相似文献   

7.
教育哲学要面向教育群体,发挥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需要在教育生活世界、教育问题选择以及改造现实教育世界上下功夫。文章试图从教育哲学研究应着眼于当前的教育生活世界、确立问题意识和充分发挥教育哲学改造现实教育世界冲动三个方面.寻找教育哲学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的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们牢记了改造世界的重任,却常常忘记了我们首先要很好地解释世界。现实中国哲学的困境表面上在于改造世界的无力,但实质是“解释”世界的陈旧、乏味、枯燥、单调和沉闷。笔者认为通过解释的多元化发展乃是提高中国哲学水平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深厚根基和不竭源泉。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面临诸多新形式、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面对当今社会的深刻变革,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应该突出和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代问题”、“回到现实世界,回到人本身”等基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站得高、看得远,成为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为它是历史上一切唯物论和辩证法哲学发展的最高成果,是建立在有史以来人类先进文化基础之上的,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现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看待事物,科学地分析矛盾.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高校运动队管理工作进行深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作为理论之精华。其独特之处在于哲学的实践本身是理论的,以思想的力量存于世间。哲学的实践形式是有巨大力量的,哲学理论只要掌握人、引导人的需要、并且把哲学内化为意志。那么思想就会渗透现实而实现改变世界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2.
哲学产生于惊异、闲暇与沉思,哲学的使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主体与客体相一致的观点和群众观点。哲学的未来是十分美好的,未来的世界必将是哲学的世界,未来的人类也必将是赋予哲学思维的人类。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科学、系统地总结了新时期我们党科学的执政思想和理念,这是对马克思主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执政党的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理论创新。从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的视野角度来探讨科学执政理论对马克思哲学现实化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将对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一是“实践”,二是“批判”,二者的统一,就是“改造世界”。邓小平的哲学贡献就在于:他基于继毛泽东之后中国国情以及时代特征所赋予当代中国哲学主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和精髓。活化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现实实践的具体操作之中,成功地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同时,在诸多领域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邓小平的哲学贡献不在于他是否具有专门的哲学著述,而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历史延续和邓小平的哲学作为。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常被曲解或误读,往往不能做到在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中建立的,根基在于实践,实践论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地理解、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直接“移植”到中国并结合中国实际“改造”、“变形”后的理论形态,也并非在中国从事纯粹学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复合型经验”的分学科(哲学层面)总结。毛泽东哲学就其生成机制、基本特点,抑或主要内容而言,都集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鲜明特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型代表。无特定哲学体系、围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强烈现实针对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特征,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主要侧重于脱离实际的纯粹学理性推究,无关革命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无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论证;因此,不能混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7.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哲学通过理论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批判,在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把现实的批判诉诸实践,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中,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彰显出其丰富的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是植根于历史与现实之中的现代哲学,实践产生了马克思哲学,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正确回答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不仅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而且也蕴涵着指向未来的哲学旨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应从马克思哲学所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在的一致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形式四个方面去认识。  相似文献   

19.
对哲学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对现实的思考。哲学所给人的是巨大的智慧,这使得人用一种"超越性"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眼前的现实。于是,哲学视阈下的现实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总是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把哲学作为第一知识来考察,就像哲学对人的"终极关怀"一样,我们自身也需要用"终极关怀"的眼光来对待哲学。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向前一步来反观现实,然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发展是人们不断对世界进行思考的结果。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考的对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古代是本体论哲学.近代是认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则关注对反理性和语言的研究。中国哲学不应只强调自身与西方哲学的不同,而应努力去思考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去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