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是才女辈出的时期,不少女性诗人、词人开始著书立说,开办诗社。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注重渗透传统文化,例如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就选取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经典章节,高中必修下册提到了《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环节。据红学界相关学者研究,《红楼梦》的成书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才女文化有很大渊源,书中很多女性形象塑造都有真实人物原型可考。对“明清时期才女文化”进行专题研究,在于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性,丰富语文课堂的形式及内容,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本文试探讨明清时期江南才女群体的形成过程、原因,以明清历史为线索,以江南地域为背景,从文学的“人学”研究视角,结合史料,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才女群”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中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学,希望给广大教师读者朋友一点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从江永女书流传地明清故居的实地考察,运用从田野考察中的人物访谈、资料收集,案例分析与实物的调查,运用实证研究来论证和说明清江南才女诗歌创作对江永女书的影响同时,也力图说明当地的瑶族文化的母权遗风的影响,并描述两者之间的纠缠情态.  相似文献   

3.
张园园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126-127,132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中,女性形象以阴柔、忧郁为主要特征。明绘画中女性面容清秀,形象秀美,多为水墨写意用笔,风格洒脱,多有文雅清逸之韵致;至清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更显纤瘦柔弱,削肩长颈,垂目低颐,情趣冷漠伤感,且注重内在意蕴,追求诗的情致和境界。但是纵而观之,不难发现,其实每个时代的女性审美标准都是置于男性的审美视域里。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的战乱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动荡,给江南社会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女性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面对这种灾难,江南女性以殉节表明自己的人生抉择。通过对明清之际江南社会环境的恶化、明代贞节观的强化以及江南地区女性的特殊性等方面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妇女殉节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文化涵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6.
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地区战乱频仍,女性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面对战乱,江南地区出现女性为保全贞节而大量自杀的现象.明遗民恪守民族意识和忠于明朝的理念,其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遗民心态表露无遗,并成为其精神寄托与价值取向.他们通过对大量的江南地区女性死亡事件的记述,利用江南地区殉节女性的事迹,以"天地正义仅见于妇女"为论调,借女德以讽士,折射了亡国之际对于"节"与"忠"的思考,其最终目的是维持其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女性绘画史是一段被悄然遗忘的历史。其中两个特殊群体——闺阁画家和青楼画家在明清这样一个商品化的历史时期孕育出世。她们的作品都呈现出女性惠心兰质般的细腻温婉情感,而在表现技法上追逐于男性绘画,是古代女性对男性依从关系在艺术上的一种延伸。但她们在题材、表现手法、题跋、旨趣上的差异性又分别呈现出她们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明代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将中国的宗教文化,诸如佛教、道家、民间信仰等传播到琉球,尤其是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在归赴中国留学和贸易,进一步将中国的宗教文化在琉球传播。这种宗教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琉球社会的变化,使琉球社会形成了许多宗教习俗,并促进了与宗教用品相关的工艺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琉球国的友好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隆文 《天中学刊》2010,25(4):93-95
明清时期,中原运河是封建社会后期经由中原腹地沟通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水系的水上通道,是京杭大运河的辅助通道。卫河构成了明清中原运河的北段,贾鲁河——沙颍河——淮河水系构成了明清中原运河的南段。明清中原运河沿线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全国出现了众多有女性文人群体出现的文学家族,其中以江南环太湖流域分布最为集中,这与环太湖流域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环太湖流域共有35个文学家族出现了女性文人群体,她们以家族为依托,在家族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的熏陶之下成长,创作了诸多文学作品,其中以诗、词为主。明清家族女性开始从闺内吟咏走向闺外唱和,与家族外的文人进行交往,扩展了她们文学生活的范围。并在家族内外文人的帮助之下,出版了诸多女性文学作品集,使家族女性文学作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明清环太湖地区家族女性群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对太湖地区整个人文空间的形成,对整个明清女性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清易代的特殊社会背景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遗民群体,他们以散曲创作展示时代变迁、书写个人情怀。具体而言,遗民散曲对明清易代的文学性书写主要表现为:对黍离之悲与故国之戚的沉痛表达,对明清鼎革的泣血呼喊以及遗民对自身尴尬地位的现实关照。从艺术开拓的角度来看,自由直率的曲体承载着严肃崇高的题材挺进渐趋僵化的曲坛,为清初散曲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2.
