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荣平  廖原  池康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60-171
准确把握杰出科学家成长规律是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障。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组合对1901—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的成长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成果的时间集中在35~45岁,其重大科学贡献获得学术界认可的平均年龄在57~58岁,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呈现下降趋势;(2)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短,物理学等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长;(3)杰出科学家通常拥有良好的科学教育背景,并在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进行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在一流的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4)杰出科学家的涌现表现出较强的群落效应和明显的师承关系,师承关系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的重要因素,师从名家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家成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杰出科学家支持政策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提出了两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院士制的沿革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士,是科学金字塔尖的一颗明珠,她诞生于法国。该文记述了中国院士制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只要别处没什么事情,年过八旬的师老仍然坚持天天上班,连来带去八个小时, 中午没有午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办公室里,仍然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在等着他。让师老最为欣慰的是,他所在的自然科学基金委愈办愈好,领导班子越来越健全,引领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师老说: “我现在参与基金委的事情已经不多了,但是我十分关心她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被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为能源部部长。少数族裔、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政府高官,集三者于一身的特殊身份,把这位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著名科学家再度置于世界的铝光灯下。他的成功固然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但他的成长经历,却值得中国的每一位家长、老师、学生的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2001年新增选的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清华大学1996届电机系博士 毕业生、41岁的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 伟明最引人注目,他是中国工程院历 史上最年轻的院士。作为舰艇电力系 统的学科带头人,马伟明先后获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 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 国家专利4项,为我军装备建设和电 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  相似文献   

6.
师昌绪是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金属材料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温合金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获国家级奖励10余项,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技人员.参加或主持制订中国有关冶金材料、材料科学、新材料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他对我国一些重大科技政策、措施及规划等方面,提出了重要建议.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沈国学 《金秋科苑》2013,(21):61-64
在宋元这个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最高的巅峰时期,人才辈出、成果卓著,而最杰出、最伟大的人物,要数宋代的天才大师沈括了。  相似文献   

8.
人物简介:功能材料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物理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研究,在铁电畴工程方面,发现了铌酸锂型铁电体电畴反转动力学规律,发展了图案极化技术,研制出不同功能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在微结构晶体功能研究方面,发展了非共线准相位匹配技术,并应用于光的非线性弹性散射、增强拉曼散射、非线性切仑科夫辐射和纠缠光研究等。在全固态激光器研究方面,将超晶格材料与全固态激光技术结合,研制了光学超晶格多波长激光器和可调谐激光器等。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时代》2009,(4):42-42
美国的两名科学家发布了第一份以县为单位进行统计的自然灾害死亡风险报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公开信息源获取2004-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个人履历信息,对这72位获奖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性别结构、国家分布、年龄结构,挖掘对获奖产生重要影响的科研社会关系。结果发现,获奖者以男性居多,女性获奖者多属于生理学或医学领域;获奖者多为美国人,高水平的机构对科技人才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获奖者整体年龄偏大,其中高龄化学奖得主人数最多;科研社会关系对于年轻学者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文章最后为我国培养国际科技人才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普通人来说,最常听到的科学史上的故事莫过于阿基米德与浴缸,牛顿与苹果,瓦特与水壶盖之类的幸运事件,似乎很多伟大发现都伴随着科学家们高扬的"运气指数"。  相似文献   

12.
13.
14.
前言: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一份如履薄冰的责任,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辛勤的耕耘,他用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折射出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参数检验以及同期群分析对1978年起接受本科教育的院士群体师承效应量化测度.研究结果显示,院士群体的师承现象普遍,具有师承关系的比例达到35.62%;师承效应能够显著缩短未来当选院士进行知识积累的时间成本、做出重大创新成果的时间以及当选院士的时滞;师生关系步长每延长一代,未来当选院士的最高学位获得年龄、获奖年龄和当选院士年龄分别降低1.35岁、1.41岁和1.28岁.师从伟大导师对精英科学家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师承链系统是培养精英科学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4,(1):34-34
由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效应,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更是直言不讳地将这一成果称为“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相似文献   

17.
18.
张洁  陆艳 《科学大众》2013,(Z1):22-25
人物简介王晓东,华裔生物化学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美国霍华德-体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自1995年以来,主要致力于人体细胞凋亡的研究。2004年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多项国际生物研究奖,其中包括2004年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2006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相似文献   

19.
杨芙清院士谈中国软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芙清院士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过去和未来有着异常深远的影响,所以就连比尔盖茨来到中国,也想拜见这位集科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东方女性。在中国软件业面临着发展机遇的今天,杨芙清院士对中国软件产业以及中国软件人才的这些观点和见解,定将对整个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3,(19):61-61
中国科学院10月2日消息,第24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大会当地时间10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幕,大会选举出新院士52名,其中包括9名中国大陆科学家和3名台湾地区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