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看报看题”,读者看报首先浏览标题。好的标题不仅可以一下子吸引读者,而且过目难忘,回味无穷。怎样才能使标题生动、传神、醒目?笔者认为作题时不妨巧用一字,即能使标题生辉、传神、吸引人。 巧用一个动词 试举例: 例1:26.94米:60年前三镇尽成泽国 看今日——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1991年7月13日《湖北日报》一版刊登此文。看罢此题,读者定会拍案叫奇,认为“锁”字用得妙。一个“锁”字,写出了坚固牢靠的武汉百里长堤在汹涌洪水面前奈我何的磅礴气势。如果用“拦”、“挡”,  相似文献   

2.
由古为文重视炼字,炼字炼得好,能一字传神,全句生辉。古代留下的许多名言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随风潜入夜”之“潜”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弄”字,等等皆因用字传神而境界全出。标题“居文之首,勾文之要”。要使新闻标题字字珠玑,精美简练,必须下工夫锤炼标题的字词,力求做到“题不惊人死不休”。在新闻实践中,注重标题的锤词炼字,具有很显著的语用价值,能达到形象生动、贴切精当、简洁有力、意蕴  相似文献   

3.
所渭“翻新标题”,指的是作者从新闻的具体内容出发,选择人们熟悉的成语、俗语、格言、诗词名句等,巧妙地运用引用、仿拟等修辞手段制成的标题。“翻”得恰到好处,能使标题更加精练,生动、深刻,富有文采和感染力。这样的标题无疑是值得赞赏的。浏览近年来报纸上的新闻标题,“翻新标题”确不少见。其中,也不乏象《春风熏得远客醉,错把店家当自家》、《人无笑脸休开店》、《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等精彩而成功的“翻新标题”。  相似文献   

4.
沈括与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祖籍钱塘县(今属杭州市),母亲是苏州人,他曾长期寄居苏州舅家读书,并参加苏州发解试,还作为苏州举子代表受到宋仁宗召见。因而苏州是他第二故乡。一说后来“随母入籍吴县”(民国《吴县志》引同治《苏州府志》)。  相似文献   

5.
书有名,文有题。书名暂且勿谈,只来说说标题。标题被称为“文章的眼睛”,“新闻的广告”。读者阅读报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标题,即人们常说的“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制作得是否新颖引人,直接影响读者的兴致。特别是在报刊如林,竞争日烈的今天,可以说报纸之间的竞争,标题制作的好坏也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标题是装扮版面的主角,标题的形式是构成版面形式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报纸的新闻标题在形式上趋向醒目、传神、美观、多样。使版面大为增光添彩。首先,不少报纸更加重视运用变化字体,运用标点、线条、空白等手段,增加标题的强势。开放大上海重展魅力海外投资者增添信心这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的一则标题,其中“开放”二字用“大美黑”体,与题中其他字大小悬殊,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使整个标题显得颇有鼓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看报看题”,读者看报首先浏览标题。好的标题不仅可以一下子吸引读者,而且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么怎样才能使标题生动、传神、醒目呢?笔者根据同仁经验,结合自己实践,认为作题时往往巧用一字,即能使标题生辉。  相似文献   

8.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规矩,循规蹈矩是入门之道。然而,一味照规矩办事,就难以突破,难有发展。在掌握规矩的基础上去有意识地打破规矩,“反其道而行之”,时有新意。在新闻消息的标题制作中,针对具体情况,用虚题来作主标题,以实题作引题或副题,“反弹琵琶”,常常效果甚好。新闻标题,其功用说到底是12个字:“标明新闻事实,吸引读者阅读”。而新闻标题的“标明新闻事实”的任务。在消息中主要是由主标题来承担的。“用实题作消息的主标题”是新闻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强调的是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今天,如何巧妙地作好标题,使这“一半文章”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能吸引读者?我个人认为,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增强朦胧感 请看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毛主席乘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看不出,这就给人一种朦胧感,读者只有往下看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坐上  相似文献   

10.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人把制作标题称之为“点睛的艺术”。古往今来,不少作家、艺术家都很讲究标题的制作,把它看作一门学问来对待。意大利雕塑家米盖朗琪罗的作品《醉了的酒神》和《睡着的爱神》,秦牧就极为赞赏,他说:“仅仅从这些题目看来,就足以令人感到那强烈的味道。”“试想,醉了的酒神,酒味不是更浓了吗?睡着的爱神,不是显得更加甜密温柔了吗?”标题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并非如同给小娃娃随便取个乳名那样可以信手拈来,随意按上的。历来,专门研究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如何制作标题的文章就不少。  相似文献   

