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梦龙积极探索文艺的主体性,提出"性情之响"的理论主张,试图追求一种情真意切的美学效果;同时,又强调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文艺的本质是"导愚适俗",为封建礼教鸣锣开道,因而走到了他初衷的反面.冯梦龙极力调和这种矛盾,特拈出"情教"这一颇有哲学意义的命题,但终究没能解决这一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2.
浅论柳永词的适俗性黄小蓉冯梦龙在《古今小说》中曾说过:“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唐人小说,作意好奇,深受文人的爱好;而宋代小说,通俗易懂,普通群众非常欢迎。冯梦龙通过唐宋两代小说的不同特点及其所吸引的不同读...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的美学观点可以用“情真”两字来概括。情真,是冯梦龙文学创作的思想基础,也是冯梦龙评论文学的审美标准。“三言”中最有价值的作品就是大胆表现“真情”、“常情”、“至情”的爱情故事,作者大胆揭示其爱情的本质就是“灵与肉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小说家冯梦龙,深受思想家李贽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三言"是冯梦龙的主要作品,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精神。本文以"三言"为研究主体,主要阐述了冯梦龙与封建传统道德背道而驰的思想观念以及冯梦龙表达叛逆思想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为"三言"所作的三篇序,每篇重点论述一个问题,各篇又相互勾连补充,形成了自己的小说理论体系。《古今小说叙》首次提出通俗演义起源于说话艺术,与唐人传奇相比,通俗演义从语言到内容都通俗易懂,可以为普通百姓所接受和欣赏,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警世通言叙》探讨了小说创作中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的虚构方法,虚构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故事小说可以虚构,历史小说则要严守史实。《醒世恒言叙》提出了"醒世说",冯梦龙对晚明"浊乱之世"痛心疾首,要用通俗演义来警醒世人,扭转乾坤。通俗小说要达到醒世的目的,首先要有健康的内容,还得遵循小说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文学作品多以言志载道为主要风格,宋词作为迎合文化世俗的一种产物,开辟了古代文学中以俗为美的全新审美取向,与传统文学羞涩忸怩之风相比,宋词则更大地展现出了世俗生活中艳情、享乐与忧郁的一面。因此,宋词之美,除了表现在文学艺术造诣上,还表现在它独特的适俗文风上,两者有机统一,创造了宋词雅俗共赏、独具魅力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的情学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框架;既包含文学思想,又有道德、政治乃至宇宙生成理论,既有反理学的情本思想的直意抒发,又积淀着浓厚的理学教化色彩。情本论和情教观是其建构情学体系的两个理论层面,它代表了晚明尊情思潮发展的高级阶段。虽然冯梦龙标举“情教”的旗帜,但又没有走到否定“理”的地步,在情与理的关系中,是崇情抑理,而不是以情反理。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的情教说是晚明尊情思想发展的高级阶段,冯梦龙提出“情”的本体论,将“情”推到了至上的地位,但情与理斗争,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推翻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更换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冯楚龙的情教说和尊情思潮都未能实现向近代思想的转换,这是因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都没能提供这种转换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孙佳聪 《文教资料》2014,(36):29-32
冯梦龙以编辑通俗作品闻名于世,其诗集久已亡佚,诗作散于各书,故他的诗歌作品一般人不为所知。现留传下来的诗歌按其思想内容分类为爱情诗、咏女诗、讽刺诗、农事诗、情景诗和吊唁诗,按这个分类亦可窥见冯梦龙一生生活轨迹,其诗艺术特色亦有可观者。  相似文献   

10.
这里展露的是冯梦龙个性放诞的一面:以妓女为友,以冶游为乐,尽情享受生活,游戏人生;对爱情的追求专一而执着,在世风日下的晚明社会里,用自己的行动演绎出一曲悠长而凄清的动人悲歌。  相似文献   

11.
冯梦龙以其情教论在晚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冯梦龙建立了“N表”的本体论,但他在以情反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根本否定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建立更牢固的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情教说和晚明情学思潮都未能超越儒家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2.
《皇冠》(1954-)乃1949年之后华人通俗文艺杂志中的翘楚,冯冯(冯士雄,1935-2007)为其中重要代表作家,他的“微曦四部曲”在1960年代轰动全台湾。被《皇冠》创办人平鑫涛誉为“天才、奇才、鬼才”的他,一生集“‘逆子’、‘孽子’、孝子”三种身份于一身,创作丰富,除自传、长短篇小说外,还有宗教书写。  相似文献   

13.
胡风的艺思想是从艺术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维度中展开的。与七月派作家的创作实践相生共融,两整体呈现出审美现代性的特征。在创作方法上,是在主体性的基点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兼容;在叙事风格上。是一种诗性美感的彰显;在化精神上,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张扬;在话语机制上,是对生存主体的现代性启蒙。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儒家与佛家有着根本的区别。儒家的人生态度在积极有为,思想核心在仁义,功利指向在族群天下,审美形式在笃厚刚健。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阐释金庸《天龙八部》中萧峰这一文化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17.
史浩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四明史氏家族的开创者。他有着丰富、独特的政治思想,其文集《鄮峰真隐漫录》是研究他政治思想的重要史料。从文集可以看出史浩的政治思想包括:继承前人并有所深化的仁义思想;来源于现实的"君总大纲,事委臣下"的君道观和"自治为先,以图恢复"的和战思想。他的政治思想或有理论渊源或有极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史诗与小说作为重要的叙事文类,其内积淀着特定的历史信息与文化精神,冯梦龙与巴赫金在小说起源问题上的见解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他们都认定小说起源于各自民族文化的奠基时代;小说的兴起与上古历史叙事或史诗叙事的权威性失落有内在关联;历史与史诗叙事是崇高的、官方的、绝对的、过去的,小说则是低俗的、民间的、面向当下现实的文类;历史与史诗需要一种权威的、统一的思想作为其内核,小说则不仅是最需要思想、而且是需要多种思想背景的文类,多种思想并存几乎是小说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冯梦龙和巴赫金都通过有意盲视中西文论史上的权威成见,获得了各自对小说与历史、小说与史诗的过人洞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