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技术、金属冶炼以及手工业的迅猛发展,乐器的种类逐渐繁多,器乐的发展逐步摆脱了对声乐艺术的依附,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乐器的种类、特征以及功能的发展概况了解,探求出乐器的发展在音乐创作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代王处直墓作为重大考古发现,对研究五代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墓室中的"散乐浮雕仕女图"雕工精美,人物造型流畅细致,为我们展现了五代时期的宫廷音乐风貌,但目前针对王处直墓"散乐浮雕仕女图"这一考古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散乐浮雕仕女图"中的乐器考辨较为简单。王处直墓中散乐浮雕乐队乐器种类丰富,对该墓室中的乐器进行详细考辨,对于完善唐五代时期乐器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乐器与物理     
林江 《物理教师》2003,24(4):39-40
现在许多家长都要自己的孩子去学一门乐器 ,希望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教育 ,受到艺术薰陶 ,增强孩子的艺术素质 .乐器 ,从表面上看是一件艺术品 ,但其中包含着许多物理原理 .乐器的发声、音调、响度和音品以及乐器的制作、调整方法都和物理原理有关 ,因此乐器就是艺术与科技的结晶 .如果在学习乐器时又知道其中的物理原理 ,对乐器不仅能知其然 ,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这样对乐器的掌握就能更深一层了 .1 乐器的发声物理知识告诉我们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理都在振动 .乐器能发声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根据振动体的不同 ,乐器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 1 )…  相似文献   

4.
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历史遗存。在洛阳地区发现的青铜乐器如铜铃、钲、铙、、编甬钟、编钮钟等 ,几乎包括了青铜乐器所有的种类 ,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青铜乐器的系统。这不仅体现了洛阳先秦三代青铜乐器发展的脉络和重大成就 ,显示了洛阳地区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而且为青铜乐器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是对先秦时期的乐器发展进行叙述,并从乐器的类型以及材质对远古时期的乐器进行归类,及简单对每一时期出现的重要乐器进行简单叙述,从最开始的陶器、石器、青铜器、到"八音",乐器的材质在不断的增多,而最终"八音"的出现更是为后世乐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较为完整的音乐类书籍,书中记载了乐器词共19个,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乐器及音乐状况。《乐记》中的乐器词,按制作材料划分,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记》中乐器词的相关记载,反映出先秦时期音乐在祭祀、舞蹈、宴客等场合的广泛应用,也反映出音乐的等级区分、音乐的德化功能以及儒家推崇古乐、和乐,反对新乐、侈乐的音乐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祖国浩瀚的诗歌作品中,记载了许多古代乐器。由于文化历史悠久,我国乐器的历史沿革又非常复杂,同名异器或同器异名的情况很多。这就使我们在阅读古代诗歌时,往往对其中叙述到的乐器,容易造成概念不清或种类混淆。为了使青年同志能正确把握古代诗歌中乐器的情况,增加古代文化常识,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祖先留下的灿烂文化遗产,有益于  相似文献   

8.
在简单介绍佤族乐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佤族乐器在材质、种类以及功能方面的特色,以及它对于研究该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宗教文化特征和民族学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奥尔夫乐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正常儿童音乐训练中 ,早已被证明具有许多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但在智力落后儿童中开展奥尔夫乐器教学的训练 ,却很少见诸实践与运用的报导。本文在智力落后儿童中开展奥尔夫乐器教学法的训练实践与运用研究 ,对其音乐智能开发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涉及到的乐器种类应为23种,即打击乐器15种、吹奏乐器6种、弹弦乐器2种。“”不应为乐器,“铃”和“”应归于钟类。上古时期弹拨乐器弦的制作,除了丝制弦以外,还应有麻绳弦和牛筋弦。  相似文献   

11.
南阳汉画中乐器种类众多 ,常见的打击乐器有鼓、铙、博、钟、筑、磬 ,吹管乐器有埙、、篪、竽、排萧 ,弹弦乐器有瑟和琴。乐队的组合形式多样 ,根据艺术形式和表现的需要 ,进行灵活性的组合 ,主要有鼓吹乐队、丝竹乐队、钟鼓乐队、钟鼓管弦乐队等 ,为研究汉代音乐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女子十二乐坊"风靡全球,成为中国民乐的代表。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中还有许多风格迥异、各具魅力的民族乐器。这些乐器代表的是一个多彩的中华,一个繁荣的中华。如果将它们组成一支乐队,其中的音乐"能量"足以使世界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13.
敦煌壁画,留存大量古代乐器图像,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表现之生动,延续之久远,举世叹为观上。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先民长期音乐实践的积淀。敦煌莫高窟绘有:大小型乐队500余组,乐伎3000余人,各种乐器400余件,共有乐器44种。这些图像分市在200多个洞窟中。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代,延续近千年,它反映了各个时期,各种乐器的形制和演变、演奏方法、组合形式,以及当时的社会音乐风尚。这些材料,为我们研究乐器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参考依据。笔者对全部洞窟壁画中的乐器,进行了数次考察,将壁画中的乐器图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学中,各种各样的小乐器琳琅满目,演奏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它们进行有效地教学,如何发挥每种乐器的主观性能,是研究者近年来教学实践中重点探究的问题,并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笔者从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打击乐器和自制小乐器三方面进行介绍。这些做法不仅让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学会了各种音乐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养,激发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音乐课程对器乐的教学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涉及到了相关乐器分类的内容。世界各地对乐器的分类都有不同的见解,但传统的乐器分类方法与现代的乐器分类方法有较大的不同。现今的普通音乐教材,应该科学的应用现代乐器分类方法指导教学。本文对乐器分类方法进行了些许探讨,以期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将乐器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乐器学习的契机,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精选乐器种类,创设适宜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目标,简化乐器操作程序;创新乐器教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拓展乐器资源,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乐器简史讲述了新石器时代以来到当下发生的与乐器相关的系列事件,其中包括乐器的发展与演变。对于乐器演奏学习者来说,演奏乐曲的工程也是对作品理解和分析的过程,进而达到与作曲家交流和对话的境界。应该摆脱机械的演奏,要求演奏者对音乐本体有充分的认知。本文从扬琴的发展演变、学习和演奏为主线,讲述中国乐器史的学习对于民族器乐演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下,中西方管类乐器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不论是在乐器的制作技术还是在演奏技法方面都取得了突破,随着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展开,管类乐器在作品创作、专业教学等各方面都逐渐形成互相借鉴、吸收的趋势,伴随的而来的是音乐文化的差异性问题,故如何更好地理解彼此间乐器的历史文化、审美特征等也就成为中西乐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管类乐器竹笛和长笛为例,试从历史由来、制作材料、音色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中西管类乐器的学习者及其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充分研究大量古代音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相关考古研究成果对楚国的器乐与乐器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认为楚国器乐与乐器的繁荣主要体现在“钟鼓之乐”“古琴音乐”,以及“八音乐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尺八、琵琶、三味线、筝等日本乐器来源于中国,与中国的传统乐器箫、琵琶、三弦、古筝形制相似而又有所不同,到现在仍然较完整地保持着传入时期的形态。这与日本音乐界在教习方面履行着严格的传承制度密不可分,由此使得许多古老的乐种、曲目、流派和风格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形成日本独特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