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强本专科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教育实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讲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涵,讲透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表现,还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是确诊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以及各利益主体竞争身份的平等性,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与市场要求相悖的地方,使得改革越深入,疑点和难点越多,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原来对社会主义制度所作的定性规定本身就与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相矛盾,本着重从现有制度中的收入分配方式,所有制结构,以及国有企业的运作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只有走出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上的误区,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障。制度自信,是基于国民对这一制度高度认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政治情感归属、稳定的心理预期和自觉的实践遵从。制度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其深刻的内在依据:从理论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从历史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受历史考验;从现实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相比较,阐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的政治特色和优越性.要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还必须对它进行改革和完善,改革只能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从改革选举制度、代表制度、议事制度、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加强人大对行政和司法的监督和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入手.  相似文献   

5.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度建构的整个历程,它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建设探索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进程存在着多重深刻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的制度建构完成了对新民主主义制度的超越,并在继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飞跃;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的制度建构内含着马克思与恩格斯学说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原则的经典根据,并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文化智慧;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的制度建构是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与分析中国实际情况的过程中来掌握制度与社会实践发展的契合度,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制度作为规范体系和运行规则,自人类社会产生时就已经存在,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很大程度上说,国家能否富强,直接取决于制度的进步与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化就是社会制度在不同层面的变迁与变革,其影响力不仅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同时也涉及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从几个方面阐述影响高校体育制度变迁的因素,对于促进和加深人们对高校体育改革过程的理解与认识,最终更好地推进高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相比较,阐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的政治特色和优越性。要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还必须对它进行改革和完善,改革只能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从改革选举制度、代表制度、议事制度、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加强人大对行政和司法的监督和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入手。  相似文献   

8.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体是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一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当代中国的科学认识;二是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选择;三是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深刻把握。只有坚定这三方面的自信,才能真正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9.
制度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约束和规范,对制度进行主客体分析具有重大启示。文章从对制度的主客体分析;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客体分析;邓小平同志对制度主客体分析的思考与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理论, 认为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源; 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科学态度;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路;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标准; 科学、知识、教育是民族创新之底蕴; 批判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杠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具体形式。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体系, 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对指导我国的后续改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82宪法"及其4次修改,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制度演进的历程.从经济制度来看,宪法肯定了"个体经济",肯定了"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并且"改革和健全了公民财产制度;从政治制度来看,彰显了"从人治到法治制度的转变"以及"从重国家权力到重公民权利的转变"."82宪法"及其修改案,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又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基本问题认识的深化,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制度变迁的记载、政治制度变革的轨迹、国家文明进步的里认识程碑.  相似文献   

12.
人民自治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以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为核心内容的新政治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苏维埃制度的三个重要理论支柱.戈尔巴乔夫最初把加强苏维埃的地位和作用看成是实现社会主义自治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与泛化的新思维理念在其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戈尔巴乔夫对苏维埃体制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戈尔巴乔夫的苏维埃制度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最高苏维埃体制转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而引进总统削,再转而实行总统内阁制的复杂嬗变.在这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逐渐从改革苏维埃制度走上了废弃苏维埃制度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3.
论建立高职社会评价制度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办学的.建立社会评价制度是其质量保障的应有之义。无论从价值、权利、经济的视角.还是从政策和现实的方面,都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对社会评价制度合理性的认识.有利于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票证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票证制度是中国特定背景下历史性的产物 ,是统购统销政策制度化和控制严密化的结果 ,反过来又成为统购统销长期推行的一种制度上的、认知上的保障。作者认为 ,无论统购统销还是作为统购统销附属物的票证制度 ,它们的逻辑起点和历史 (现实 )导因都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的直接要求 ,相反 ,它们之所以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扭结在一起并成为其特征之一 ,也是特定环境造成的。票证制度的确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票证对统购统销进行制度性安排 ;二是通过各种规章对票证本身进行制度性安排。票证制度首先在粮油棉领域确立 ,其运用范围随着经济形势好坏有所伸缩 ,它对人民的生存状态、思想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党奋斗的目标之一。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刻认识腐败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危害性,深刻认识加强反腐制度的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邓小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从思想基础、必要性、根本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邓小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 ,从根本上来说 ,就是为了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干部人事制度 ,从制度上保证“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保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贯彻执行 ,从而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基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基础上逐渐创设并不断完善的,也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对于促进制度认同,在人民群众中牢固确立"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要从价值、历史、理论与实践四个维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8.
从学制改革视角探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聚焦制度变迁的核心与主体部分——学制改革,对形成于中国近代的五个学制进行系统分析,从中探究职业教育制度如何在历史变迁中实现迭代传承;其二,结合上述学制改革与职业教育制度变迁的梳理,从政治、经济、观念层面分析制度变迁的深层结构,并从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分析驱动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其三,概括制度变迁的基本经验,并对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改革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积极完善职员制度 建设专业管理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增强高校对职员制度改革的“内需”认识和强调高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出发,首先对职员制度建设各个环节在认识或操作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供政策设计思路;其次通过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绩效工资改革的预期和进一步推进人事代理制度的倡导,提供政策设计中解决高校职员制改革在管理队伍受聘人员“出口”和激励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的思路。文章最后还强调了改革政策适时调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及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职招生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高职招生制度发生了一系列改革和变迁。这种变迁可以用制度变迁理论进行解释:从制度需求因素来看,生源不断减少、院校竞争激烈;从制度供给因素来看,国家对高考和高职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催生了制度改革。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当审慎地推行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要尽快适应招生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