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瓦尔登湖》是梭罗检验超验主义思想的一次大胆、创新的实践,精神生活实践和现实生活实践是梭罗超验思想在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体现,《瓦尔登湖》大力提倡了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超验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瓦尔登湖》和《桃花源记》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个文本,却演说着相似的梦想。《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是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认为,《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乔治·艾略特认为《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在《瓦尔登湖》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  相似文献   

3.
正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月《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字里行间散发着清新、自然的芳香,给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之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自然与心灵越来越远,精神越来越麻木,这本书带着我们回归心灵的纯净世界。尤其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再读这本《瓦尔登湖》,不禁对清澈见底的瓦尔登湖神往。  相似文献   

4.
林艺婷 《英语广场》2020,(26):13-15
《瓦尔登湖》是梭罗对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记录,梭罗在书中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写,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尊敬和热爱。生态批评主要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分析文学文本,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批评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成为研究中外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瓦尔登湖》中的“豆田”和“湖”两章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体现出来的自然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能让我反复重读五六次以上的作品并不多。然而,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却是一个例外。而就我个人的阅读感觉来看,张知遥的译本(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则在语境和汉语表达方式上,更符合我们当下的阅读习惯。18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的《瓦尔登湖》,到2004年已诞生了150周年。全世界又一次将目光聚焦于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以致掀起了自然生活之风的新浪潮。而在中国,我们不难从图书超市中看到不同译本的《瓦尔登湖》醒目地汇聚在一起,成为让人动容的一种风景。从《瓦尔登湖》不断地被翻译出版行销的特有现象,不难…  相似文献   

6.
汪嵘 《文教资料》2013,(4):10-11,17
梭罗的《瓦尔登湖》描绘了一种简单而自然的生活,通过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实践揭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人人都过有着节制的生活,并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约束人们的不是法律或制度,而是“更高的规律”,这“更高的规律”既在一切事物之上,又在一切事物之中,它作用于人的内心,使人感到宁静与幸福。在这个理想境界中,精神是人的本质,自由成为生活的意义。《瓦尔登湖》对追求生活真谛的读者而言,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明明 《海外英语》2013,(8X):210-212
早在150多年前,亨利·大卫·梭罗作为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哲学家和先验论领导者,对物质主义下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即人类拘禁在物质世界里追名逐利,忽略了人性神圣的一面。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反映了其在这一方面的思考。它详细描述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上的小屋中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经历,但《瓦尔登湖》仅以四季的更替描绘作者一年的生活。此书并非小说也非自传,而是结合二种派别来批判当代西方文化的消费主义和唯物主义以及其对自然的破坏。此书不仅批判当代社会还尝试了极具创造力的当代文化视角,种种迹象皆可从梭罗对瓦尔登湖的亲近和对自然的向往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瓦尔登湖》是超验主义者梭罗的代表作,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独居生活,体现了他回归自然、获得精神自由的渴望。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解读超验主义思想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梭罗身体力行地证明了人在自然中的生活能避免沉溺于满足具体而现实的生理和安全等低层次的需求,促使人更积极地寻求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需求,在自然中体验追寻自我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瓦尔登湖》是超验主义者梭罗的代表作,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独居生活,体现了他回归自然、获得精神自由的渴望。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解读超验主义思想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梭罗身体力行地证明了人在自然中的生活能避免沉溺于满足具体而现实的生理和安全等低层次的需求,促使人更积极地寻求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需求,在自然中体验追寻自我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亨利·戴堆·梭罗,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自然主叉者,代表作品有《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其文章简洁历练,朴实自然,同时极富有思想内容,其作品多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本文通过分析棱罗的作品《瓦尔登湖》,探讨梭罗文学作品中自然语境中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劣,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梭罗的生态思想,试图来改善人的生存困境。他们对梭罗作品《瓦尔登湖》关注更多的是有关人的存在,他们依然有心智与自然相分离的意识。其实,对《瓦尔登湖》的解读,应当抛开思维上的二元对立,从“和谐”、“爱生命”和“崇尚创造力”三个方面理解《瓦尔登湖》中所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邓杰 《考试周刊》2011,(76):25-26
《瓦尔登湖》自从面世以来,就是一部拥有很大影响力的经典名著,作者梭罗也是一个负有盛名的热爱自然的文学家,他宣扬环境保护理念,贬斥唯利是图,只知道向自然索取的行为。在当今世界,生态危机十分严重,本文关注的是一个具体的方面——城市发展问题。城市发展在当今时代遇到很多问题。《瓦尔登湖》虽然写成于十九世纪,但是梭罗的思想预见到了当今的许多问题。本文分析瓦尔登湖中的生态环境思想和美学理念,以及其对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被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在瓦尔登湖两年的自耕自食生活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生态学视角来解读《瓦尔登湖》,可以体现出在当今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背景下,《瓦尔登湖》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和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即创作者借客观之景表达主观体悟,又经由欣赏者用心研读和体味,在对生命价值的追索中与创作者达成共鸣。《瓦尔登湖》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重要作品,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瓦尔登湖》的意境生成包括野性自然的朝圣者、生命之思的艺术品、"澄怀味象"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15.
俞柯丽 《现代语文》2010,(11):127-128
【设计思想】 《神的一滴》选白梭罗的《瓦尔登湖》,本篇重在体味梭罗对自然和人的关系的哲思。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中国的江南水乡周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瓦尔登湖是两个闻名于世的美景之所,它们迷人的魅力,除了自身所拥有的美丽景色外,客观上还得益于现代工业的快速推进。在古老文明一步步惨遭破坏的背景下,《绝版的周庄》的  相似文献   

17.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书中细致描述了梭罗两年多来隐居瓦尔登湖畔,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Simplicity,simplicity,simplicity!"是书中的一个名句,在多年后依然闪着哲理的灵光,启发着世界各地的读者。每个时代的人或许都如出一辙地为金钱、为名利奔波劳碌、忧心忡忡。大家长嗟短叹,困惑于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殊不知,在大自然中,快乐的真理随处可见。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可能仅仅是一场心灵的"朝圣",去发现欢乐,发现美,发现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对《瓦尔登湖》一书的解读来进一步阐述梭罗那种关爱自然,注重精神自由,独立而和谐的个人主义思想。展现了梭罗独立于社会而进行精神探索之旅的无畏以及他那种思想对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现代人的影响:注重精神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美国的超验主义理论崇尚直觉,强调自然界是神对人的启示,人可以从自然界认识真理,达到精神和道德的完善统一。梭罗把超验主义的原则作为自己的哲学理念付诸实践行动。《瓦尔登湖》以梭罗两年多的亲身经历为主要内容,宣传大自然的美好,批判工业文明的消极影响,呼吁人们回归自然,找寻生活的意义,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他的主张最终突破了超验主义思想的局限,开启了美国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的先河。书中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与实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20.
梭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然。他的自然观与爱默生不同,与基督教传统自然观不同。梭罗没有关于自然的系统的哲学言论,他关于自然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作品中。《瓦尔登湖》集中体现了梭罗的自然观,他认为人应该生活得“简单”,故应该亲近自然;在自然中,人才能完成“自我文化”建设;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