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施特劳斯学派自由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梳理了以列奥·施特劳斯以及艾兰·布鲁姆为代表的施特劳斯学派的自由教育观。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学派的自由教育观念,本文首先评述了他们之反思的哲学起点(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对相对主义的抨击)和现实起点(现代民主制度下自由教育的危机),继而就“美好生活”和“伟大著作”这两大主题提炼出该学派的自由教育主张及其背后的政治教育意蕴。本文认为,施特劳斯学派的教育主张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教育观,他们对经典名著的推崇,对于德性与教养教育的标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以其古典政治哲学为背景,立足于对现代性危机和古典政治哲学危机的双重批判之上.其自由教育思想具有保守主义、精英主义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明显色彩,但其对自由教育之真谛的阐发和对如何开展自由教育的探索仍对我国高校自由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大学应有其坚持一贯、不同流俗的办学理念;其次,通识教育应有崇高的目的和系统的教学计划;再次,施特劳斯以阅读经典原著为主的自由教育方式对改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有重大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释了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的三个特点:培育优异心灵,阅读经典著作,倾听伟大心灵的对话;对自由教育与经典阅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经典阅读在当下语境下何以可能。针对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根据学生发展在各阶段的不同状况,分别提出三种建议。  相似文献   

4.
古今教育发生的一个核心转换是从“灵魂转向的技艺”到专门化的“技术培训”,这种转换具体体现为教育在社会功能、目的基础及内容上所发生的变化。施特劳斯认为,大众文化平庸化的侵蚀,特别期待自由教育提供人性的卓越,自由教育的成品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它的重要前提是老师首先接近大师。文科教育必须在关注人的灵魂、注重阅读、倾注耐心和开放的格局下才能求解当代文科生的窘境。  相似文献   

5.
古今教育发生的一个核心转换是从"灵魂转向的技艺"到专门化的"技术培训",这种转换具体体现为教育在社会功能、目的基础及内容上所发生的变化。施特劳斯认为,大众文化平庸化的侵蚀,特别期待自由教育提供人性的卓越,自由教育的成品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它的重要前提是老师首先接近大师。文科教育必须在关注人的灵魂、注重阅读、倾注耐心和开放的格局下才能求解当代文科生的窘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大众文化潮流下的学生(以浙师大为例)经典名著阅读现状的调查,探究当下大学生对于阅读经典名著(文学名著和专业名著)的态度和实际的阅读状况,分析大众文化对于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影响,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在现今大众文化潮流中树立起正确的经典名著阅读观,正确对待大众文化和经典名著,培养良好的经典名著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7.
在时代语境和大众文化背景下,经典阅读在中小学生中备受冷落,这既有外在的大众文化冲击,教育环境的影响,学校、家庭引导上的不足,也有经典文本自身的原因。基于此,要想改变现状,需要从改变阅读环境、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阅读兴趣等多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施特劳斯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其政治哲学思想的深厚根基之上。本文从其自由教育的涵义、文化观、目标、师生观、实施途径等几方面论述了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并试图对其教育影响作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9.
自由教育具有政治性格:柏拉图的自由教育是一种哲人城邦需要的关注美好生活的教育;赫钦斯的自由教育是一种现代自由民主体制需要的针对大众民主的教育,是对古典自由教育的背离,但它迎合了大众民主社会的需要,其旨意在于为现代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教育,基于对现代性危机的洞察及其拯救的考虑,强调人的卓越与对美好生活的探索,迎合了国家发展与强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批评与阅读指导实践中,理论界为抗衡市场带给文学的负效应,频频使用纯文学、俗文学等词汇。"俗",往往和"畅销书"、商业化关联;"纯",往往和"经典"、神圣化关联。以精英意识介入儿童文学批评,屏蔽了大众文化的时代背景;"畅销书"与"经典"之间,亦不存在壁垒与等级;儿童个性化的阅读品味,更非单一的拜读经典模式即可培养。失之于简单化的言说方式,造成理论本身的种种不自洽。  相似文献   

