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共有两目,第一目是“衣食住行的变迁”,第二目是“就业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有道德的人——当代心理学向科尔伯格提出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观认为:道德理性的发展是成为道德人的关键,但是新的研究发现很多情境下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与道德行为无关。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根据内心反应、本能或良心来做出道德决定的,并不是对道德情境做出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是什么赋予内心“正义感”的?何时、什么方式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何佳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5):16-18,32
冯梦龙是“情教”的倡导者,但同时又是一个传统的道德说教家,它们构成了冯梦龙的思想冲突。在“三言”中这种矛盾表现为:倡导婚姻自由与维护封建礼制;肯定情欲,又鼓吹妇女贞操观念;提倡男女平等,又不能忘怀男尊女卑的旧观念;主张互信、互知的市民之情,同时又推崇“忠臣”、“义仆”之类的封建人伦之情。这种矛盾与冯梦龙的世界观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八个方面概括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那就是强调了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将社会主义公民的外在行为规范提升为内在的精神需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一直倍受关注.现在,仍有许多基础教育的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改对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学任务等方面的新要求.本文对新课程与传统课程进行了区别研究,分析了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诸多表现,并提出了克服这些情况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学生管理应立足于对影响学生均衡发展的各种情况的充分了解,必须规范化,应注重开发学生综合才能,加强由"感性"向"理性"的方法转变.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是有道德的人——从"道德伪善"反观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者Batson提出人类具有一种道德伪善的动机,即在道德表象的掩饰下追求自我利益,实验证实道德伪善普遍存在,借此反观学校的道德教育。德育中的认知倾向、精英化倾向、规训倾向及社会环境影响是导致伪善动机的主要原因。学校道德教育需满足主体的道德需要,提供真实的道德学习,并且改变传统的道德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新世纪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新世纪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站在时代高度,从国际国内大背景下观察和研究,必须紧紧抓住先进性这个主题不放,必须以"三个代表"来衡量和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已严重弱化了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真正的富有成效的道德教育必须有它的现实生活根基。道德教育只有从纯粹的理性世界中走出来,回归生活世界,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彰显其无穷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关于以人为本的内涵问题”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3月25日召开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如何准确理解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问题各抒所见。现将发言内容综述如下。关于以人为本的内涵,学者们提出,关键是对“人”和“本”究竟如何理解。有的学者认为,“以人为本”的“人”(hum an being),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人人”(everybody);另外一层含义是指人民(people),这是主要的。只有从肯定第一层含义深入到肯定第二层含义,才能对“…  相似文献   

12.
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信息时代对知识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对于深度学习,应从深度学习的性质、内容、过程以及任务与目的等方面去理解。深度学习不是自学,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带领下学生主体的主动活动。深度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有挑战性的学习单元,深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来看,深度学习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是历史上一切优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凝炼、提升,是良好教学的理想形态。深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一部探索宇宙、社会、人生的书.老子之"道"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对于老子之"道",它的提出背景是其认知之前提,涵义考略是其认知之基础,对首句的理解乃是认知之关键.老子之"道"具有"返璞归真"的哲学意境.  相似文献   

14.
“知识即美德”出自苏格拉底,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不过,当下学界对其研究更多地是从现代知识观出发的,从而曲解了命题的本有涵义。从亚氏对“知识即美德”所具有的包容性分析来看,这一命题可从两方面切入:实践之智即美德;默观即美德。  相似文献   

15.
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取向和发展途径,以期对中小学教师正确地理解"教师专业化"并实现专业化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列宁、毛泽东做出了理论新贡献。邓小平则正确处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与“新情况”的关系问题,在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同时,也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认识论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认识与理解这一结合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包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演变的诸多信息."新民"、"心力"的出现则代表了一代学人试图改变现实、重新选择未来的实践方略."新民"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列国竞争"的时代,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发所设计的民族改造理想;而"心力"则与西方意志主义思想相联系,体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坚韧、果敢"地选择现代化走向时强化意志的要求,与西方意志论思潮,特别是西方19世纪以后的唯意志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平安校园建设问题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建平安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在高校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高校自身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影响高校校园平安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扩大,企业和个人外币兑换的需求和兑换的数量日益增加,需要看懂银行的外汇牌价。汇率标价及其报价属于外汇业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买入价与卖出价的使用方式和判断技巧,但仅仅讲授教材概念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汇率标价法入手,总结出"如何看懂汇率"的有关技巧,以便学生快速准确地对买入价与卖出价的使用和判断,也可以作为实际使用者买卖外币的价格判断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