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判性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批判 意识,帮助其养成大胆质疑、小心探究、坚守理性和慎重结论的 思维习惯和科学精神。具体来讲就是在充分理解原作者意愿 的基础上,弓I导学生用新的视角,提出问题,反思质疑,经过初 步的逻辑分析之后’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和方法’引导加深 对文本或材料观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早在50年前,他就提出了“国文教学改革”、“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改革,首先必须是认识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他说;“惟有正确的认识,国文教学才会有成绩。” 1942年8月,叶圣陶先生在自己主编的《国文杂志》中,特以《认识国文教学》作为发刊辞,高举对旧式语文教育批判的旗帜,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他认为,“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的一种”,而“阅读和写作两项”又是“国文科所做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3.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去探索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超越别人,非有创新精神不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强,而提出问题能力差,因而缺乏创造性。"可见,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美国创造学家雷芬格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因素,在进行创造训练时应考虑思维和情感两方面能力的提高"。创造性物理教学过程中始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清晰目标、明确重点、以学定教"作为有效教学的箴言,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还原语文的本真。一、充分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叶圣陶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学教学富有丰富的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学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更是一种创造,特别是想象作文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创新欲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那么如何进行想象作文训练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大纲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也提倡"新思维,新表达,新体验",要求作文创新"寻人所未寻,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作文是极富个性的创造活动,要想作文有所创新,有个性,除了善于开发自身的写作资源,勇于袒露真实的心灵世界,深切抒写自己独特的内心感悟,大胆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文字外,还要善于打开思维的通道,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发散思维,才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布鲁纳曾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我想:在教学实践中,围绕一颗颗思维亮点引发的探究更是教育生命焕发活力的源泉.学生在探究中分享创新思维衍生的精彩,在分享中逐渐生成批判意识,从而触类旁通,星火燎原.  相似文献   

8.
文本与译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忠实问题至关重要,但由于文本具有自主性,不再受原作者创造意图和创作环境的影响,译者常常须作主观决定,这种决定不可避免地会带上猜测性和片面性,不同的译者还会给出不同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当一篇流传下来的文本成为诠释的对象时,它就对诠释者提出了问题,诠释者则试图通过诠释作出回答。真正的诠释会将自身与文本所‘提出’的问题相联系。理解此文本则意味着理解此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就在伊塞尔所认为的文本的图式化结构、空白和不定点处。寻找到这类问题,文本解读可能才真正开始。一.从数量及其关系中探寻文本奥秘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人物或事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正>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说"是思维的起点,"说"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又可促进大脑思维。要想说清楚,就得先想清楚;要想想得清楚,就必须说得清楚。应用题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那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要在新型的教学文化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二要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三要在教学评价中,激励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强化与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何为高阶思维?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类别,其中分析、评价和创造,通常被称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需要通过深度学习培育。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思辨性话题为载体,运用思辨性话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对话题的聚焦、辨别、假设、质疑、批判、联想、发散、概括、整合和创造,  相似文献   

13.
创造能力的体现依赖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性思维方式中起重要作用的不仅有分析思维、辐合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更包含着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可以说,这两方面的思维方式在创造过程的某个阶段,后者可能比前者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给以后者充分的重视,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两方面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结合"入手.  相似文献   

14.
张建杰老师提出"批判应是文本鉴赏的一种常态"的观点。"批判"一词有"推翻""否定""批驳"等意,用"批判"的态度、方法进行文本鉴赏,会造成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的对立。批判与鉴赏审美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二者之间存在着心理冲突。批判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认知有着本质区别,用"批判"的方法并不能直接形成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认知。  相似文献   

15.
英美文学教学中个性化阅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英美文学而言,一改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旧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自主学习能力,对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者批评理论所涉及的对读者性质的全新认定、文本未定性、期待视野、"发现空白"等理论特质的阐述,对英美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呢?精心设计提问,巧妙进行诱导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钥匙",课堂中,若是教师没有"含金量"高的提问,课堂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缺乏对文本的全面深入理解,难以把握教材与学生的联系,使得学生游离于文本主题之外,脱离文本的重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提问精雕细刻.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有意,提高课堂效率.反之,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还会使学生思路"卡壳",窒息课堂气氛,影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正>古时的国文教学特别关注熟读成诵的过程,同时也刻意强调对文本的"体味"与"精思"、"揣摩"与"妙用",这种以诵读为核心的系统化方法确有其独到之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古代诵读教学法确实有其片面强调感性而忽略理性指导的弊病,那么,对于现代初中语文课堂的诵读教学来说,其魅力在哪里?精华又在哪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老师的诠释。但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越来越觉得师者的第三个"功能"未得以充分发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大多是在课堂上被动的思维与接受知识,是什么让学生主动发问的现象越来越少?是什么让他们越来越不爱举起曾经是那么积极的小手?这种"问题感"缺实的现实令我不得不开始反思我的教学,反思我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对"五幅秋景图"的品赏解读一直是<故都的秋>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期里,围绕"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这一问题所展开的关于<故都的秋>的教学讨论中,通过量化分析得出结论,这一教学内容的出现频率高达93.3%.于是,讨论的主持人追问:"为什么要确定这些内容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真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故都的秋>吗?"我想,问题并不在五幅秋景图本身.所谓"披文人情",问题在于对这五幅秋景图的课堂解读能多大程度上还原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彰显经典文本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文中常常留有艺术空白,这便是作者藏在文章中的"韵外深意",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不着一字而身形具备"的留白挖掘,不仅使学生能深入文本内涵,还得以对文本延伸、创造,达到更深层次的积累、感悟和语言运用。从而,达到读、说、写目标,切实提升学生学生的语文素养。补白,将使语文课洋溢浓浓的芬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