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教指南》2007,(7):32-33
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
顾淑珍 《宁夏教育》2012,(10):78-78
常听到许多父母抱怨,孩子稍大一点以后,就不和他们说心里话,不对他们陈述自己的看法,也不把在外边或学校里的见闻告诉他们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过去某些时候,父母在训诫孩子时,常常等不及孩子申辩,就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你还嘴硬!”“你竟敢用这种态度跟妈妈讲话!”“明知道自己错了,你还敢狡辩!”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3.
鲁冰花 《家教指南》2009,(10):14-14
生活实例1:“等我们吃完了你再出去。”妈妈劝强强。强强生气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顶了一句:“为什么?我还有重要的事要做。比坐在这里要好。”  相似文献   

4.
爱自己的孩子,对每个父母而言都是相同的。但爱的理念,爱的方式,爱的方法,各国的父母却有很大的不同。以我三次在德国侨居生活的实地观察,我认为德国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有很多可贵的地方值得中国父母借鉴。在这里我想把我所看到的情况介绍给中国的父母们,希望能给中国的父母们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5.
宋雅茹 《家教指南》2007,(11):63-6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千古名言对于普天下身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再正确不过了。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  相似文献   

6.
周谷风 《教育》2010,(12):62-62
在德国教育体制里,没有“重点学校”,没有“择校费”,没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相似文献   

7.
《中华家教》2012,(3):31
家长:您好!我们为人父母的有时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很正常,但可能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德国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认为: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挑战父母,这将大大刺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在争辩过程,孩子必须运用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欲望;  相似文献   

8.
教育不单单是学校和教师的事,而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常常在无意之间注入孩子的脑海,并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是否所有家长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充分地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懂得自信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傲、自立而不自私呢?我们来听听傅老师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今日教育》2006,(2):38-38
我和太太终于在德国取得了永久居住权.太太在商场做收银员,而我在大学当老师,每天都很忙,两岁的儿子没人照顺,就想找家幼儿园,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可是,我没想到的是,在德国为孩子找个幼儿园竟是这么难。  相似文献   

10.
当今家长聚到一起谈起孩子,总是赞誉少,抱怨多。自私、没有自理自立能力、不跟我们交流……可是在抱怨之余,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思考过:这是谁的错?孩子本有强烈的关爱之心、感激之心,这宝贵的关爱之心、感激之心,却被家长不假思索的一声声斥责给扼杀了!请想一想,每次关爱都遭到斥  相似文献   

11.
姜小英 《江西教育》2005,(10):32-32
当了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带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也接触过许多家长。多年的观察了解.我发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孩子们在进学校大门之前,身上早已烙印着各自家庭教育的痕迹。所谓有问题的学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是进了校门才有间艇.而是在进校门之前就有问题了。因此,要做好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沟通,说服家长.力求家长配合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圆满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欣 《宁夏教育》2013,(5):73-74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听到和看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斥责、威胁或哄骗、利诱多于鼓励和赞赏,即便是鼓励有时也表现出“瞎鼓励”,为鼓励而鼓励,缺乏度的把握和科学的方法,以致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1月28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德国有110万名中小学生定期上收费的课外补习班,而家长每年要为此支出15亿欧元。  相似文献   

14.
正"沟通从心开始。"但是有些家长和孩子都说对方不肯跟自己沟通,或不知道怎样和对方沟通。特别是家长为了能跟孩子好好沟通而伤透了脑筋。一、家长的烦恼许多家长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小时候很粘我,现在上了初中就不跟我们了,叫他去喝喜酒或参加家  相似文献   

15.
葛妍 《家长》2014,(8):63-63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注定会是天才,也没有一个孩子命中注定会碌碌无为。一切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则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很多爱的方式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特别是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当家长的往往比较急躁,轻则不厌其烦、苦口婆心,让孩子觉得我们唠叨,他们反而不以为意甚至不胜其烦。重则大骂,让孩子产生恐惧感,还美其名日:“这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值越高,自己内心的担心紧张程度也就越大。其实,家长也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应该唠叨,但有时却无法控止住自己,总想把自己的家长权威表现出来,不管正确与否,不管场合是否恰当,也不想孩子的感受进行“教育”,势必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对此,提几条建议,以期给家长们一点启示。一、信任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始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切忌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平时多和孩子交淡,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语,琢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其动向。  相似文献   

17.
家长和孩子在生活、文化、观念、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冲突,表明了两代人加强沟通的必要性. 加强沟通,家长要改变观念,要信任孩子,培养孩子自信;还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提高沟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那份情感,总是复杂而细腻的。父母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拥抱,甚至举手投足间所流露出的点点滴滴,或许都会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珍贵财富和无穷力量。  相似文献   

19.
杨琳 《家教指南》2006,(12):25-27
洋洋是一个反应能力快,语言优势明显领先的聪明孩子,喜欢和小朋友老师议论和辩论一些问题,有什么话一定要一吐为快。但是在集体活动中,如果老师没能提问他,而提问了其他的小朋友并夸奖,他就会说:“哼!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我知道的比他还多呢!”老师只要表扬了他的朋友或周围的小朋友,他就会疏远朋友,并找出那些小朋友的缺点到老师这里告状。他的这种消极心理让妈妈感觉到了。有一天,我们就此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两个小弟,一个是小姨家的豆豆,一个是舅舅家的聪聪。小姨家和我家住的近,豆豆天天都跑来找我玩,我俩玩得可好了。舅舅家离我家特别远,一年只能来我家一次。每次聪聪一到我家,我都怕得要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