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诚信"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核心文化的内容之一,但诚信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受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诚信"逐渐淡漠,但是也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诚信"是一把双刃剑,不讲诚信就会伤及你、我、他。所以"诚信"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通行证。现如今,我们不得不把中国核心文化之一的"诚信"再次搬出来,通过弘扬中国"诚信"的传统文化,解决现今的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期,诸种令人咋舌的事情频频见诸各类媒体,扶起受伤倒地的老人反遭赔钱厄运,名牌企业打着免检产品的旗号制造假冒伪劣,号称费力熬制的骨汤原是私下勾兑,这上上下下充斥着欺骗和诬陷,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缺乏诚信.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讲诚信,主要看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是否讲诚信.领导者是一个社会的中流砥柱,领导者的诚信尤为重要.政府领导者必须要讲究诚信,这样,百姓才会拥戴.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流传下来,亘古不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济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中的诚信确成为了稀有资源,商业中的欺诈,各种考试的作弊,假币充斥,骗人的行为随处可见,扰乱了社会的市场经济秩序,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一度出现危机,受到极大关注,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诚信的品质,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蔺俊萍 《考试周刊》2013,(16):195-196
当前社会诚信水平已降至警戒线,诚信危机成为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隐患。对于如此广泛的社会失信行为,必须探究其深层原因,重构社会诚信体系。作者认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需完善诚信建设内容,丰富诚信宣传教育形式,加强诚信建设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5.
对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危机,打造信用文化,增强全社会的诚信观念,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学校教育在建设诚信社会中的地位如何,如何推进诚信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对诚信理念的认识不到位,诚信制度的建设不健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要从根本上遏制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关键在于培育一种蕴含着科学的诚信理念、浓厚的诚信氛围和健全的诚信制度的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随着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抄袭、造假、作弊等现象层出不穷,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道德问题。诚信考场的出现,是人们对道德建设的一种努力。许多高职院校也引进了诚信考场的做法,但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有不同之处,在推行诚信考场、普及诚信教育的同时,如何能保证诚信考场不成为作弊者的温床呢?笔者从高职院校学生的作弊动机特点、诚信考场的弱点、校规在处罚作弊行为过程中遭遇的尴尬等方面出发,探讨高职诚信考场的法律启示。  相似文献   

8.
诚信观是人们对诚信的基本看法,是人们界定诚信内涵、评定其价值和水平高低的基本取向与内在标准。诚信观包括内容、标准、价值三个基本方面。通过对全国四省118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中生在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对诚信价值的认识及其诚信行为评定标准发展现状三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来培育高中生的诚信观:利用各种教育渠道,全方位传递诚信知识和诚信价值;在诚信教育中突出诚信的个人功利价值;教育者要以信任学生为表率;引导学生把诚信推广成为协调整个社会人际行为的普遍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社会是非常重视道德责任的,把诚信道义列入“三纲五常”之中,使之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性要求。与此同时,为确保人们遵守诚信道义,还根据人们的社会资源网络构建了一道道抑制欺诈的防线,这集中体现在通过形式多样的保约对欺诈行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从而把对诚信问题的治理从道德教化转变为德法兼治。这对当前我们治理社会诚信问题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世界共有的普世伦理。社会的诚信缺点与空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挽救诫信危机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诚信立法是挽救诚信危机的理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