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古代战略位置重要.1912年以前,南阳共修县志四种,分别为明《(万历)南阳县志》、清《(顺治)南阳县志》《(康熙)南阳县志》和《(光绪)南阳县志》,其中万历、顺治时期所修县志现均已亡佚.本文从编修者、编修时间及内容等方面对亡佚旧志进行考证.《(万历)南阳县志》由隆庆辛未(五年,1571年)科进士程逊于万历三年(1575年)编修,虽内容简略且未加“旁搜远稽”,但该志创修之功不可没.《(顺治)南阳县志》由崇祯己卯(十二年,1639年)科举人李本泽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十六年(1659年)编修完成,其中部分内容可能触犯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的《全宋诗》第十二册家定国小传中说家定国是"仁宗皇祐进士"。"皇祐"误,应是"嘉祐"。嘉祐也是仁宗年号。据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22《选举志·进士》载,家定国是嘉祐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同科进士还有眉山的苏轼,苏辙兄弟。苏辙有《送家定国同年赴永康掾》一诗(见《栾城集)卷2),"同年"即指家定国与诗  相似文献   

3.
《庐山记》作者陈舜俞,字令举,乌程(秀州嘉兴县)人,《宋史》有传.其本传(卷三三一)云:“舜俞字令举,湖州乌程人.博学强记,举进士,又举制科第一.”据宋杨潜《云间志》卷中《进士题名》、《至元嘉禾志》卷十五《宋登科题名》、《光绪嘉兴府志》卷四《选举·宋进士》所载,其于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乙科.嘉祐四年(1059),于明州观察推官任上,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入第四等.累官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①.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盐酒税.熙宁八年(1075)卒.  相似文献   

4.
岑仲勉先生《唐史余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卷四《杂述》"前乡(?)进士"条引北宋柳瑊摹雁塔题名残拓本:"雁刹题名有令狐绹书一通云:‘侍御史令狐绪,右拾遗令狐绹,前进士蔡京,前进士李商隐,大和九年四月一日。’"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一,蔡京开成元年(836)进士及第,李商隐次年(837)登第,均在大和九年(835)之后,刘承干《玉溪年谱序》因据王定保《唐摭言》"得第曰前进士"之说,云:"大和九年玉溪尚在随计之列,安得有前进士之称,殆不足据。雁刹题名为宋宣和间人得唐贤遗迹补缀上石,年月往往淆错。"(《唐史余审》引)岑氏反驳曰:"但勘  相似文献   

5.
据《东湖县志》、《欧阳族谱》等史料记载,欧阳修于景佑三年(1037年)举家迁往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虽然欧阳修任职夷陵县令的时间仅一年多,但就此写就了“庐陵事业起夷陵”的佳话,也为宜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仗义执言被贬夷陵 欧阳修与宜昌结缘,起于帮好友范仲淹谏言犯上而被贬于此.  相似文献   

6.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7.
胡剑 《中国档案》2012,(4):78-79
四川省南部县历来具有重教兴学的传统。据《南部县志》记载:早在隋开皇初年(581年),该县就建儒学于县治(县行政首长所在地)之西。在科举时代,南部县共产生了进士120人,状元3人,举人123人。晚清时期,南部县重教兴学蔚然成风。翻阅《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可见一位"才识宏通、尽心民事"的知县章仪  相似文献   

8.
<正>四川省南部县历来具有重教兴学的传统。据《南部县志》记载:早在隋开皇初年(581年),该县就建儒学于县治之西。唐开元6年(718年)始兴书院。宋元佑年(1086年),南部县人翰林学士蒲宗孟在今宏观乡建"清风楼"藏书,告诫子弟:"寒可无衣,饥可无食,书不可一日无。"在科举时代,南部县共产生了进士120人,状元3人,举人123人。晚清时期,南部县重  相似文献   

9.
一 清康熙《武昌府志?古迹志》载:"乌岩刘四郎墓,州西百里慈口乌岩村.公墓在兴国,而子孙盛于蜀.详见给事徐纲记中."此信息大约采自明代《兴国州志》.笔者所见的清光绪版《兴国州志?舆地志》称刘四郎"系宋时人,元初(引者注:应为元末明初),其子孙迁居四川巴县有中进士者",但该志已不载徐纲之记,故其详莫可考索.  相似文献   

10.
1.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准奉诏修定《诸道图经》。开宝"四年正月戊午(二十一日),命知制诰卢多逊、扈蒙等重修天下图经,其书汔不克成。六年四月辛丑(十七日),多逊使江南,求江表诸州图经,以备修书,于是十九州形势尽得之。《宋准传》开宝八年受诏修定《诸道图经》。"(《玉海·开宝修图经》卷十四) 按:《宋史·宋准传》谓"宋准字子平,开封雍丘人。开宝中举进士,翰林学  相似文献   

