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雪飞  陈巍  蒋伟 《江苏高教》2020,(7):107-111
大学工科教育既要着眼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目前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远远落后于知识技能教育,这种情况制约了工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了工科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高校应通过大力推进通识课教育以提升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健全工科大学生的人格和自由品质,增强应对专业技能领域之外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工科大学生就业去向以面向生产企业为主,就业形势总体较为平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群体的工科大学生就业期望差异明显。指导工科大学生就业要分类指导,明确重点,要有利于实现毕业生的合理就业期望,要坚持及时就业和充分就业并重,要按照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规律指导工科大学生成长成才,要紧密结合实践、实习,创新就业指导形式。  相似文献   

3.
后疫情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制定振兴制造业战略,筑牢贸易壁垒,推进逆全球化发展,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持续推进.本轮产业革命是基于互联网和高科技为背景的创新发展,必然给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身处产业变革核心地位的工科大学生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工科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认知偏差,这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工科大学生对职业规划、就业意识、自我评估、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认知偏差,分析认知偏差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工科大学生就业认知的重塑路径:重视职业教育,重塑大学生职业认知;纠正大学生就业偏差,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丰富就业课程形式,切实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完善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完善高校就业制度,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问卷对712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各个维度的重视是不一样的,重要性依次为自我发展、生活保障、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声望地位、利他主义;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看重生活保障、自我发展、人际关系和组织管理4个维度;③从专业和学校类型来看,工科(类)大学生在生活保障、自我发展和组织管理3个维度方面的重视程度都要低于文科和理科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工科大学生是工程师人才队伍的后备人才,避免工科学生流失是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本文调查了西安交通大学336名大三工科学生考研或就业时的专业坚持意向。结果发现,考研时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对是否留在工科举棋不定,约六分之一的工科大学生将离开工科;在就业中,约六分之一的学生将离开工科进入非工程领域,近五分之一的人对是否留在工科犹豫不决。通过Ordinal回归进一步分析了专业坚持意向的影响因素,发现职业契合自信对工科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有显著影响;专业知识自信、专业类别、母亲教育水平对大学生专业坚持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以服务地区区域性经济建设为己任,着力打造工科院校的专业特色;第二,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取向,优化工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第三:坚持"教学大纲与课程大纲"要求,实施"课堂实验教学与课外能力训练",构建工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训练体系;第四:落实四项措施,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工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关注学生职业成长的职业教育的需要,从学习规律及职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以及工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以林产化工专业为例,提出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探讨通过帮助大学生确立职业理想以及培养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教学思路转变的策略,寻求促进教育主体的学业、专业和职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68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霍兰德职业倾向问卷和专业承诺量表测验,我们发现,职业倾向在性别、学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专业承诺在管理学科、工科存在显著差异;而职业倾向又与专业承诺显著相关。上述结论表明,可以使用专业承诺来预测和指导大学生的职业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仅仅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般性别视角分析是不够的,还应立足于行业视角和男性视角,即:行业的特殊性以及用人单位想当然地把所有家务置于女性身上,并且要求女性在工作中能够与男性一样出色。在大男子主义社会结构不可能短期内改变的状况下,工科女大学生唯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拓展职业空间,才有发展出路,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工科女大学生与男性工科大学生、女性文科大学生的横向比较,以及工科女大学生人口学特征分析入手,对工科女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找到影响她们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帮助她们端正对自己学习效能的主观认识,进而为"大工程观"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与高科技知识含量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新一轮"新工科"人才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成为"新工科"学生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总结山东大学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从理论层面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价值观发现:男大学生多认为工作是"养家糊口",大学生多评价劳动是"辛苦"的;大学毕业班学生更重视工作的"晋升机会",非毕业班更关注工作的社会贡献;工科、综合性大学学生倾向按个人兴趣择业,职业院校学生多考虑父母意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影响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入手,从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等农业院校对于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尤显重要。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探讨了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困境,并提出了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策略,旨在为提升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大力培养能够符合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工科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议题。本文从个人需要、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三个方面分析工科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必要性;通过对当代工科大学生提升素质能力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索出几种培养工科大学生素质能力的路径,为其他工科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从研究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意义入手,分析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并探讨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对策。认为树立创新实践教育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高素质教师主导地位,完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提升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职匹配理论认为,职业选择乃人格表达。当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相符时,人们的职业表现达到理想水平。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即改行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便是在应用性、技术性较强,就业机会较为充裕的工科专业毕业生中也是大量存在,浪费了大量的高等教育资源。本文以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要求是否匹配为切入点,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科类8个专业的675名大学生的职业兴趣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把握当前高校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现状,为高校改进招生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面对当前知识经济浪潮的来临,文章从研究当前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较低的原因,并详细探讨了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工科大学生自身的专业需求着眼,探讨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五条举措,着重阐述了实验教学的优化之举及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观点     
《天津教育》2014,(10):5-5
体验式教育吹散职业迷茫 近日,中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评选工作启动。大学中流传一句话叫作"好女不嫁工科郎",设立该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工科大学生认同自己的专业。据调查,不少大学生坦言自己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很多高校一直强调对学科的研究和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因而不少大学生陷入了"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