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项启源的名片(学术简历、各种荣誉和社会兼职)项启源教授生于1925年,浙江省杭州市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经济系.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班.1959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工作.1978-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主任.1982-1985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85年离休.1979年被评定为副研究员、副编审,1983年被评定为研究员.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顾问.曾兼任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编委,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评奖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系教授.  相似文献   

2.
张岱年先生学术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字季同,河北省献县人,1909年5月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张先生自幼承受家学渊源,好学深思,博闻强记,读孔、孟、老、庄之书,萌发了浓厚的哲学兴趣,“有如汉代扬雄‘默而好深湛之思’,拟穷究天人之故,思考哲学问题,常至废寝忘食”。1928年至1933年,张先生在北平师范大学就读。在此期间,他一方面从事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其兄长张申府先生的引导下,广泛阅读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穆尔、怀特海等人的著作,对他们所提供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过程哲学”的思想颇为赞赏,继而研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殊概念如何在历史上定位 ?本文认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不发达或“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应当是与资本主义平行的一种社会形态 ,它在与资本主义共存、竞争乃至斗争中走向科学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 ,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要从一个半封建半残民地的农业国尽快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的工业国,首要的问题就是认清国情,科学地把握历史定位,同时,还必须依据国情选择实现工业化的具体形式,将市场经济作为实现中国工业化过程的资源配置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都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出发点的。只有牢牢记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定位,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这一学科的发展与壮大,古代文论的学习和研究走向渐渐成为学者们积极探求的目标.申建中先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自己的探究实践总结出一条科学的治学之路,那就是端正态度、努力探求历史原貌,用多种方法研究探讨,对于丰富复杂的资料进行宏观的审视与理论的思考,而不是试图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试图使这一学科转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五十年代发生在中国“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科学认识剥削问题已刻不容缓,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出发,考察剥削产生的历史,我国仍然存在剥削产生的条件,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不仅具有剥削的共性,而且有其特性,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全面认识剥削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家和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通过比较研究来深入探讨中外(主要是中西)古代历史文化内在结构的异同,其学术方法以宏观的史学理论探讨与微观的经史文献考证的结合与互济为基本特色.他认为:在历史的学习与研究之间,历史研究方法中文字之学与哲学思考之间、内在理解与客观分析之间、逻辑论证与历史论证之间,比较研究视野中历史的同与异之间、一与多之间、可公度与不可公度之间,有着某种结构和张力关系,历史及历史研究的发展都是在这种关系中实现的;历史研究还要求史家必须秉持对历史的敬意,这敬意内含着尊敬和肃敬两个方面,其间也有着结构和张力关系,只有把握好这种关系,史家的人格才能建立起来,历史研究才能进步.这是他半个多世纪学术研究和思考的理论总结,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在历史研究中的生动体现,在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近十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进行述评,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渊源和立论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若干个历史阶段的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等。  相似文献   

11.
张宏毅教授在世界现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外交史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等领域辛勤耕耘几十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上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他在学术研究中,把对历史的探索和对现实的关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术报国是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根本动力,其学术成就与他在史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深厚修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丁冰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在研究中,他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原则区别,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新自由主义、产权理论以及新经济对西方理论的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唐凯麟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基础理论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阐发了"人的二重性决定了人有一种道德的需要","道德是人类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商品经济的伦理二重性","当代中国伦理学和道德发展的大思路是建构新的融道义论与功利论于一体的义利统一论"等,形成了系统的伦理学观点.他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开展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社会主义新型伦理学.  相似文献   

14.
当代史学家杨生茂先生对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坚守和发扬唯物史观,科学阐释了历史本体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史学目的的求真性与致用性、史学性质的革命性与科学性、史学发展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历史学习的"博"与"约"的辩证关系;开拓了美国史学史研究,通过美国史学三个重要流派的研究,对美国史学史的发展脉络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奠定了美国外交史研究的基础,从唯物史观出发,系统提出了美国外交的"扩张"学说;完成了美国通史编纂的综合体系,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美国通史的宏大构架.  相似文献   

15.
张维达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为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在结构、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对中国价格理论、价格体制改革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他注重经济关系的定性研究同定量分析的结合,注重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探索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陆贵山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提出并建构了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和倾斜理论、宏观文艺学理论、文学系统本质理论,主张以审美主客体为中心,从历史的、审美的与入学的维度进行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围绕学理的广度、深度、矢度和圆度,在文与自然、文与史、文与人、文与美、文与文化、文与文本的关系中来研究文学的系统本质,通过实践、对话、综合与创新,建构富有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于祖尧教授是我国第一位提出并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他提出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固有的规律,也是调节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等论断,在我国价值规律研究中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明确后,他着眼于探讨改革引发的社会群体的分化及其对改革的影响等关系改革前途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观点.其论作中凸显出来的关注民生的价值取向、不和时流的学术风格、尊重历史和实践经验的治学方法,都展现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帆教授长期从事美国经济和金融的教学和研究.他在现代金融资本研究领域,揭示了美国现代私人工商业垄断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新发展和新特征;在资本国际化研究中,正确地解释了过剩资本主要流向有过剩资本的国家这种看似悖理的现象,用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公式概括了现代产业资本运动的新特点,批判了关于跨国公司产生的"内部化"理论;开拓性地研究了美国跨国银行,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正确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些热点问题,进一步揭明了"华盛顿共识"的巨大破坏作用,强调了民族经济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程恩富教授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提出"新经济人论"、"新的活劳动价值论"、"公有制高绩效论"、"资源和需求双约束论"、"基础与主导双重调节论"等,形成了系统独特的经济学方法、理论和政策主张,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他积极变革政治经济学,首创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五过程法体系和大文化经济学体系,主张在传承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上,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独创中国理论经济学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杨承训教授系统挖掘了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精华,较早地提出发达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论述了农村经济“两个飞跃”的机理和形式;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国企改革的深层次矛盾;率先从事黄河流域经济研究;创建交叉新学科——科技经济学,其目的在于立体式地探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