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但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并非都是证据。证明根据是证据的属概念,它包容了证据。证据只能是承载了待证事实留下的事实信息的物质载体。区分证据和证明根据,明确两者之间应有的区别,有利于厘清诸如证据概念等若干证据法学的基础理念,有利于司法实践关于证据的正确运用,有助于推动证据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证据不是(案件)事实,但证据与事实存在内在联系,即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但是,证据本身并不就是事实根据,“根据”也并不等于事实。证据之所以能够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是基于证据蕴涵着事实信息,通过事实信息能够揭示证据事实,查明案件事实。事实信息就是存在于证据中的那些能够据以做出事实判断的信息。事实信息具有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事实信息既是证据存在的前提,又是证据事实得以发现的根据。控辩双方收集证据并从中识别和收集事实信息的证明活动,法官对于证据和事实信息的认定和运用,是整个刑事诉讼证明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论事实推定与间接证据证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事实推定与间接证据证明之间的关系,认为事实推定只不过是对于我们已经掌握的间接证据通过运用推理这种思维工具,将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联系起来,使间接证据能够起到证明案件事实某一环节的作用,即事实推定是法官在认证过程中的一种推理活动,事实推定就是一种间接证据证明;并进而说明事实推定不是一种降低了证明标准的间接证据证明,而且并非所有的间接证据证明都是事实推定。  相似文献   

4.
证据定义问题是由刑事诉讼法定义引起的众说纷纭的问题,至今未能形成一致看法。“根据论”是众多学说中的重要的一个分支。“根据论”关于证据的定义具有简洁、明晰的特点,顺应了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也受到法学界广泛关注。“根据论”的主张没能像根据论者宣称的那样,是“最简洁、最准确”的定义,反而由于“根据论”研究方法上的局限,重新走上循环定义老路,不仅未能揭示证据的本质属性,反而使证据定义研究回到起点。  相似文献   

5.
单位证明在行政处罚中经常被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其效力如何,就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认为对单位证明的证据效力不能够一概而论,应该分形成于事前的单位证明和形成于事后的单位证明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在我国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的现状如何?国外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证明问题又有什么先进的经验?我国的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应该如何规定?控辩双方针对非法证据证明应当达到什么程度?上述问题都亟待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证据能力和证据证明力是证据法学中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关系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从理论上正确界定证据能力和证据证明力的关系,具有公正高效地裁判和遏制司法腐败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涉及正当防卫问题的案件中,待证事实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司法裁判者面临两难的选择,甚至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结果.要解决此类司法裁判的难题,就要明确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而适用证明责任倒置是最佳选择.具体说,被告方针对公诉方的故意伤害等犯罪指控提出正当防卫的事实主张,就要承担初始的证明责任,然后公诉方要承担证明被告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论述民事诉讼中应考虑的证明责任的合理分担、转移、举证满足的相对性,倒置及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并论述了民事诉讼中应重视有关民事诉讼证据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0.
程序法事实关系到诉讼程序的发生、发展、中止和终结,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一旦程序法事实发生争议,应当按照诉讼模式、证明能力、程序利益的归属合理地分配证明责任.文章从程序法事实与实体法事实的关系出发,将程序法事实分为竞合的、依附的、独立的程序法事实,并且分别探讨了相应的程序法事实的证明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 ,是刑事责任理论的核心。从刑事责任根据的概念着手 ,指出刑事责任的根据是引起刑事责任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法律事实 ;介绍分析了西方刑法学者关于刑事责任根据的四种主要学说 ;着重从哲学和法学两方面对刑事责任根据作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程序性制裁机制是对程序性违法行为进行制裁的一种法律制度,而瑕疵证据内嵌于程序性违法行为之中,如何定义瑕疵证据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与之相关的证明理论问题,是构建完善的程序性制裁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是指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主体、取证程序和表现形式不合法的证据,对它的取舍反映的是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两者之间如何取舍的问题。我国应排除非法证据,但设立若干例外。  相似文献   

14.
公证证明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证据效力是公证书最基本的一个效力.公证书在我国诉讼证据体系中处于证据至上地位.但在诉讼实践中,诸多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在证明公证书有效性方面的适用;公证书发生证据效力的起始时间;关于法院审查系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的问题;公证书的质证问题;以及人民法院或当事人对公证书存有异议时的处理.这些争议的存在,迫切需要我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提供证据责任与证明责任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将二者罗死在一个“举证责任”概念之下,并从提供证据的立场把握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是难以解决问题的,考察举证责任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两大法系的举证责任理论都承认在举证责任的不同解释中证明责任为其本质,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应为负担,是当案件事实于最后仍真伪不明时,一方当事人所承担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16.
从“客观事实”、“法律事实”到“盖然性”证明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随着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而不断完善。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证明标准进行了界定,但这个界定并不是非常明确,降低了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为解决实践操作中的困难,应选择“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并在实践过程中对证明标准的适用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诉讼证据定义的评析,对诉讼证据本质属性的揭示,以及对诉讼证据分类的探讨,为诉讼证据下了一个简短明确的定义:诉讼证据,是指含有证明案件事实或证明与处理案件有关的事实的重要的客观事实,可供法学工作者,司法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证明责任是刑事诉讼中极其重要且极其复杂的问题,控方有义务证明被告人有罪在学界已达成共识,然被告人是否应承担证明责任则素有争议。本文认为,被告人在一定范围内应承担证明责任,这一范围主要包括部分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  相似文献   

19.
证明标准是证据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存在多种观点,其中法律真实不能成为一种证明标准。我国民事诉讼应采用优势证据证明标准,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适用不同的标准,以重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阐明了证明责任的概念,并由此出发论述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