11.
正姚范,字南青,号姜坞,安徽桐城人。清乾隆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甲子顺天科乡试同考官,兼三礼馆纂修官。姚范汉宋兼治,以撰《援鹑堂笔记》知名于时。《清史列传》有传。于姚范生卒年,诸家文献记载不一,主要有三:一是李兆洛《桐城姚氏姜坞惜抱两先生传》作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  相似文献   

12.
宋人李埴《皇宋十朝纲要》卷一五《徽宗朝》,在"进士"目下,将徽宗朝的"贡士"榜一并收录,今转引如下:崇宁二年取进士崔(霍)端友等五百三十八人崇宁三年贡士郑南等十六人  相似文献   

13.
一 夏立表,字松泉,派名南鹤.据《枫田夏氏六修族谱》记载,夏立表“世居桃江县武潭镇东流村,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己亥七月九日生”.夏立表少年时随从事竹木生意的父亲去汉口读书,从湖南旅鄂中学(当时位于湖北武昌)毕业后,回到家乡益阳教书.  相似文献   

14.
《宋史·姚韦占传》载:"祐字伯受,湖州长兴人。元丰末第进士。徽宗初,除夔州路转运判官。后知江宁府。踰岁,以直学士知郑州,改秦州。"近人吴廷燮在《北宋经抚年表》中载:"大观四年,姚祐以直学士知郑州,改秦州。" 本世纪40年代初,甘肃天水县北乡新阳人在凤凰山重建东岳庙,在平地基时挖出一块石碑,碑文云:"大观己丑,春,秦风闵雨。经略安抚使姚祜,客省使兵马钤辖王珏、走马承受张颖……成纪令权均,以牲币诣峤岳,祈甘泽。三月二十日。经略安抚使司书机宜文字姚莘题文林郎知成纪县事权均上石己丑是大观三年,按《宋史·五行志》记载:"大观元年秦凤大旱;大观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为了统治需要而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项伟大发明和创造,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乃至东亚、欧洲的政治生活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据档案文献记载,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历经1300多年,其间先后产生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秀才就不计其数了.  相似文献   

16.
盛京内务府建立时间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所见档案和官修文献中,确切记载盛京内务府建立时间的为嘉庆朝《大清会典事例》:“盛京内务府,顺治初年定,盛京包衣三旗设佐领三人,奏简一人掌关防。”①不过,这一记载遭到了佟永功、关嘉禄二位先生的质疑:“这是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之后追述其沿革时讲的,并不能说明顺治时即已设立了盛京总管内务府,而且从语义上  相似文献   

17.
张连和 《北京档案》2007,(8):49-49,52
"诗赋弦"是北京市大兴区独一无二的地方戏曲剧种,创始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据《中国曲艺志》、《北京百科全书》、《大兴县志》等记载,是原北直隶顺天府宛平县张家务村朱广达(1855-1912年)和朱家务村贾万全(1858-1935年)创建的.  相似文献   

18.
一、张三丰考 张三丰,懿州(今湖南芷江县)人,名全,一名君宝,字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领,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当山)结庐修行.关于其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据文献<太岳太和山志>记载:"张三丰,名全一,字玄玄,三丰为其号."<张三丰外传>日:"神仙张三丰,一名君实,一名伸猷,字玄玄,道号昆阳.又称斗蓬,又呼张邋遢.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5,(S5):69-70
<正>当前,许多城市都打着"留得住乡愁的城市"的标语,如《衢州日报》(2014年10月27日)就刊发题为《记取一座城市的乡愁》的通讯":这是一片‘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据民国《衢县志》记载‘:街市坊巷今有可考者,大都皆明以后胜清时代遗迹也。已朱雀野草、乌衣夕阳,非复曩时之景象矣。’水亭门街巷目前尚存有三街七巷:水亭街、柴家巷、天皇巷、黄衙巷、上营街、下营街、罗汉井、皂木巷、宁绍巷以及进士巷,现存多为晚清至民国时的遗迹。"一座城市的过去会随着人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5月13—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市召开,会议决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绘制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明礼部尚书徐光启主持测绘,德国传教士汤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设计,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Giacomo Rho)校订。据汤若望书信记载,《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绘制完成后,颇得明崇祯皇帝喜欢,一直留在其身边。至清朝收藏于内务府,在内务府舆图房的目录《萝图荟萃》中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