11.
开封日报今年提出了“头题学辽宁(辽宁日报),标题学羊城(羊城晚报)”的口号。几个月来,有些标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读者来信说:“近来开封日报上出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好标题,实在可喜可贺。”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谈到开封日报3月20日的头题新闻时说:“看后令人欣慰和振奋。标题观点鲜明,用词洗练诱人。消息的引题是:《昔日园荒  相似文献   

12.
通讯员园地     
画好“龙”更要点好“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新闻的,提掣全文,凝聚文意,如果拒一篇新闻稿比做一条龙,那么标题就是龙眼,眼无光则神无采,几年来我采写的《唐河农民玩信息》、《稻草堆里冒出百家小康户》、《生猪,今年你咋啦?》、《瑞鹤做客老店村》、《昔日荒岗丘飞禽罕至,今朝花果山百鸟群聚》等稿件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上刊发,并受到读者的好评,一个原因是标题做得新颖。  相似文献   

13.
小言论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好的标题就象一双水灵灵的眼睛,能传神,能传情;不好的标题则象一双干涩的眼睛,无光采,无神韵.文章写得好,标题作不“活”,不能先声夺人,读者可能也就不再往下看文章,玉被璞掩,不为人识,岂不可惜! 好的小言论标题,应是议题或论点精练、鲜明、生动而又概括的文字体现,做起来需要刻意经营.作“活”标题,一是要善于把长题变为短题。标题短了,醒目、易记、上口;长了,就会给人们一种沉闷感.人民日报《今日谈》有一篇小言论,标题是《“轮”?》.说的是一位同志怨气颇盛地说:“我在这个单位十来年了,差不多的都提升了,这次也该轮到我了.”作者通过议论、批评了这种不辨贤愚、不分良莠地按人头、年头“轮”着提拔干部的错误观点.这个标题、仅有一个字,但作者巧妙地  相似文献   

14.
“看报先看题”、“题好文一半”。标题也称为一句话新闻,对平面媒体的读者来说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表现主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标题的吸引力。”翻一翻近来出版的《沧州日报·经济特刊》(以下简称特刊),不难发现,其实精彩的经济新闻标题制作也是有章可循的。  相似文献   

15.
高玄波 《军事记者》2003,(10):53-53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添辉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胡乔木就说过:“有时候想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一篇好的新闻,不但要求本身的素材好,作者写得好,还需要编者编得好,尤其是标题制作要让读者行“注目礼”。成都军区《战旗报》7月4日头版头条新闻四易其题的编辑过程,能使我们体会到一个好标题凝聚着众人智慧。7月3日,《战旗报》总编室收到一篇题为《好医生延婚期奔赴一线凯旋后团省委操办婚典》的稿子。文中讲的是成都军区478医院护士桂红珍推迟婚期赴小汤山抗非典,凯旋后中国共青…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标题与报纸,正如眼睛与人一样。标题不好,会使报纸产生“斜眼”、“呆眼”、“盲眼”。对读者来说,常是“看报先看题”。标题是“导读者”。象《生产“共和国第一”的土地》、《东北新添“三大怪”》、《乡镇企业了不起工资袋一年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怎样制作才能生动、活泼?一位老编辑告诉我:“标题要想做得活,动词一定不可缺。”他还给我举出两个例子:一是《参考消息》报曾经登过一则标题,叫《中国鞋在德国“踩”住意大利》。你看,他不说中国鞋在德国多么畅销,已经超过意大利了。而是用了一个动词“踩”字,既形象,又贴切,对比鲜明,把意大利“踩”在下面了,映衬出中国鞋的畅销。二是《北京晚报》有过这样的标题:《记者盯上了中国入世》,一个“盯”字把记者们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注程度充分显现出来,“盯”住不放了。老编辑的经验对我很有启发,我便…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些优秀的评论文章,光是标题就能让人拍案叫绝。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足球应当“从娃娃抓起”》《做好人,不能做老好人》等,寥寥几字,直抵人心。题好一半文,无论读者阅读什么文章,标题都是第一个重要信息,是画龙点睛之笔。很多从事过评论写作的朋友,都会觉得打标题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有时冥思苦想好久,都找不到合适又亮眼的标题。那些优秀的标题是如何酝酿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一篇新闻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就是标题。“看书先看皮,读报先读题。”那么,何谓题目?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题,“额也”;目,“眼睛”。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是用以揭示新闻要义的最简短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题文要相符     
《新闻界》1996,(6)
题文要相符读完《啃“硬果子”乐在其中》这篇报道后,再反过来重新看标题,恐怕任何一位读者都会茫然:叶聪究竟是什么人7这篇报道最明显的毛病就是:题文不符。标题是《啃“硬果子”乐在其中──记今晚指挥马勒作品的叶聪》,愿意读这篇报道的读者当然就想从中了解叶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