明代福建泉州乡约大规模推行是在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当时泉州推行乡约是在知府、知县的号召与士大夫的积极参与下实践的。明朝推行的里社制度与乡约的精神非常接近,推行乡约又借助了里社。由于社庙演变为神庙,乡约与神庙产生了密切联系。清代泉州推行的乡约与保甲混合,而在基层社会行政化。所庙合一,约保合一,致使乡约在基层社会扎根,实现地域化。士大夫倡导乡约,不可避免地同传统的民间信仰发生关系,但不是与传统民间文化对立。从区域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待碑铭,碑铭显示出不同于传统史学的社会史资料价值。碑铭是研究地域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静静的顿河》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悲剧性史诗,同时它又堪称世纪之交俄国哥萨克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丰富而生动的民间宗教文化因素为这部伟大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精神价值。文章通过对小说中顿河哥萨克日常生活描写中宗教隐喻因素的分析,展示了小说文本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以及它对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于女性作家而言,作者型叙述声音有碍于女性以女性身份发出自己的声音,却有助于女性形成文本的叙述权威。凌叔华对既有的文本常规和主流意识形态,采取了既合作又反抗的姿态,在其代表作《花之寺》中巧妙建立属于女性的文本叙述权威。小说传达了女性人物内心的希望与失望,描写女性内心获取了读者对女性的同情,而深入男性内心则体现了对男权制度的批判。《花之寺》中的文本具有在表面上遵从传统而实质上僭越于传统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义婢"是指那些忠实于主人甚至甘愿自我牺牲的婢女,她们表现形式各异,但都集"主婢之义"和"女性之义"于一身,成为重"义"的教化典范。义婢看似简单的忠义之举,后面隐藏着许多复  相似文献   

16.
论明清家具文化旅游功能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家具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旅游者越来越关注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的背景下 ,开发明清家具的文化旅游功能既有可能也有必要。本文从旅游业发展趋势出发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综合考量了明清家具所具备的文化旅游功能以及开发其旅游功能的主体、开发利用的具体思路。同时 ,也揭示了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庙界是明清以来苏松民间信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该地区主要存在有围绕土地庙形成的庙界和围绕城隍庙、东岳庙等市镇庙宇形成的庙界,两类庙界的存在有着不同的意义,而在不同的庙界内部均有相应的组织与各类信仰活动。庙界的划分则往往与地方行政区划有关。值得注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的聊城是碧霞元君信仰极为盛行的地区,祭祀神灵的庙宇遍布城镇和乡村,呈现出庙宇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等特征。官方的肯定和认可、神灵职能的多样性以及邻近泰山的地缘优势是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地方官员对信仰大多持默许和认可态度,并希冀借助祀神传达官方祭祀理念,实施社会教化。地方士绅对待神灵的态度则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如何维护神灵的"正统性"成为主流地方精英面临的重要课题。民众通过组织香社、结众巡游、扮演杂剧等祀神活动,在酬神还愿、表达利益诉求的同时,还具有增强社区凝聚力、强化地域文化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浦安迪在批判胡适、鲁迅等前辈学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奇书文体"说。以明清六大小说为代表的"奇书文体"继承了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型和主题表达方式。"奇书文体"说重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传统,把明清长篇小说最终定性为文人小说。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小说的性别意识与明清性爱小说有着错综复杂的精神联系:一方面,前者继承了后者对女性的某种同情,并将其发展为现代性别意识,性别平等的幼芽由感性自在发展至理性自觉,一跃而成为性别意识的主导因素;另一方面,前者因袭了后者较浓的传统男权性别意识,特别是“贞”与“柔”等父系文化因子。郁达夫小说对待传统性别意识的复杂态度表明,它并没有完成对传统的现代转换。其小说对明清性爱小说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性爱小说不断突破传统,不断前进的步伐;也听到了现代性爱小说挣脱传统束缚、走向现代的艰难足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