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职业技术教育》2023,(3):62-62
入选理由以“服务社会、福利员工”为宗旨,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创办中建五局高级技校(长沙建校),积极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建设了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了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亮点公司依托旗下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徒制。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加快企业后备技能人才培养,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广东省技工教育师资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为公司94名学员提供电工中、高级技能培训。在此次培训中,企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采取双师培养和企校协同育人的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首批30所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院校之一,探索创建了“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办学模式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几年来,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企业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向改革深水区,多维度探索创新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一、坚持“三全育人”导向,丰富工学一体人才培养内涵(一)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高职扩招背景下,如何采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培养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矿产资源专业群采用“全程学徒、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培养模式对开滦集团各矿一线职工定向培养。通过校企一体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采用灵活的“二二四八”教学模式解决工学矛盾,探索建设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经学院与企业共同考核评价,培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洪长平 《成才之路》2020,(11):16-17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章分析现代学徒制应用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应用现代学徒制的对策,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东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为指导,结合我院(某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在师资、设备方面的优势,提出了“校中厂”的办学模式,构建了全新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打造工学一体、理实一体、产教一体的数控专业教学新模式,培养高技能数控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现代学徒制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导,采取工学交替形式开展人才培养,但这种模式也面临校企合作不紧、工学结合不深、人才培养流于形式等问题和困境。文章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上塘珠宝玉石学院为例,分析"行业企业为主导"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做法,借此,提出解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是确保人才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有关政策要求的需要,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针对当前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面临的企业参与程度不深、日常管理机制不畅、教师综合素质不高、评价体系科学性不足、改革特色不够凸显等困境,有针对性地构建了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三阶递进、工学交替、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体现了协同育人理念、完善了文化融合制度、深化了校企合作发展方式、形成了长效运行机制,其实践路径为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实行招生招工一体化、开展“双导师”育人、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压实做细工学交替、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开展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专业定位不明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工学结合缺乏紧密性等问题,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在阐述“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的背景意义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将“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进行有机融合,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搭建校企融合育人平台,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和发展党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功的有力保证;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及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必然趋势。但是,在学校与企业具体的合作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党建工作的齐抓共管,因此,怎样进一步探索实践校企合作中学生党建工作,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赢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国家为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而做出的重要战略性决策,是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技工院校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也是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面临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中技能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技工院校必须担当重任,全力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校企校"合作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林洋电子学院建设案例分析,探索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架构下现代学徒制"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基础上,中高职学校与同一企业开展"一体化、分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解决学生学历提升、高质量对口就业和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三大难题。同时针对"校企校"合作学院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校企校"合作学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一面新旗帜”,也是新时期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最适宜的方式.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土建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面新旗帜被运用到其中.因此,就民办院校土建类专业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这个主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徒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内容,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立足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以技能训练和职业知识学习为基础,通过岗位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满足生产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建国以来,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化发展,经历了技工教育、半工半读教育发展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等形式,形成了自身的表现形态、突出特征和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服务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高职教育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如何持续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美容会所管理专业方向为例,探讨适合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工学交替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本文分析了工学交替的形式,商科高职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特点,并分析了商科高职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形式选择的依据及工学交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紧密融合的产物。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的对策,但在实践中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财政投入不足以及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等方面问题。深入推进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有约束的企业利益保障机制,完善开放式运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两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就学校、企业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给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完善策略:转变技能型人才培养观念,形成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企业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深度融合,形成良好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学校着力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政府主导人才联合培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校企融合、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定位。高职院校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应推行“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组建由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创建共享、开放、互动的教学资源库,以培养适合软件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与软件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