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时尚文化和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导致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反倒淡漠了.其实,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中国特色”,连着民族的根,系看中华的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小学教育要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的宝贵德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创新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思想,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在探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及现代价值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对提升青少年学生德育实效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国传统节日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3.
李利 《学周刊C版》2011,(9):59-59
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节日蕴涵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学校应从传统节日仪式、传统节日故事、传统节日诗文等角度全方位挖掘资源,在生命教育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传统节日保原味的同时增添时代气息。教育者要用时代"语言"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节日中的生命教育更具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5.
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我校把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自主开发了二年级校本课程"中华传统节日",让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教材、进课堂,使中华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我校把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自主开发了二年级校本课程"中华传统节日",让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教材、进课堂,使中华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以及民族智慧都体现在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引导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对国家与家园的热爱,才能树立坚定的文化自觉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所形成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但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对青少年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应该强调知行合一、重视全员参与、利用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9.
论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建设和弘扬好节日文化,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发挥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乔昱 《中国教师》2023,(9):112-115
<正>《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指出,要将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拥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与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期间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包含着科学的生活知识和深邃的优秀思想,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独特的教育资源。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清明节期间未能受到应有的教育。清明节文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主要有三条,一是社会搭建清明节文化教育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二是家庭力行传统习俗,传承清明节日特有文化;三是高校挖掘清明节文化内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亦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集中体现。宋代开封清明节以扫墓为主,兼有踏青、游园、宴请、聚会、敦亲、睦族等,同时还带有明显的商业文化特色,整体氛围愉快而轻松。现代多以扫墓祭祖为主。开封借助"一图一书"即《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造宋风的说法,使开封选择清明节作为主题文化节成为可能。不过,在清明文化节的构建过程中,应开展政府的干预、媒体的宣传、民众的广泛参与更加有机结合,唤起人们的传统情感,让清明文化节成为开封的节日符号。  相似文献   

13.
胡杭芳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1):75-79,86
以灯火为亮点和核心的元宵节,是春节狂欢的最后的高潮,其活动领域包含了饮宴、庭院、广场及宇宙。元宵节人神共舞、普天同庆的场面是其他任何节日都无法比拟的。元宵节有着深厚的传统渊源和漫长的演变历程,它受到宗教文化思想、人的生存心理以及天、地、神、人四个维度的作用和影响,整个节日体现了"闹"、"敬"、"禁"、"祈"的重要特征,折射出元宵节全民狂欢的民众心理和基本精神。该文以浙江为例,通过对元宵节民俗事象全面、立体的解读,从而阐发元宵节日的重大文化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许多节日,节日开发有多种价值。节日具有休闲性、群众性、综合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目前,节日开发的现状不如人意,如对节日认识不足、宣传不够;重表演形式、轻文化内涵等。应采取措施开发节日,如重视传统节日,政府提供假日;挖掘节日内涵,提升旅游品味等。  相似文献   

15.
搭桥节是临沧市南美乡拉祜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搭桥节展现了拉祜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稻作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民族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秋"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赏月、吃月饼是传统的习俗。月饼是象征中秋佳节的一种商品。其包装设计和内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而改变,传统的月饼包装不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逐渐出现了的"混搭"风潮,其效应引导消费模式,带动消费者消费,势必引起"跨界"潮流在月饼包装设计中的出现。新的包装设计理念的注入,使传统的节日馈赠品有了新的外衣,开始阐释它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绕三灵”是大理地区白族人民传统的民俗活动,是以唱白族调为主的白族歌舞节,是人们理解白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绕三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其在实现白族文化的传承、强化白族民族认同、实现白族人民审美教育和维护白族人民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穿天节”是湖北襄阳古代特有的节日和习俗,时间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一。就其传说来看,“穿天节”承袭了荆楚文化中神秘与浪漫的文化遗风;而其节日的时间和活动形式,则表达了古襄阳人民祈求新年平安如意,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穿天节”的发生地——万山,积淀了襄阳深厚的文化意蕴。襄阳这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文化反映了先民们对人类生存的体验,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望,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憧憬,是我国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但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有增无减。这也正是“穿天节”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秋分,核心符号为月神崇拜,具有丰收、收获寓意,民俗认同基础深厚。中国农民丰收节设在每年的秋分,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为强化节日效应,增进民俗认同,有必要构建中国农民丰收节符号体系,其可行路径为:精心设计一套全国性的节日仪式,深入挖掘、提炼各地秋分习俗、符号,整合、利用各种丰收符号,全面宣传推介节日习俗、符号,认真落实“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办节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享有“冬至大如年”重要地位的冬至节,演变为现在相对单纯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各项节俗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本文主要梳理和探讨冬至节俗中饮食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