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影响20世纪中国教育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直接来源于18-19世纪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在形成时所产生并依赖的国家主义及其教育理想,是欧洲近代日益高涨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中国独特社会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并与欧洲各国国家主义教育理想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20世纪中国教育的支配性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20世纪中国现代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学术论争,主要集中在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国家主义与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与人文主义等几方面.在21世纪,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于中国大陆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来说依然有其合法性与正当性,同时应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融合世界主义的理念、关怀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公民精神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建构。目前高校公民精神的教育,理应包含世界主义精神、合作理念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内。公民精神内容的新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路径:一是要把世界主义精神渗透在课程中;二是塑造和强化有助于公民合作理念培养的公共生活;三是铸造体现公民责任导向的集体主义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传统国家概念框架下的公民教育模式面临挑战。世界范围内,公民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难以调和的分歧和矛盾。韩国选择从重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国际理解教育和探索世界公民教育四个方面对公民教育施以改革,试图缓减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二者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国家主义和民主主义公民教育理念的引入,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上述两种公民观的影响,近代中国学者在思考培养何种公民的问题上,一类坚持国家本位,主张公民教育是为了培养有国家观念的有用公民;另一类侧重从改造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塑造公民,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过教育的良好公民。在这两种典型的公民教育理念之上,又衍化出了一种“最低限度的公民”概念,试图构建中国式的公民教育。在这些观念的论争背后,隐含着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层关注,这也是公民教育难以回避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义在本质上属于政治学范畴 ,其核心政治主张是坚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亦是民族主义的另一种表述。国家主义体现在教育上 ,便表现为国家主义的教育观。在中国 ,实际上 19世纪末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就已经出现 ,但在当时思想界并不占主导地位。一战后很长时间里 ,出于对世界大战的历史反思 ,人们普遍认为“国家主义”是大战的罪魁祸首 ,欧战标志着国家主义教育理念的破产。尤其是 192 3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 ,通过了“世界主义”性质的议决案等 ,更加强了这种认识。孙中山 192 4年在演讲《民族主义》时 ,就多次提到了这一…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产生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需要全球公民。全球公民不仅生活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具有全球意识和人类关怀,并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发展、全球的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是全球化时代赋予公民教育的新使命。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并愿意为全球和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行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包括人权和人道主义教育、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解读与实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合格公民要有广阔的全球意识和全球事务的参与能力。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公民教育在全球化时代全球性维度的拓展,通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通过分析加拿大、英国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现状,得出了重视并积极开展全球公民教育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主要包括"我者"与"他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协调问题这样两个方面。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与世界主义文化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间存在诸多重合之处,事实上也正是这种重合使得边疆社会成为了世界主义文化的生发地之一。当然,由于边疆社会所具有的一系列特质,从而使得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中的世界主义文化在生发方式、承载群体、文化性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特殊性。通过对已有实证研究的总结,本文认为可以将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中的世界主义文化划分为民族型世界主义文化、地域型世界主义文化以及游移型世界主义文化这样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期,T·H·马歇尔将公民身份的构成要素归纳为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并且结合英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就社会权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开创了现代公民身份研究的新领域。然而批评者指出,无条件的社会公民权利和福利政策,将制造“保姆国家”,导致公民去政治化、去道德化的不良后果,造成社会权利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顺应全球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公民身份从权利到责任的转向,构建公民权利和责任相对平衡的关系,造就整体公民身份,从超国家的视野和世界主义责任的角度,丰富国家公民身份的内涵,已经成为西方公民身份发展的基本走向。但是,世界主义公民身份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形态,它只是立足于国家公民身份对人类面临的全球化问题的观照。  相似文献   

10.
公民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等时代因素与国外先进理念的影响,我国公民教育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的实施载体主要是由品德课、社会课、政治课所担任,涉及公民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也只是融合在综合课程当中,并没有针对性的专门的公民教育类课程,在这些时代因素和国外先进理念的影响下,培养高素质的"世界公民"成为当务之急,从当前公民类课程的目标体系来看,这些目标在教材中是如何得到有效体现的,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合理之处,为我国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