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育的多样化,而课程多样化是其核心.在学校课程改革中,进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课程多样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小康社会的教育需求与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林 《江苏高教》2005,(3):76-78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小康社会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体育改革应追求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为此,高校体育的目标应由实现阶段性目标向阶段性与终身性相结合目标的转变;体育的内容应由单纯的运动技能教育转变为认知、体能、技能等多元功能教育;体育的方法则应将课程本位教育变革为学生主体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人文追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现行教育课程改革把学校管理改革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要求学校管理者树立起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管理的理念和体制,并最终实现以人文追求为目标的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4.
一、四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上是围绕两个目标来进行:其一是“严格学业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其二是“追求个人完善发展,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要求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素质。《美国2061计划》和《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都是以提高美国民众素质和基础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学的永恒主题.人的自由发展既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人类的现实追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儿童获得自由,使他们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天性得以自然表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让学生在自由中实现发展是提高新课程实施效果的必然追求,理应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6.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针对我国现行课程的种种弊端 ,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灵魂。“为了每一个孩子”集中体现的是教育的本性。教育不能追求整齐划一 ,不能只关注少数的人 ,我们的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学生 ,要体现教育的公平与民主。“学生的发展”指的是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 ,承认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和特殊性 ,承认每一个正在从事知识技能学习的人 ,首先也是有个性的人 ,而且允许并提倡在学习中保留、发扬他的个性。  在这个基本目标下 ,有六个具体目标 :  一是改变过分注重知…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是实现县域教育公平的主要载体。本文从目标追求高定位、配置追求高均衡、保障追求高水平、实施追求高效能等四个方面,呈现了在义务教育县管为主背景下,重庆市开县通过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来守护教育公平底线的机制构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现代管理学的黄金法则,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和追求。“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明确目标,而这一目标蕴含着深刻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评价要真正了解、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各国都根据国情改革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大都强调“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结合的课程文化观等。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符合人全面发展的要求。笔者浅谈一些关于课程教学理念转变的认识。一、由“社会本位”到“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在课程发展史上,由于人们的政治立场、时代背景不同,导致了对课程价值的不同认识从而出现了不同的课程价值追求。我国当代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要求所…  相似文献   

10.
周浩 《江西教育》2014,(10):30-31
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学的永恒主题。人的自由发展既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人类的现实追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认为.要建立一种合平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儿童获得自由,使他们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天性得以自然表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让学生在自由中实现发展是提高新课程实施效果的必然追求,理应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1.
“扬长”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是“扬长”教育的终极追求。“扬长”教育着力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其内涵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评价理念是构建“扬长”教育学生评价模式及策略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实现人生理想和实现人生价值是当代学生的口头禅,至于实现什么样的理想和价值,学生又普遍感到迷茫和困惑。针对当前学校教育现状,我认为对中职生的理想教育应侧重于职业理想的教育。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的,有了职业理想,就为自己确定了人生发展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目标对于中职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  相似文献   

13.
正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其核心思想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的广泛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学校要消除歧视、反对排斥,并提供优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倡导平等教育,重视人自身的内在需求,关注人自身价值与追求的实现。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陈琼安 《考试周刊》2009,(20):213-213
本文主要对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侧重研究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模式、方法、手段,学生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等需要怎样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三十年——历程、经验与瞻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来,专才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通识教育都曾作为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30年期间,我国高校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从教学研究到课程研究的重大转型: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了从关注质量到突出质量的取向转变.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在实现课程理论研究突破,保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进入21世纪,做强课程研究、立足校本实践应是我国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追求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职法律专业是融理论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育,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灌输,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实现高职法律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结合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选择和适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刨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教育需要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由成长的精神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使他们趋向于成长为一个完整、全面发展的人的机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和焦点,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整合是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以课程整合为载体,追求"1+1>2"的效应,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现了对教育智慧的追寻与分享:在教师个体尝试的基础上,教科室组织研讨,追求课程整合常态化,从课程内容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教育技术的整合三方面展开尝试与实践。在课程整合的尝试与实践中,教师的课程角色行为不断改进,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