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历史观是一种观察历史和社会的思维、视野和科学方法,包括长远史观、世界史观和整体史观。把大历史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实践,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把握历史大势和历史规律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大历史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从纵向长视角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横向宽视野讲深“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整体史的脉络讲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更好把握中华民族发展大势、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社会主义发展大势。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融入过程要秉持政治性、创新性、趣味性、实践性原则。教学内容要围绕“十一个坚持”的核心内容,从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等方面展开。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改革、师资培训、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落实融入工作。  相似文献   

3.
彭刚 《教育探索》2023,(10):60-66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应和法治教育时代所需、导引法治教育实践走向、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学理支撑等价值意蕴。话语体系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承载及表达方式,与思想理论本体存在逻辑关联,以话语体系为切入是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想进路。习近平法治思想话语体系呈现出以“核心范畴、论断命题、基本原理”“逻辑主线”“话语框架”为集合的有机整体。探寻习近平法治思想话语体系在高校场域的融入需从话语体系的课程引入、话语活动的目标厘定、话语主体的角色塑造、话语场域的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加以注重和培植。  相似文献   

4.
培育大学生正确历史观是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理解现在、开创未来的根本性举措,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历史认识方法、史德、历史情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教学内容存在碎片化问题,也缺少从学生正确历史观形成角度开展系统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亦给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育造成阻碍。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完善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形成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实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丰富的文化土壤,找准文化自信融入教学的契合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好中国文明的故事,融入革命文化教育,讲好中国革命的故事,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可行性,提出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落细落实,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持续性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立德树人效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要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磨砺坚强意志、树立家国情怀。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提升教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与阐释能力;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全过程;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引导大学生完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微观化实践。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历史观,是在其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对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不断思考中逐步形成的,是基于实践需要形成的科学的宏大叙事的大历史观。将习近平的正确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强化大学生历史认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涵养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对于培养爱党爱国的有用人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高校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和视野思路的愈发开阔活跃,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如人文素养欠缺、审美品味低下、艺术修养缺乏、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在价值观形成发展初期的高校学生中表现得愈发显著,这说明当前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缺陷和漏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急需创造性地运用更具感染力的技能和载体来发挥实效,而艺术教育在挖掘思想政治理论内涵、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提升审美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环境封闭、理论知识教条、思维模式固化的教学现状([1]),也可弥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和娱乐化的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极大的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在教和学的双向互动中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自媒体、雨课堂、微课和慕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式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同时,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下,过分重视信息技术手段、与相关教学环节协同性不足、忽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教学规律和师生情感建构等问题,这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功能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牢守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合理协调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间的尺度、不断提升教师技术素养是提升融合有效性的基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面临着理想化、泛政治化、工具化与知识化的现实困境,疏离了丰富生活底蕴的思想政治理论蜕变成枯燥干瘪、空洞抽象的道德教条和行为戒律。打造充满知识与智慧,洋溢着激情与梦想,绽放出生命光彩的生活化课堂,实现教育由知识授受向建构精神家园、追寻生命意义的路径转换。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优良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前提。因此本文即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合理模式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的回应,也是作为大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培育。批判性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了历史与现实的前提基础,即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程,具备了课程方案优化升级的政策等基础条件。批判性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含有话语力量不断增强、现实导向性更明显等趋势,要在合理分析中正确提升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是提升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从本质上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故提升其亲和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在主体维度上,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并实现双方知情意的有机融合;在客体维度上,积极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包括还原现实世界、关注社会思潮、融入传统文化;在中介维度上,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比如运用新媒体、使用标示物、采用讨论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但在新时期,这门课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我们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文章首先对晋商精神核心内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析了晋商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晋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遵循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综合创新的基本原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环节,是我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渗透青年学生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效传达,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守护住心灵净土和文明向善的精神家园,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和实现青年梦想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我国加大了对新课标的实施力度,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教学。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原则,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求。而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