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慧 《考试周刊》2012,(78):14-15
“拉倒”本是述补结构,本身具有处置义,表结果和状态。在很多方言中会有“拉倒”连用的现象,表示“算了”、“把某一件事结束了,完结了”的意思。从“行”域到“知”域.从实际描述物体到表示抽象意义的内心活动,“拉倒”的搭配产生许多分叉:“不……就拉倒”、“拉倒好了”、“拉到得了”、“拉倒算了”、“拉倒吧”“拉倒吧你”,逐渐成为主观意义很强的谓语动词.成为语气助词,产生情态功能意义,与某些语气助词连用只作为话语标记。文章最后指出实义动词在语言使用中逐渐主观化.寻求类似演变的方法与途径解决产生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动词+死”结构的语用和语义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死”结构词性转换后会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引起一系列的语用和语义变化,如搭配范围和上、下义,主一被动转换和主语特征,否定特征和标记词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湘语邵阳话中,动词“VXVX”式重叠中的X,既可以是持续体标记,也可以是完成体标记,“VXVX”式重叠既有原生重叠,也有由句法结构和话语反复等演变而来的次生重叠,这在汉语方言中是颇有特色的。通过将湖南方言动词“VXVX”式重叠与别的汉语方言进行比较,可以提出一条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蕴含共性:在某种汉语方言中,如果存在由完成体标记X构成的“VXVX”式动词重叠,则肯定存在由持续体标记X构成的“VXVX”式动词重叠。  相似文献   

4.
“受累”一词起初作“受到连累”讲,构词语素“累”作“连累”义,是词语的核心语素,承担了词语主要的语义功能;另一构词语素“受”作为遭受义动词,必须与动词或形容词搭配出现,表示隐含被动,其后不能再加宾语, “受”限制了词语的语法和部分语用功能.“累”出现新义——“疲劳”“劳累”义,其词性由动词转变为形容词,核心语素语义变化对词义产生影响,而“受”语义虚化,用法比较灵活,允许“受+形容词”这一形式出现,因此“受累”一词生出新义——“受到劳累”.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受语用推理等因素影响,“受累”一词常使用作客气话,有“麻烦”“烦扰”之意.  相似文献   

5.
汉语时体标记“了”“着”的语义演变方向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关于时体标记“了”的语义演变方向,主要涉及“完毕”义动词“了”、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完整体标记;关于时体标记“着”的语义演变方向,主要涉及“附着、放置”义动词“着”和表持续的“着”、表进行的“着”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演变关系。汉语史的事实表明,“完毕”义动词“了”虚化为完成体标记“了1”以后进而发展为完整体标记,“完毕”义动词“了”虚化为完成体标记“了2”,但汉语中尚无充足的证据表明完成体标记“了2”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完整体标记。“附着、放置”义的动词“著”同时虚化为持续体标记“着”和进行体标记“着”,但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后两者之间存在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6.
山西汾阳方言中的助词“咧”有三种用法,其中具有时体意义的是进行体兼现在时助词“咧,”和将来时助词“咧:”,而通过对这两个时体助词的分析认为“咧,”可能是近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哩”在方言中的保留,“咧:”可能来源于近代汉语表示“将要”义的“了”,但在语音上又受到了晋语诸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着用同一个语法标记来标记处置式和被动式的现象,这个语法标记大多来自“给予”义动词.本文首先对这种现象做分类分析,接着从不同词汇意义来源角度揭示“给予”义动词的不同词义发展路线及其语法化路径,对当前汉语方言共时平面上施受同标记现象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8.
荔浦方言的"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荔浦方言中,“着”的语义和用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主要用作完成体标记,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同时,“着”又可表“经历”义。在同一个上下语境中,“着”的语法意义有时难以分清,可以作多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说A就A”格式是动词“说”和副词“就”前后搭配所构成的一种固定格式。能充当“A”的成分一般是谓词性成分。从句法功能看,“说A就A”能够做谓语、定语,可以独立成句,可以充当复句的分句。从语义角度看,“说A就A”的语义通常表示动作的迅速或情况发生、变化得快;其连用也有两种不同语义。从语用角度看,“说A就A”格式主要表示决心和服从、接受两种语用义,具有凸显句子焦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音形式上,乐陵方言"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咧",一个是"溜",均读作轻声。句类方面,"咧"与"溜"均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除此之外,"咧"也可用于感叹句,而"溜"不能。在句法位置上,"咧"与"溜"最大的区别是,不管表达何种语法意义,"咧"只能置于句尾,"溜"则没有这种限制。在句法功能上,"咧"属实现体,"溜"属完成体。乐陵方言"了"在与语气词的共现中还产生了一些语音变体,如"喽""嘹"等,语音变体不同,其语用价值也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