11.
"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由教育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思想 ,但直到今天它仍然在教育领域发挥着影响力。在自由教育思想从古至今的发展中 ,它的涵义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思想重视理智、德性和审美修养 ,鄙视知识的实用价值 ;中世纪 ,古希腊人创造的自由学科被用作神学教育的基础 ;赫胥黎认为 ,自然科学应成为自由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 2 0世纪 ,人们致力于使自由教育与自由民主制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西方大学思想史上的保守性大学理想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作为西方大学思想最早的起源之一,与保守主义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保守性大学理想具有三个形成层级结构的核心主题:自由教育、理性与道德关系、人的根本目的以及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根据这三个主题的演变,该思想形成了四个发展阶段:史前时期,代表人物是伯克和科尔里奇;宗教-道德取向的确立时期,代表人物是纽曼;文化-社会取向的延续发展时期,代表人物是马修.阿诺德、欧文.白璧德和赫钦斯;个人-理性取向的新思维时期,代表人物是列奥.斯特劳斯和艾伦.布鲁姆。保守性大学理想的研究对于现代大学发展和大学思想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民主、教育与国家是各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本源性论题。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赫斯利普在研究教育民主、民主国家中的教育角色等领域颇有建树。基于新理性主义伦理学的自由主义国家观,赫斯利普主张民主国家中教育道德角色的普遍模式涉及教育作为民主国家的社会机构的角色以及教育在民主国家中的道德责任,且两者具有一致性。民主国家中教育道德角色的扮演可以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等得以体现。赫斯利普的教育在民主国家中的道德角色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为我们思考当下的教育与民主、教育与国家发展等深层次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A previous study has justified the idea that a politically liberal conception of formal education can be applied in a developing democracy if such a society has reached a narrow overlapping consensus on its education system or modifies its education system from a minimally coercive perspective. This study further considers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how to determine such an educational account’s curriculum elements. In this sense,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perspective on determining some core curriculum elements of a politically liberal conception of formal education, while focusing its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15.
The central question of this article is whether separate Christian schools are defensible in a pluralistic liberal democracy. This question is answ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ristian parents and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se parents want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eparate Christian schools. We argue that Christian education and separate Christian schools can be compatible with civic education of children towards a liberal democratic citizen, but that for some Christian communities this will not be easily achieved.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通识教育非常重视人丈学科的重要性。纽曼认为,大学教育作为一种通识教育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博雅知识,强调此类知识的学习,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自由教育”,教学生学习以古典语言和文学以及古代历史和哲学为主要内容的“博雅知识”。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学校,必须把课堂学习与社区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提供关于贫困问题的背景知识,或在保健、安居和福利政策的课程中结合社区服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通才教育与平民主义教育愈来愈被教育者认同,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力倡系统的通才教育,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倡导平民主义教育。这两种教育思想的倡导,为当时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指导,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深入比较分析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与蒋梦麟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异同,并揭示其重大的现实价值,以此为现阶段教育提供建设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questions whether it is legitimate to propagate national sentiment and foster ties of nationality through school curricula. Against certain arguments for the ethical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ity I question whether those who share a national identity have special moral obligations to members of their national group that they do not have to other persons. I argue that such ties of sentiment are unnecessary for achieving principled liberal goals, and that education within a liberal democracy should focus directly upon certain general moral principles, such as fairness, justice, and toleration. The recent Advisory Group on Citizenship's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and the Teaching of Democracy in Schools (1998) similarly endorses, I argue, education focused upon general moral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19.
施特劳斯学派认为,对大众需要实施显白教诲,对潜在哲人则要实施隐秘教诲。然而,现代道德教育却把隐秘教诲显白化了,强调平等主义,由此,道德教育陷入了有效性危机。为了解决危机,需要重视自由教育。尽管施特劳斯学派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助于抵御功利主义的肆虐,但是其很多观点都是有待商榷的,甚至是危险的,需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